液压组合操纵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9481 阅读:3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液压组合操纵阀,包括进油阀片、回转阀片、溢流阀片、伸缩阀片、变幅阀片、负载反馈阀片、副卷扬阀片、主卷扬阀片及回油阀片,上述阀片组合为一体,负载反馈阀片的阀体中装有负载反馈阀芯,主、副卷扬阀片的阀体内装有阀杆,阀体外还装有定差减压阀,定差减压阀内有一个减压阀芯,减压阀芯与阀座之间装有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汽车起重机等车辆、机械的液压控制系统中,用来操纵和控制各部件的运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先导控制方式,使执行机构的工作压力超额定值时,先导过载阀打开,起到安全保护作用,实现了在大流量与高压力下,压力补偿的稳定性,并可进行远程控制、自动化控制和连续比例控制。(*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液压阀,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汽车起重车辆液压控制系统中的具有负载反馈、压力补偿功能的先导比例控制组合操纵阀。
技术介绍
液压换向阀是汽车起重机、高空作业车、挖掘机、桩机、特种车辆等机械液压控制系统中的关键元件,用来操纵和控制机械和部件的运动。其优劣直接影响主机产品的技术性能。现有的换向阀通常采用片式叠加结构,即将多片不同功能的阀片组合装配在一起,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组合操纵阀,其操纵控制方式一般采用手动控制。中国专利ZL200420030447.5公开了一种“负荷传感压力补偿多路阀”。它由变幅阀片、伸缩阀片、分流阀片、回转阀片、进油阀片及回油阀片等多路阀片构成。其中,在变幅阀片与回油阀片之间还装有负荷传感阀片和若干个传感换向阀片,在换向阀体内还装有压力补偿阀。该阀可无级调节工作流量改变其运动速度,能使多个执行元件同步在不同速度和不同负载压力下工作。但该阀采用传统手动方式,无法进行远程控制,不符合现代机械产品自动化控制要求。另外,不能实现连续比例控制;在传感阀片上设置压力补偿阀,对高压力、大流量的产品而言,为保证其壁厚强度与大通径,势比将增大阀体的尺寸与加工难度。同时,此种结构的压力补偿阀在大流量与高压力下,其压力补偿稳定性不够;负荷传感阀泄荷阀芯设计的理论泄荷压力为0.3MPa以下,但其前后压力面积差较大,在实际应用中,当系统启动瞬间,由于冲击过大,引起系统压力瞬间升高,造成振动;整个系统压力由溢流阀限定,没有根据机械产品其执行机构不同的功能要求设置相应的过载保护装置,易造成执行机构在某些功能状态下超压力工作,使机构部件产生变形、损坏,甚至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多路阀技术性能不理想的问题。提供一种既能实现远程或自动比例控制、又使主机执行机构能在不同的压力要求下安全工作的负载反馈、压力补偿先导比例控制组合操纵阀。本技术包括进油阀片、回转阀片、溢流阀片、伸缩阀片、变幅阀片、负载反馈阀片、副卷扬阀片、主卷扬阀片及回油阀片,上述阀片组合为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载反馈阀片的阀体中有进油腔、回油腔和负载反馈腔,在阀体内装有负载反馈阀芯,负载反馈阀芯上有与进油腔和回油腔相对应的进油孔和若干个径向回油孔;所述的主、副卷扬阀片的阀体中有工作腔、回油腔、压力反馈腔和进油腔,在阀体内装有阀杆,阀杆上有与工作腔、回油腔和进油腔相对应的环形凹槽,在阀体外还装有定差减压阀,所述的定差减压阀有一个减压阀芯,在减压阀芯的外侧装有阀座,在减压阀芯与阀座之间装有弹簧。在负载反馈阀片与溢流阀片上各装有一插装式先导溢流阀,所述的插装式先导溢流阀由主阀套、主阀芯、主阀芯弹簧、连接阀体、先导阀芯、先导阀座、调压螺座、调压螺钉及调压弹簧组成,主阀芯弹簧安装在主阀芯内,主阀芯通过销轴固定在连接阀体上,调压螺座安装在连接阀体的另一端,先导阀座安装在此端的连接阀体内,调压螺钉安装在调压螺座上,先导阀芯和先导阀座相抵,弹簧位于先导阀芯与调压螺钉之间。在主、副卷扬阀片及变幅阀片上的同一端各装有一插装式过载阀,所述的过载阀由芯杆、主阀芯、阀座、弹簧、提动阀座、螺纹接套、提动阀针、提动阀套、调压弹簧、弹簧座及调压螺母组成,芯杆一端插入主阀芯孔中、一端插入提动阀座孔中,弹簧位于芯杆与提动阀座两端,主阀芯与提动阀座一同装入阀座内,提动阀针与弹簧座装入提动阀套孔中,调压弹簧位于提动阀针与弹簧座两端,调压螺母装于提动阀套外端,与弹簧座相抵,阀座与提动阀套相抵装入螺纹接套,提动阀针与芯杆相抵。在副卷扬阀片上装有梭阀,梭阀两侧的进油孔分别与主、副卷扬阀体上的压力信号选择孔相连通,压力信号孔与负载反馈阀体内的负载反馈腔相连通,梭阀两侧的进油孔与主、副卷扬阀体上的外控制口相连通。在主、副卷扬阀片的阀杆上有三个径向油孔,三径向油孔通过轴向内孔相连通。在主副卷扬、变幅、伸缩、回转阀片的阀杆上装有液压控制操纵装置,所述的阀杆液压控制操纵装置由一个定位螺钉、两个弹簧座、一个内弹簧、一个外弹簧和两个密封罩组成,一个弹簧座卡在阀杆定位螺钉上端,一个弹簧座卡在阀杆上端,内、外弹簧位于两个弹簧座之间,并处于阀片上端密封罩内,另一个密封罩装于阀杆下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在主、副卷扬阀片及变幅阀片上的同一端各装有一插装式过载阀,采用先导控制方式,使执行机构在不同的功能状态下,当工作压力超过额定值时,先导过载阀随之打开,起到安全保护作用。2、在主、副卷扬阀片分别设置外置式定差减压阀,并通过减压阀芯上、下腔压力差保持恒定的原理,实现在大流量与高压力下,压力补偿的稳定性。3、在主副卷扬、变幅、伸缩、回转阀片的阀杆上设置液控操纵装置,利用设定压力的液压油,可进行远程控制,实现自动化控制与连续比例控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图;图5是本技术手动控制副卷扬阀片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在泄荷阀芯中加设常开单向阀芯的负载反馈阀片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详述如下在图1中本技术包括回油阀片1、主卷扬阀片2、副卷扬阀片3、负载反馈阀片4、变幅阀片5、伸缩阀片6、溢流阀片7、回转阀片8及进油阀片9,在回油阀片1上有油口T2和测压口G3,在主卷扬阀片2上有油口A5、油口B5、液控口X5、液控口Y5及外控口W2,在副卷扬阀片3上有油口A4、油口B4、液控口X4、液控口Y4及外控口W1,在负载反馈阀片4上有油口P3、远程控制口V2,在变幅阀片5上有油口A3、油口B3、液控口X3、液控口Y3,在伸缩阀片6上有油口A2、油口B2、液控口X2、液控口Y2,在溢流阀片7上有油口P2、油口T1、测压口G2及远程控制口V1,在回转阀片8上有油口A1、油口B1、液控口X1及液控口Y1,在进油阀片9上有油口P1及测压口G1。在图2中副卷扬阀片3有一个阀体30,阀体30上有油口A4、油口B4和外控口W1,阀体30中有工作腔a2、工作腔a3、回油腔a1、回油腔a8、压力反馈腔a7、进油腔a10和过渡腔a11;在阀体30上还有两个压力信号选择孔a4和a6、一个压力信号孔a5、一个压力反馈孔a9;在阀体30内装有阀杆31,阀杆31上有与工作腔a2、工作腔a3相对应的环形凹槽b5、b6;在副卷扬阀片3的阀杆31上有三个径向孔b1、b2、b4,三径向孔通过轴向内孔b3相连通;在阀体30上还装有过载阀,过载阀位于油腔a2和油腔a1之间,所述的过载阀为螺纹插装式,芯杆29一端插入主阀芯27的孔中、一端插入提动阀座24的孔中,弹簧26位于芯杆29与提动阀座24的两端,主阀芯27与提动阀座24一同装入阀座28内,提动阀针22与弹簧座20装入提动阀套23孔中,调压弹簧21位于提动阀针22与弹簧座20两端,调压螺母19装于提动阀套23外端,与弹簧座20相抵,阀座28与提动阀套23相抵装入螺纹接套25中,提动阀针22与芯杆29相抵,通过螺纹接套25连接在阀体30上,在工作腔B4压力超过额定值时,提动阀针22首先打开,再由主阀芯27溢流,起到过载保护作用;在阀体30上装有梭阀,所述的梭阀由钢球32、堵33组成,钢球32和堵33安装在阀体30上,堵3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液压组合操纵阀,包括进油阀片、回转阀片、溢流阀片、伸缩阀片、变幅阀片、负载反馈阀片、副卷扬阀片、主卷扬阀片及回油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载反馈阀片的阀体中有进油腔、回油腔和负载反馈腔,在阀体内装有负载反馈阀芯,负载反馈阀芯上有与进油腔和回油腔相对应的进油孔和若干个径向回油孔;所述的主、副卷扬阀片的阀体中有工作腔、回油腔、压力反馈腔和进油腔,在阀体内装有阀杆,阀杆上有与工作腔、回油腔和进油腔相对应的环形凹槽,在阀体外还装有定差减压阀,所述的定差减压阀有一个减压阀芯,在减压阀芯的外侧装有阀座,在减压阀芯与阀座之间装有弹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治平潘文华
申请(专利权)人:常德信诚液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