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发动机进气系统用空滤器出气管及具有其的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530843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0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发动机进气系统用空滤器出气管及具有其的车辆,其中,车辆发动机进气系统用空滤器出气管包括:出气管,所述出气管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发动机气缸管路相连通;文丘里管,所述文丘里管通过倒刺结构插接在所述出气管的进气口内,所述文丘里管在发动机高速旋转时将车辆碳罐内的燃油蒸汽吸入到所述出气管中以使燃油蒸汽与洁净空气混合。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发动机进气系统用空滤器出气管不仅可以控制文丘里管插接部的长度以满足OBD豁免要求,而且在涡轮增加发动机中高速运转时能够满足其高负荷脱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发动机进气系统用空滤器出气管及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空气净化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发动机进气系统用空滤器出气管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涡轮增压发动机指的是配备涡轮增压器的发动机。涡轮增压器实际上是一种空气压缩机,通过压缩空气来增加进气量。它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惯性冲力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涡轮又带动同轴的叶轮,叶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出气管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进入气缸。当发动机转速增快,废气排出速度与涡轮转速也同步增快,叶轮就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气缸,空气的压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烧更多的燃料,相应增加燃料量和调整一下发动机的转速,就可以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了。对于涡轮增压发动机,为满足GB18352.6-2016《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排放法规要求,需要对燃油蒸发系统进行双路脱附设计,即低负荷脱附和高负荷脱附。对于带有双路脱附设计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国六排放法规要求车载诊断系统(OBD)应对每条脱附管路验证是否具备检测蒸发系统故障的OBD功能。但对于高负荷脱附中文丘里管后面25.4mm部分管路的尺寸要求直接影响整车厂进行豁免申请,因此需要改进车辆发动机进气系统用空滤器出气管,从而降低车载OBD开发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发动机进气系统用空滤器出气管。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车辆发动机进气系统用空滤器出气管的车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发动机进气系统用空滤器出气管,包括:出气管,所述出气管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发动机气缸管路相连通;文丘里管,所述文丘里管通过倒刺结构插接在所述出气管的进气口内,所述文丘里管在发动机高速旋转时将车辆碳罐内的燃油蒸汽吸入到所述出气管中以使燃油蒸汽与洁净空气混合。优选地,所述出气管的进气口的内壁上设有向内凹进的凹槽,所述文丘里管的出气口一端设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外周设有向外凸出的倒刺,所述凹槽与倒刺相匹配。优选地,所述插接部的长度小于预定阈值,例如25.4mm。由此,能够满足车载诊断系统豁免要求。优选地,所述文丘里管上设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位于所述插接部的外端且所述台阶部抵接在所述出气管的进气口的端部。优选地,所述插接部设有多个所述倒刺。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倒刺沿着所述插接部的轴向均匀分布。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倒刺沿着所述插接部的周向均匀分布。进一步地,所述出气管为弹性变形件。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车辆发动机进气系统用空滤器出气管。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发动机进气系统用空滤器出气管,通过设置出气管和文丘里管,且将出气管与文丘里管直接插接进行连接的方式,不仅可以控制文丘里管插接部的长度以满足OBD豁免要求,而且在涡轮增加发动机中高速运转时能够满足其高负荷脱附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发动机进气系统用空滤器出气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文丘里管与出气管插接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车辆发动机进气系统用空滤器出气管100;出气管10;进气口11;凹槽111;文丘里管20;插接部21;台阶部22;倒刺211。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发动机进气系统用空滤器出气管100。如图1至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发动机进气系统用空滤器出气管100包括出气管10和文丘里管20。具体而言,出气管10具有进气口11和出气口(图未示),出气口与发动机气缸管路相连通,文丘里管20通过倒刺211结构插接在出气管10的进气口11内,文丘里管20在发动机高速旋转时将车辆碳罐内的燃油蒸汽吸入到出气管10中以使燃油蒸汽与洁净空气混合。也就是说,出气管10的出气口与发动机气缸相连,进气口11与文丘里管20直接相连,出气管10与文丘里管20的连接通过倒刺211结构插接,文丘里管20在发动机高速旋转时将车辆碳罐内的燃油蒸汽吸入到出气管10中以使燃油蒸汽与洁净空气混合,混合后的洁净空气经增压后进入到气缸中燃烧,通过文丘里管20直接插接安装在出气管10的方式,可满足高负荷脱附功能。由此,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发动机进气系统用空滤器出气管100,通过设置出气管10和文丘里管20,且将出气管10与文丘里管20直接插接进行连接的方式,不仅可以控制文丘里管20插接部21的长度以满足车载诊断系统(OBD)豁免要求,而且在涡轮增加发动机中高速运转时能够满足其高负荷脱附功能。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出气管10的进气口11的内壁上设有向内凹进的凹槽111,文丘里管20的出气口一端设有插接部21,插接部21外周设有向外凸出的倒刺211,凹槽111与倒刺211相匹配。也就是说,可以在出气管10进气口11的内壁上设有凹槽111,在文丘里管20出气口的插接部21上设有向外凸出的倒刺211,通过倒刺211和凹槽111的配合使得出气管10的进气口11与文丘里管20的插接部21紧紧连接在一起。该结构简单牢固、操作方便、造价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优选地,插接部21可以设有多个倒刺211,使文丘里管20和出气管10连接更加稳定。进一步地,可以为多个倒刺211沿着插接部21的周向均匀分布,在每一周上,也可以形成为连续的倒刺,也就是说,每一周上的倒刺为一个环状的连续的倒刺。另外,多个倒刺211可以沿着插接部21的轴向均匀分布,进一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插接部21的长度小于25.4mm。以使得文丘里管20的插接部21满足车载诊断系统豁免要求。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文丘里管20上设有台阶部22,台阶部22位于插接部21的外端且台阶部22抵接在出气管10的进气口11的端部。也就是说,文丘里管20上可以设有台阶部22,由于台阶部22的作用使得插接部21与出气管10的进气口11插接时能够限制插接部21伸入出气管10中的长度,从而能够控制整个管路的长度。优选地,出气管10可以为弹性变形件,可优选橡胶材料,便于文丘里管20与出气管10的插接,使连接更加方便,紧密。总而言之,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发动机进气系统用空滤器出气管100,通过设置出气管10和文丘里管20,且将出气管10与文丘里管20直接倒刺211插接结构进行连接,不仅可以控制文丘里管20插接部21的长度以满足车载诊断系统的豁免要求,而且在涡轮增加发动机中高速运转时能够满足其高负荷脱附功能。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车辆发动机进气系统用空滤器出气管100,由于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车辆发动机进气系统用空滤器出气管100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即不仅可以控制文丘里管插接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发动机进气系统用空滤器出气管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发动机进气系统用空滤器出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出气管,所述出气管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发动机气缸管路相连通;文丘里管,所述文丘里管通过倒刺结构插接在所述出气管的进气口内,所述文丘里管在发动机高速旋转时将车辆碳罐内的燃油蒸汽吸入到所述出气管中以使燃油蒸汽与洁净空气混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发动机进气系统用空滤器出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出气管,所述出气管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发动机气缸管路相连通;文丘里管,所述文丘里管通过倒刺结构插接在所述出气管的进气口内,所述文丘里管在发动机高速旋转时将车辆碳罐内的燃油蒸汽吸入到所述出气管中以使燃油蒸汽与洁净空气混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发动机进气系统用空滤器出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的进气口的内壁上设有向内凹进的凹槽,所述文丘里管的出气口一端设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外周设有向外凸出的倒刺,所述凹槽与倒刺相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发动机进气系统用空滤器出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的长度小于预定阈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发动机进气系统用空滤器出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阈值为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磊王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