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侧门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08436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0 2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侧门的结构。所述车辆侧门的结构包括:内面板,其包括沿车辆前后方向在所述内面板的上端交替设置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向内侧凸出,所述第二凸起向外侧凸出;内加强件,其具有凸缘并且沿车辆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凸缘包括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交替设置的接合部和切口,所述接合部被接合至所述第一凸起的在外侧上的表面,所述切口使所述第二凸起从所述凸缘向外侧暴露;以及密封条,其沿车辆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密封条包括夹持部,所述夹持部接触所述第一凸起的在内侧上的表面以及所述第二凸起的在外侧上的表面。

The structure of the side door of a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侧门的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侧门的结构。
技术介绍
车辆侧门具有布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外面板以及布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内面板。在一些情况下,作为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加强构件的内加强件设置在内面板的上部,并且这样的内加强件的上端接合至内面板的上端(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5-42825号)。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0-355219号等中公开的已知的密封条安装在内面板的上端处。密封条设置有夹持内面板的上端的夹持部,并且密封条通过该夹持部安装在内面板上。
技术实现思路
甚至在相同型号的车辆(具有相同的名字和不同的规格)中,当所安装的电机、驱动系统等的规格变化时,车辆重量也改变。较重的车辆在相同速度下具有比相同型号的较轻的车辆更大的动能,并且因此对于侧门在车辆碰撞性能方面具有与较轻的车辆不同的要求。对于相同型号的车辆中的较轻的车辆,侧门的内面板被设计为使得在没有内加强件的情况下能够确保车辆碰撞性能。对于相同型号的车辆中的较重的车辆,相比之下,有时通过使内面板设置有内加强件以应对动能增加来确保车辆碰撞性能。因此,甚至在相同型号的车辆中,一些车辆可以为侧门的内面板设置内加强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侧门的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侧门的结构,所述结构的特征在于包括:内面板,其布置在所述侧门的在车辆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所述内面板包括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设置在所述内面板的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上端,所述第一凸起向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内侧凸出,所述第二凸起相对于所述第一凸起向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凸出,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交替设置;内加强件,其具有固定至所述内面板的所述上端的凸缘并且沿所述车辆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凸缘包括接合部和切口,所述接合部被接合至所述第一凸起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外侧的表面,所述切口将所述第二凸起从所述凸缘向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外侧暴...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9.13 JP 2016-1786331.一种车辆侧门的结构,所述结构的特征在于包括:内面板,其布置在所述侧门的在车辆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所述内面板包括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设置在所述内面板的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上端,所述第一凸起向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内侧凸出,所述第二凸起相对于所述第一凸起向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凸出,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交替设置;内加强件,其具有固定至所述内面板的所述上端的凸缘并且沿所述车辆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凸缘包括接合部和切口,所述接合部被接合至所述第一凸起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外侧的表面,所述切口将所述第二凸起从所述凸缘向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外侧暴露,所述接合部和所述切口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交替设置;以及密封条,其沿所述车辆前后方向设置在所述内面板的所述上端,所述密封条包括通过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以如下方式夹持所述内面板而保持所述内面板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接触所述第一凸起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内侧的表面以及所述第二凸起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外侧的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下田彰彦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