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气道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83430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07:16
一种进气道总成,其安装在发动机舱盖上,且所述发动机舱盖内侧还布置有左翼子板、右翼子板和发动机舱盖限位机构,其中:所述进气道总成布置在发动机舱盖的内侧且包括:腔体本体、位于所述腔体本体两端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且所述腔体本体中布置有:位于所述进气口的排水除尘槽,位于所述出气口处的排水除尘孔,其采用新的进气道结构,避免进气道安装歪斜的同时提高整车的而动力性和经济性。

A kind of inlet assembly

An inlet assembly, which is installed in the engine compartment cover, and the inner side of the engine compartment cover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left wing, right wing and engine hatch spacing mechanism, wherein the inlet assembly arrangement included in the engine compartment inside the body, and a chamber is positioned in the cavity body at both ends of the air inlet and outlet port, and the cavity body is arranged in the drainage groove is positioned in the dust: dust inlet, drainage hole is located on the outlet, the inlet structure, avoid inlet is installed at the same time skew and improve vehicle power and econom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进气道总成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进气道总成。
技术介绍
进气道作为进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除尘除水效果,相当于进气系统中的初级过滤器,由于进气道具有较大,较长的腔体,当雨水或水雾进入到气道内部后会沿着气道内壁流动,从而将水分从气道排水口分离出来,避免水分进入到空滤器中,从而防止使空滤器中的滤纸失效,空滤滤纸一旦被雨水附着,滤纸将失去过滤效果,从而将增大气流的阻力,影响整个进气系统的进气量,从而导致发动机动力不足。现有技术中存在安装过程中存在进气道歪斜的现象;且安装进气道的胶垫和支架均没有防护措施,暴露在空气中,易造成胶垫老化和支架锈蚀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进气道结构,改变整个系统的进气形式,同时能有效避免进气道安装歪斜等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进气道总成,其安装在发动机舱盖上,且所述发动机舱盖内侧还布置有左翼子板、右翼子板和发动机舱盖限位机构,其中:所述进气道总成布置在发动机舱盖的内侧且包括:腔体本体、位于所述腔体本体两端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且所述腔体本体中布置有:位于所述进气口的排水除尘槽,位于所述出气口处的排水除尘孔。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进气口具有三个且沿所述发动机舱盖横向布置,所述出气口具有一个且呈方孔。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进气口的前端布置有铁丝网格栅,所述出气口处布置有橡胶排尘袋。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出气口的后端连接空滤器。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腔体本体中还布置有凸出加强筋,所述凸出加强筋与所述发动机舱盖之间密封连接。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腔体本体的外侧布置有腔体支撑连接板。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新的进气道结构,避免进气道安装歪斜的同时提高整车的而动力性和经济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装配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示意图;和图3为本专利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左翼子板1;进气道总成2;发动机舱盖限位机构3;右翼子板4;发动机舱盖5;腔体本体21;进气口22;凸出加强筋23;腔体支撑连接板24;出气口25;排水除尘槽26;排水除尘孔27;铁丝网格栅28;橡胶排尘袋29。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进气道总成,其安装在发动机舱盖5上,且所述发动机舱盖5内侧还布置有左翼子板1、右翼子板4和发动机舱盖限位机构3,其中:所述进气道总成2布置在发动机舱盖5的内侧且包括:腔体本体21、位于所述腔体本体21两端的进气口22和出气口25,且所述腔体本体21中布置有:位于所述进气口22的排水除尘槽26,位于所述出气口25处的排水除尘孔27。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进气口22具有三个且沿所述发动机舱盖5横向布置,所述出气口25具有一个且呈方孔。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进气口22的前端布置有铁丝网格栅28,所述出气口25处布置有橡胶排尘袋29。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出气口25的后端连接空滤器。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腔体本体21中还布置有凸出加强筋23,所述凸出加强筋23与所述发动机舱盖5之间密封连接。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腔体本体21的外侧布置有腔体支撑连接板24。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新的进气道结构,由于进气道位置不同,因此改变整个系统的进气形式,避免进气道安装歪斜的同时提高整车的而动力性和经济性。如图1所示,发动机舱盖处的装配部件主要由左翼子板1、发动机舱舱盖5、进气道总成2、发动机舱盖限位机构3、右翼子板4等五大部分组成,发动机舱盖限位机构主要起到控制发动机舱盖总成的翻转角度,由左翼子板1、发动机舱舱盖5及进气道总成2、右翼子板4组成的发动机舱盖起到导流的作用,降低空气阻力,提升整车的而动力性和经济性。发动机舱舱盖5表面为平滑造型,主要起到导流作用,降低空气流阻,而进气道总成2为内部腔体结构,为进气系统提供充足的进气流量。图2所示的进气道总成结构图,主要包括腔体本体21、铁丝网格栅28、橡胶排尘袋29;铁丝网格栅28通过胶条粘贴在腔体内表面,铁丝网格栅主要防止树枝,塑料袋等较大杂物进入进气道,影响进气流量;橡胶排尘袋29用于排除进入进气道腔体内的水分和灰尘,防止灰尘和水分进入空滤器,损害空滤器滤芯寿命,影响整个进气系统的进气流量,从而易造成动力不足。图3所示为进气道腔体内部结构,黑色箭头表示气流流动方向;该进气道腔体结构主要由腔体本体21、三个进气口22、凸出加强筋23、腔体支撑连接板24、出气口25、排水除尘槽26及排水除尘孔27。气流走向:气流经进气口22进入进气道的腔体本体21,经腔体本体21导流和排水除尘槽26、排水除尘孔27除水除尘后,经出气口25流出进入空滤器;凸出加强筋23一方面为了能加强整个腔体的强度;另一方面由于与发动机盖之间密封,可以防止雨水、灰尘直接进入进气道的出气口25,流入空滤器,造成滤纸寿命降低;而腔体支撑连接板24主要是起到当发动机舱盖开启后,支撑发动机舱盖的作用。应了解本专利技术所要保护的范围不限于非限制性实施方案,应了解非限制性实施方案仅仅作为实例进行说明。本申请所要要求的实质的保护范围更体现于独立权利要求提供的范围,以及其从属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进气道总成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进气道总成,其安装在发动机舱盖(5)上,且所述发动机舱盖(5)内侧还布置有左翼子板(1)、右翼子板(4)和发动机舱盖限位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总成(2)布置在发动机舱盖(5)的内侧且包括:腔体本体(21)、位于所述腔体本体(21)两端的进气口(22)和出气口(25),且所述腔体本体(21)中布置有:位于所述进气口(22)的排水除尘槽(26),位于所述出气口(25)处的排水除尘孔(2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气道总成,其安装在发动机舱盖(5)上,且所述发动机舱盖(5)内侧还布置有左翼子板(1)、右翼子板(4)和发动机舱盖限位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总成(2)布置在发动机舱盖(5)的内侧且包括:腔体本体(21)、位于所述腔体本体(21)两端的进气口(22)和出气口(25),且所述腔体本体(21)中布置有:位于所述进气口(22)的排水除尘槽(26),位于所述出气口(25)处的排水除尘孔(2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进气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22)具有三个且沿所述发动机舱盖(5)横向布置,所述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时俊张辉李静时双董学朝慈龙尚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