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的逆变器搭载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逆变器搭载结构
。
技术介绍
[0002]例如,在电气汽车
、
混合动力汽车
、
燃料电池汽车等电动车辆中,将搭载于发动机室内的电动机作为动力源来行驶,为了驱动电动机,具备将从电池供给的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而向电动机供给的逆变器
。
作为将逆变器搭载于发动机室内的搭载结构,能够列举出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车辆
。
[0003]在电动车辆的发动机室内搭载有收容了电动发电机的驱动桥壳体,将其驱动力向车轮传递而进行行驶
。
逆变器配设于驱动桥壳体上,经由前后一对的支架固定于驱动桥壳体,并且经由电缆与电动发电机连接而进行电力的给与
、
接受
。
在各支架形成有切口部,当因车辆的前方碰撞而向逆变器输入冲击时,各支架在切口部的部位处折弯,从而逆变器沿着大致圆弧状轨道后退移动,由此实现防止逆变器的破损,和防止电缆的破损断裂
。
[0004]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
一种车辆的逆变器搭载结构,具备:左右的前纵梁,该左右的前纵梁在彼此之间划分出搭载有驱动单元的发动机室;缓冲梁,该缓冲梁将所述左右的前纵梁的前部连结;仪表板,该仪表板在所述发动机室的后侧将所述左右的前纵梁连结;上杆,该上杆配设于所述缓冲梁的上方位置,并与所述左右的前纵梁的前部连结;制动助力器,该制动助力器在所述发动机室内安装于所述仪表板;以及逆变器,该逆变器在所述发动机室内配设于所述制动助力器的主缸的前方位置,并在与构成所述驱动单元的电动机之间给与
、
接受电力,所述车辆的逆变器搭载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的前部与所述上杆连结,并且后部经由支架与所述左右的前纵梁中的任一方连结,该逆变器以后部位于比前部高的位置的倾斜状的姿势配设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逆变器搭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配设于所述逆变器的下方,在与所述支架相比靠前侧的位置设置有支承件,该支承件从所述前纵梁延伸,并支承所述驱动单元,所述支承件具有重合区域,在该重合区域,所述支承件在与所述逆变器的前部相比靠后侧的位置,且在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逆变器的前部相比靠上方的位置,与所述逆变器重合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逆变器搭载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承件的前侧形成有引导部,该引导部向上斜后方延伸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的逆变器搭载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逆变器的下表面安装有保护件,该保护件对应于所述重合区域
。5.
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泽升治,堀部晋佑,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