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型发动机的进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40272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1 0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不仅可以使进气的填充密度均匀,而且还可以良好地冷却和保护增压器的V型发动机的进气结构。该V型发动机的进气结构,具有第1气缸组和第2气缸组两个气缸组,所述气缸组的进气道开口于所述两个气缸组之间,其包括:增压器,其设于所述两个气缸组之间的上方;第1侧多分支通道部,其与所述第1气缸组的各个所述进气道相连接,由多个从所述两个气缸组之间朝向上方延伸的分支通道组成;第2侧多分支通道部,其与所述第2气缸组的各个所述进气道相连接,由多个从所述两个气缸组之间朝向上方延伸的分支通道组成;以及主通道部,其构成为在与所述第1侧多分支通道部和所述第2侧多分支通道部相连接的同时,将从所述增压器朝向上方排出的进气分布并导入到所述第1侧多分支通道部和所述第2侧多分支通道部,并且,所述第1侧多分支通道部以及所述第2侧多分支通道部设于所述增压器的下部之下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V型发动机的进气结构
技术介绍
作为具备增压器的发动机的进气结构有专利文献1~2。在专利文献1中,V型六缸发动机的V型气缸组中间配置有机械增压器(机械式增压器),进气歧管与机械增压器一体化而包围该机械增压器。更具体地说,专利文献1中的进气歧管由朝向各气缸(cylinder)分支的分支部(分支通道)与汇合各分支部的汇合部(collectorpart)组成。并且,机械增压器的上部由上述汇合部覆盖,机械增压器的侧部和下部的大部分由分支部覆盖,从而抑制了机械增压器向周围空气排放热量,改进了机械增压器的外壳和内部转子之间的温度差使其变小。在这样的进气结构中,通过机械增压器压送的空气从开口于机械增压器外壳的前方上部的排出口排出至进气歧管的汇合部。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在V型八缸发动机的V型气缸组内部收纳有机械增压器,在机械增压器的上部安装有缓冲罐,该缓冲罐与用于排放来自机械增压器的高压新空气(进气)的与发动机本体垂直地形成的排气通道连通。此外,从该缓冲罐分支出多个进气管(分支通道),各进气管分别从机械增压器的侧面伸出而与下方的各气缸组相连接。【专利文献1】特开平10-103073号(专利技术第3870451)【专利文献2】特开平9-184426号(专利技术第3362162号)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1~2的进气结构中,均构成为,从机械增压器向上方排出的进气通过分支通道而分支,然后经由沿着增压器的周围环绕的各分支通道而被引导向位于下方的各进气道。因此,增压器工作产生的热量会在每个分支通道上对进气加热,在增压器的内部热源不均匀时,热源对进气产生的导热影响在每个分支通道上有可能各不相同。此外,专利文献1以改进机械增压器所产生的温度差为目的,将进气歧管和增压器一体化。但是,通过增压器的热量会加热经由进气歧管的进气,可能会导致供给至发动机燃烧室的进气的填充效率降低。鉴于上面所述的情况,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进气的填充密度均匀,同时能够良好地冷却和保护增压器的V型发动机的进气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是一种V型发动机的进气结构,具有第1气缸组和第2气缸组两个气缸组,所述气缸组的进气道开口于所述两个气缸组之间,其特征在于,具备:增压器,其设于所述两个气缸组之间的上方;第1侧多分支通道部,其与所述第1气缸组的各个所述进气道相连接,由多个从所述两个气缸组之间朝向上方延伸的分支通道组成;第2侧多分支通道部,其与所述第2气缸组的各个所述进气道相连接,由多个从所述两个气缸组之间朝向上方延伸的分支通道组成;以及主通道部,其在与所述第1侧多分支通道部和所述第2侧多分支通道部相连接的同时,将从所述增压器朝向上方排出的进气分布并导入到所述第1侧多分支通道部和所述第2侧多分支通道部,并且,所述第1侧多分支通道部以及所述第2侧多分支通道部设于所述增压器的下部之下方。根据上述(1)的结构,通过位于增压器下方的两个气缸组以及主通道部和多分支通道部(第1侧多分支通道部和第2侧多分支通道部),在增压器的两个侧面和下部形成空气层的同时,包围增压器的周围。据此,主通道部和多分支通道部起到了作为引导行驶风至增压器周围侧面的空气导向的作用,从而不仅能够改进增压器温度差而且还能够有效地冷却增压器,同时还能够抑制来自增压器的热量对主通道以及多分支通道部产生的影响。此外,主通道部和多分支通道部为结构部件,据此包围增压器的周围,所以能够保护增压器。(2)在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1)的结构中,所述第1侧多分支通道部以及所述第2侧多分支通道部所具有的所述分支通道部中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增压器的下表面之下方。根据上述(2)的结构,通过在增压器的下表面之下方设置多分支通道部,从而分支为多个的前一条进气通道即主通道部位于增压器的侧面,而多分支通道部位于更加远离增压器的位置。因此,即使在通过增压器等热源使进气的温度上升的情况下,热量也会很容易扩散至一条进气通道内的整个进气中,能够抑制热源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每个分支通道的进气等,热源在每个分支通道中产生的影响各不相同的情况。此外,在主通道部上沿着前后方向没有间隙,行驶风在中途不必改变方向而沿着前后方向吹过增压器的周围,所以能够提高作为空气导向的冷却功能及增压器的保护功能。(3)在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1)~(2)的结构中,所述第1侧多分支通道部具有在所述第1侧多分支通道部中连接相邻的所述分支通道之间的连接壁,所述第2侧多分支通道部具有在所述第2侧多分支通道部中连接相邻的所述分支通道之间的连接壁。前方分支通道31f)的分支位置。根据上述(3)的结构,属于第1侧多分支通道部的相邻分支通道之间与属于第2侧多分支通道部的相邻分支通道之间相连接,且没有间隙。因此,通过进气结构可以提高对增压器的保护功能及冷却功能。此外,通过连接壁连接相邻分支通道之间,从而可以提高多分支通道部的强度,还能够更加稳定地支撑配置在多分支通道部的上部的主通道部和增压器。(4)在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1)~(3)的结构中,所述主通道部,包括:第1汇合部,其汇合所述第1侧多分支通道部;以及第2汇合部,其汇合所述第2侧多分支通道部,并且,所述第1汇合部构成为沿着所述第1气缸组而从所述两个气缸组之间朝向发动机本体的外侧并向所述第1气缸组的上方延伸,所述第2汇合部构成为沿着所述第2气缸组而从所述两个气缸组之间朝向发动机本体的外侧并向所述第2气缸组的上方延伸。根据上述(4)的结构,各个汇合部(第1汇合部和第2汇合部),在气缸组之间从发动机本体的内侧朝向外侧延伸的同时,向各气缸组的上方延伸。据此,在增压器的侧面和主通道部之间,能够设置增压器侧面更大范围的空间。此外,在各气缸组的上方,沿着各气缸组延伸有第1汇合部和第2汇合部,因此可以在第1气缸组的缸盖和第1汇合部之间以及第2气缸组的缸盖和第2汇合部之间形成空气层,而且还能够抑制来自各气缸组的热量传递至主通道部和多分支通道部的进气及增压器。(5)在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4)的结构中,所述增压器,其前后方向上所述第1侧多分支通道部的最大长度比所述第1汇合部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最大长度长,所述第2侧多分支通道部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最大长度比所述第2汇合部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最大长度长。根据上述(5)的结构,所述第1侧多分支通道部及所述第2侧多分支通道部,相比第1汇合部及第2汇合部,分别向发动机的前后方向扩展延伸。因此,尤其在前后方向上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V型发动机的进气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V型发动机的进气结构,具有第1气缸组和第2气缸组两个气缸组,所述气缸组的进气道开口于所述两个气缸组之间,其特征在于,具备:增压器,其设于所述两个气缸组之间的上方;第1侧多分支通道部,其与所述第1气缸组的各个所述进气道相连接,由多个从所述两个气缸组之间朝向上方延伸的分支通道组成;第2侧多分支通道部,其与所述第2气缸组的各个所述进气道相连接,由多个从所述两个气缸组之间朝向上方延伸的分支通道组成;以及主通道部,其在与所述第1侧多分支通道部和所述第2侧多分支通道部相连接的同时,将从所述增压器朝向上方排出的进气分布并导入到所述第1侧多分支通道部和所述第2侧多分支通道部,并且,所述第1侧多分支通道部以及所述第2侧多分支通道部设于所述增压器的下部之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2.25 JP 2014-2632021.一种V型发动机的进气结构,具有第1气缸组和第2气缸组两个气缸组,所述气缸组的
进气道开口于所述两个气缸组之间,其特征在于,具备:
增压器,其设于所述两个气缸组之间的上方;
第1侧多分支通道部,其与所述第1气缸组的各个所述进气道相连接,由多个从所述两
个气缸组之间朝向上方延伸的分支通道组成;
第2侧多分支通道部,其与所述第2气缸组的各个所述进气道相连接,由多个从所述两
个气缸组之间朝向上方延伸的分支通道组成;以及
主通道部,其在与所述第1侧多分支通道部和所述第2侧多分支通道部相连接的同时,
将从所述增压器朝向上方排出的进气分布并导入到所述第1侧多分支通道部和所述第2侧
多分支通道部,
并且,所述第1侧多分支通道部以及所述第2侧多分支通道部设于所述增压器的下部之
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发动机的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侧多分支通道部
以及所述第2侧多分支通道部所具有的所述分支通道部中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增压器的
下表面之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发动机的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侧多分支通道部
具有在所述第1侧多分支通道部中连接相邻的所述分支通道之间的连接壁,
所述第2侧多分支通道部具有在所述第2侧多分支通道部中连接相邻的所述分支通道
之间的连接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发动机的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口格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