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5312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平衡阀,包括主阀和控制阀,主阀包含有阀体、滑阀、平衡活塞、阀套、弹簧、弹簧座、底座和端盖,阀体上有外接油口A、B、T,主阀内部有油孔b、c、d、e、f、g和③、④、⑤、⑥、⑦五个油腔,平衡活塞位于阀套内,通过弹簧紧贴在阀套的内锥面上,阀套位于阀体内,通过弹簧、平衡活塞紧贴在阀体上,控制阀包括进油接头和控制活塞,在控制活塞和平衡活塞之间有一滑阀,在端盖与阀套之间有一底座。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工程机械、建筑机械中,它的优点在于:起重机缩臂时,平衡活塞的③腔的油液可分两条道流回油箱,流道通径加大了,活塞杆回缩速度加快了,由于后盖与阀体是脱开的,所以该阀容易加工;阀套上开有轴向槽,自锁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阀,尤其涉及用于起重机伸缩缸中使用的液压控制平衡阀
技术介绍
在现代的工程机械、建筑机械等机械设备中,大量采用了液压承重系统,其中平衡阀是该类系统中的关键液压元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机的性能,在起重机伸缩缸中就用到平衡阀,使用传统的平衡阀时,起重机伸缩油缸的活塞杆回缩时,无杆腔回油不畅通,背压高,液阻增大,能量损耗严重,回缩速度慢,效率低,这种现象一直困扰着起重机行业;且平衡阀的阀体、平衡活塞、阀套存在三级同心结构,加工难度大,加工质量难以保证,导致成品率低,这种现象一直困扰着液压元件生产企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起重机伸缩油缸的活塞杆回缩时,无杆腔回油不畅通的缺陷,提供一种易加工、灵敏度高、性能稳定可靠、效率高的平衡阀。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平衡阀为圆柱形,包括主阀和控制阀,其特征在于主阀包含有阀体、阀套、平衡活塞和端盖,阀体上有外接油口A、B、T,主阀内部有油孔d、e和③、④、⑤三个油腔,与A口对应的为③腔,平衡活塞两端为④腔、⑤腔,平衡活塞位于阀套内,通过弹簧紧贴在阀套的内锥面上,阀套位于阀体内,通过弹簧、平衡活塞紧贴在阀体上,阀套上有油孔e,和阀体上B口相通,平衡活塞外侧设有2~8条节流槽,平衡活塞中心有油孔d,⑤腔经油孔d与③腔相通;控制阀包括进油接头和控制活塞,进油接头安装在阀体上和端盖对应的另一端,进油接头上有外接油口X,中心有油孔a,控制活塞安装在阀体中,控制活塞前后为①腔和②腔,控制活塞上有油孔,使①腔和②腔相通。在控制活塞和平衡活塞之间有一滑阀,滑阀为圆筒形,和平衡活塞正对,通过弹簧,一端与阀体、另一端与平衡活塞相连接。在滑阀的圆周上有油孔b和c,当控制活塞推动滑阀上移时,油口A经过油孔b和c与T口相通;当控制活塞没有推动滑阀时,c孔和阀体内壁接触,A口与T口关闭。在端盖与阀套之间有一底座,阀套后部为⑥腔,底座后部为⑦腔,阀套与阀体之间有轴向油孔f,油口B经油孔f与⑥腔相通,底座和端盖之间有轴向间隙g,把⑥腔和⑦腔连通。b孔孔径为滑阀内腔长的20~30%,c孔孔径为滑阀内腔长的30~4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起重机伸臂时,在③腔油压及弹簧5的弹簧力作用下,滑阀4紧贴在阀体2内,将A口与T口关闭,由于流量只通过单向阀,从A口流向B口,所以整个过程流阻小,能量损耗小,效率高;起重机缩臂时,平衡活塞的③腔的油液可分两条道流回油箱,流道通径加大了,活塞杆回缩速度加快了,系统背压减小了,液阻也减小了,能量损耗小,效率高;平衡活塞外侧设有多条节流槽,随着平衡活塞的移动,该处节流口的面积随之变化,因而动作更加灵敏、平稳;由于后盖与阀体是脱开的,各零件之间不存在三级同心结构,所以该阀容易加工;阀套上开有轴向槽,只要B口有压力,油压通过轴向槽作用在阀套上,使阀套紧紧贴在阀体上,自锁性能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液压原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图中1、进油接头,2、阀体,3、控制活塞,4、滑阀,5、弹簧,6、平衡活塞,7、阀套,8、弹簧,9、弹簧,10、弹簧座,11、底座,12、端盖。a、b、c、d、e、f、g是本专利技术的过油孔;①、②、③、④、⑤、⑥、⑦是本专利技术的内部油腔;A、B、X、T是本专利技术与其它元件的连接油口,A2、B2、P是操纵阀的外接油口。参见图1,平衡阀包括主阀和控制阀。主阀包含有阀体2、滑阀4、平衡活塞6和阀套7,弹簧5、8、9,弹簧座10,底座11,端盖12,阀体2上有外接油口A、B、T,主阀内部有油孔b、c、d、e、f、g和③、④、⑤、⑥、⑦五个油腔,与A口对应的为③腔,平衡活塞6两端为④腔、⑤腔,阀套7后部为⑥腔,底座11后部为⑦腔,平衡活塞6位于阀套7内,通过弹簧8、9紧贴在阀套7的内锥面上,阀套7位于阀体2内,通过弹簧8、9、平衡活塞6紧贴在阀体2上,滑阀4和平衡活塞6正对,通过弹簧5,一端与阀体2、另一端与平衡活塞6相连接,滑阀4上有油孔b和c,当控制活塞3推动滑阀4上移时,油口A经过油孔b和c与T口相通,当控制活塞3没有推动滑阀时,c孔和阀体2内壁接触,A口与T口关闭,阀套7上有油孔e,和阀体2上B口相通,阀套7与阀体2之间有轴向油孔f,油口B经油孔f与⑥腔相通,底座11和端盖12之间有轴向间隙g,把⑥腔和⑦腔连通,平衡活塞6外侧设有6条节流槽,平衡活塞6中心有油孔d,⑤腔经油孔d与③腔相通;控制阀包括进油接头1和控制活塞3,进油接头1安装在阀体2上和端盖12对应的另一端,进油接头1上有外接油口X,中心有油孔a,控制活塞3安装在阀体中,控制活塞3前后为①腔和②腔,控制活塞3上有油孔,使①腔、②腔和滑阀4内腔相通,b孔孔径为滑阀内腔长的25%,c孔孔径为滑阀内腔长的35%。图2是本专利技术应用在起重机伸缩臂上的液压原理图。该阀的主油口B与起重机伸缩缸的无杆腔相连;A口用高压油管与操纵阀的B2口相连;控制油口X分别与起重机伸缩缸的有杆腔、本阀内控制活塞3的①腔、操纵阀的A2口相连;T口直接接回油箱;起重机操纵阀的另两个油口P、T分别接压力油源和回油箱。该阀的工作控制过程如下1.起重机正常伸臂时,将三位四通操纵阀换到上端的位置。在弹簧8、9作用下,平衡活塞6紧紧地贴在阀套7的内锥面上,此时,压力油通过操纵阀的油口B2与油口A相通;起重机伸缩缸的有杆腔和控制油口X通过油口A2与回油箱相通。压力油从主油口A进入,一方面作用在滑阀4上端,使滑阀4紧贴在阀体2内,将A腔与T腔的通道关断,另一方面克服弹簧8、9的预紧力,推动阀套7上移,压力油经阀套7与阀体2之间的间隙,从主油口B流入起重机伸缩缸的无杆腔,推动油缸活塞杆伸出,起重机伸缩缸的有杆腔的油液经操纵阀A2回油箱,这是正常的伸臂工况。2.让起重机伸缩臂停在半空中时,将三位四通操纵阀换到中间位置,切断压力油进入该阀主油口A的通道,停止向液压缸供油,在活塞杆自重作用下,力图使活塞杆下行。此时,阀套7在弹簧8、9作用下紧贴在阀体2上,截止主油口A与主油口B间的通道,切断起重机活塞杆下行的逆向油流,阻止活塞杆回缩,使起重机伸缩臂停留在半空中。3.起重机正常缩臂时,将三位四通操纵阀换到下端的位置。此时,起重机伸缩缸的无杆腔与主油口B相通;压力油通过操纵阀的油口A2与伸缩缸的有杆腔和控制油口X相通。控制油口X的压力油通过阻尼孔a到控制活塞3的①腔,利用控制活塞3上的面积差克服滑阀4上端弹簧5的预紧力,将滑阀4向上推动,再通过滑阀4克服平衡活塞6后腔⑤中的弹簧8、9的预紧力,推动平衡活塞6上移,此时油流方向为油液经主油口B→油孔e→平衡活塞6外侧节流槽→平衡活塞6前腔③,平衡活塞6后腔⑤的油液→阻尼小孔d→平衡活塞6前腔③;平衡活塞6前腔③的油液分两路一路经主油口A→通过操纵阀的油口B2流回油箱;另一路经滑阀4上的油孔b和c→T口回油箱。此时,起重机伸缩缸无杆腔的油分两条道流回油箱,从而加快了起重机伸缩臂缩臂的速度。当伸缩臂缩到位后,将三位四通操纵阀换到中间位置,切断压力油进入液压缸的有杆腔和控制油口X的通路,停止向液压缸供油。此时,控制油口X没有压力,平衡活塞6在弹簧8、9的弹簧力作用下,紧贴在阀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平衡阀,为圆柱形,包括主阀和控制阀,其特征在于:主阀包含有阀体、阀套、平衡活塞和端盖,阀体上有外接油口(A)、(B)、(T),主阀内部有油孔(d)、(e)和(③)、(④)、(⑤)三个油腔,与(A)口对应的为(③)腔,平衡活塞两端为(④)腔、(⑤)腔,平衡活塞位于阀套内,通过弹簧紧贴在阀套的内锥面上,阀套位于阀体内,通过弹簧、平衡活塞紧贴在阀体上,阀套上有油孔(e),和阀体上(B)口相通,平衡活塞外侧设有2~8条节流槽,平衡活塞中心有油孔(d),(⑤)腔经油孔(d)与(③)腔相通;控制阀包括进油接头和控制活塞,进油接头安装在阀体上和端盖对应的另一端,进油接头上有外接油口(X),中心有油孔(a),控制活塞安装在阀体中,控制活塞前后为(①)腔和(②)腔,控制活塞上有油孔,使(①)腔和(②)腔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先爱杨红
申请(专利权)人:常德信诚液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