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器及变速器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35194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2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速器,其具备:副变速机构(30)、变速响应性比副变速机构(30)低的变速机构(20)、控制器(12),所述控制器(12)随着副变速机构(30)的变速,进行使变速机构(20)的变速比向副变速机构(30)的变速比变化的方向的相反方向变化的协调变速,以使贯通变速比达到目标贯通变速比。控制器(12)在协调变速时,基于目标贯通变速比和变速机构的实际变速比设定副变速机构(30)的目标变速比。

Control method of transmission and transmis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变速器及变速器的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速器及变速器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在变速器中,有时与无级变速机构串联地设有有级变速机构,随着有级变速机构的变速,进行使无级变速机构的变速比向有级变速机构的变速比变化的方向的相反方向变化的协调变速。这种技术例如在JP5-79554A中公开。变速机构的变速响应性例如因构造等而不同。而且,当在协调变速中在变速响应性低的一方的变速机构上产生了变速滞后时,协调变速就会崩塌,而引起无意图的车速变动等,因此,有可能给驾驶员带来不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技术课题而设立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器及变速器的控制方法,即使在变速响应性于第一变速机构和第二变速机构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改善因协调变速崩塌而给驾驶员带来不适感的情况。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变速器,其具备:第一变速机构,其设置在从车辆的驱动源向驱动轮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路径上;第二变速机构,其与所述第一变速机构串联地设置于所述动力传递路径,变速响应性低于所述第一变速机构;变速控制部,其随着所述第一变速机构的变速,进行使所述第二变速机构的变速比向所述第一变速机构的变速比变化的方向的相反方向变化的协调变速,以使所述第一变速机构及所述第二变速机构整体的变速比即贯通变速比达到目标贯通变速比。所述变速控制部在所述协调变速时,基于所述目标贯通变速比和所述第二变速机构的实际变速比来设定所述第一变速机构的目标变速比。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变速器的控制方法,所述变速器具备:第一变速机构,其设置在从车辆的驱动源向驱动轮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路径上;第二变速机构,其与所述第一变速机构串联地设置于所述动力传递路径,变速响应性比所述第一变速机构低,其中,所述变速器的控制方法包含:随着所述第一变速机构的变速,进行使所述第二变速机构的变速比向所述第一变速机构的变速比变化的方向的相反方向变化的协调变速,以使所述第一变速机构及所述第二变速机构整体的变速比即贯通变速比达到目标贯通变速比;在所述协调变速时,基于所述目标贯通变速比和所述第二变速机构的实际变速比来设定所述第一变速机构的目标变速比。根据上述方面,由于在协调变速时,基于目标贯通变速比和第二变速机构的实际变速比来设定变速响应性比第二变速机构高的第一变速机构的目标副变速比,因此,能够不使目标贯通变速比和实际贯通变速比偏离。因此,即使在变速响应性于第一变速机构和第二变速机构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协调变速崩塌,其结果是,能够改善给驾驶员带来的不适感。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包含变速器的车辆的主要部分的图;图2是表示变速映像图之一例的图;图3是用流程图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的控制之一例的图;图4A是目标SEC转速的修正的第一说明图;图4B是目标SEC转速的修正的第二说明图;图5是变速机构的变速速度的修正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包含变速器100的车辆的主要部分的图。车辆具备发动机1、液力变矩器2、变速机构20、副变速机构30、车轴部4及驱动轮5。发动机1构成车辆的驱动源。液力变矩器2经由流体而传递动力。变速机构20和副变速机构30以与变速比相应的转速将所输入的转速输出。车轴部4由减速齿轮、差动装置、驱动车轴构成。发动机1的动力经由液力变矩器2、变速机构20、副变速机构30及车轴部4向驱动轮5传递。变速机构20为无级变速机构,具备初级带轮21、次级带轮22及带23。以下,将初级称为PRI,将次级称为SEC。PRI带轮21具有固定带轮21a、可动带轮21b、PRI室21c。在PRI带轮21,向PRI室21c供给PRI压。SEC带轮22具有固定带轮22a、可动带轮22b、SEC室22c。在SEC带轮22,向SEC室22c供给SEC压。带23卷挂在由PRI带轮21的固定带轮21a和可动带轮21b形成的呈V形的滑轮面上、由SEC带轮22的固定带轮22a和可动带轮22b形成的呈V形的滑轮面上。变速机构20构成带式无级变速机构,通过分别变更PRI带轮21和SEC带轮22的槽宽来变更带23的卷挂半径而进行变速。在这种变速机构20中,通过控制PRI压,使可动带轮21b动作,变更PRI带轮21的槽宽。另外,通过控制SEC压,使可动带轮22b动作,变更SEC带轮22的槽宽。PRI压及SEC压以管路压PL为初始压而由油压控制回路11生成。也可以在PRI压及SEC压中的一方适用管路压PL。在该情况下,可将变速机构20构成为单调压方式的变速机构。副变速机构30为有级变速机构,具有前进2级、后退1级的变速级。副变速机构30作为前进用变速级,具有1速和变速比小于1速的2速。副变速机构30在从发动机1到驱动轮5的动力传递路径上,串联地设置于变速机构20的输出侧。副变速机构30可以直接与变速机构20连接,也可以经由齿轮组等其他结构而间接地与变速机构20连接。副变速机构30具备行星齿轮机构31、包含低档制动器32、高档离合器33及后退制动器34在内的多个摩擦联接元件。副变速机构30的变速级通过调节向多个摩擦联接元件供给的供给油压且变更多个摩擦联接元件的联接、分离状态来进行变更。例如,当将低档制动器32联接且将高档离合器33和后退制动器34释放时,变速级就成为1速。另外,当将高档离合器33联接且将低档制动器32和后退制动器34释放时,变速级就成为2速。另外,当将后退制动器34联接且将低档制动器32和高档离合器33释放时,变速级就成为后退。在车辆中,分别在变速机构20及副变速机构30变更变速比。因此,在车辆中,进行与变速机构20及副变速机构30整体的变速比即贯通变速比相应的变速。贯通变速比是变速机构20的变速比乘以副变速机构30的变速比而得到的变速比。关于变速机构20及副变速机构30,变速机构20的变速响应性比副变速机构30滞后。变速响应性低的意思是实际变速比相对于变速指令的响应性的滞后较大。因此,即使同时向变速机构20及副变速机构30输出变速指令,就实际变速比进行变化的定时而言,变速机构20也滞后于副变速机构30。另外,即使向变速机构20及副变速机构30输出同样的变速指令,就实际变速比的变化速度而言,变速机构20也低于副变速机构30。变速机构20与副变速机构30一同构成自动变速机构3。变速机构20和副变速机构30也可以在构造上构成为单独的变速机构。车辆还具备油泵10、油压控制回路11、控制器12。油泵10用于压送油。作为油泵10,可使用通过发动机1的动力而驱动的机械式油泵。油压控制回路11调节由油泵10压送的油的压力即油压,并将其传递到变速机构20或副变速机构30的各部位。在油压控制回路11中,例如进行管路压PL、PRI压、SEC压的调节。控制器12为电子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油压控制回路11。向控制器12输入旋转传感器41、旋转传感器42、旋转传感器43的输出信号。旋转传感器41是用于检测变速机构20的输入侧的转速的变速机构输入侧旋转传感器。旋转传感器42是用于检测变速机构20的输出侧的转速的变速机构输出侧旋转传感器。具体地,旋转传感器42检测变速机构20的输出侧且副变速机构30的输入侧的转速。旋转传感器43是用于检测副变速机构30的输出侧的转速的副变速机构输出侧旋转传感器。具体地,变速机构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变速器及变速器的控制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速器,其具备:第一变速机构,其设置在从车辆的驱动源向驱动轮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路径上;第二变速机构,其与所述第一变速机构串联地设置于所述动力传递路径,变速响应性低于所述第一变速机构;变速控制部,其随着所述第一变速机构的变速,进行使所述第二变速机构的变速比向所述第一变速机构的变速比变化的方向的相反方向变化的协调变速,以使所述第一变速机构及所述第二变速机构整体的变速比即贯通变速比达到目标贯通变速比,所述变速控制部在所述协调变速时,基于所述目标贯通变速比和所述第二变速机构的实际变速比来设定所述第一变速机构的目标变速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6.23 JP 2015-1255341.一种变速器,其具备:第一变速机构,其设置在从车辆的驱动源向驱动轮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路径上;第二变速机构,其与所述第一变速机构串联地设置于所述动力传递路径,变速响应性低于所述第一变速机构;变速控制部,其随着所述第一变速机构的变速,进行使所述第二变速机构的变速比向所述第一变速机构的变速比变化的方向的相反方向变化的协调变速,以使所述第一变速机构及所述第二变速机构整体的变速比即贯通变速比达到目标贯通变速比,所述变速控制部在所述协调变速时,基于所述目标贯通变速比和所述第二变速机构的实际变速比来设定所述第一变速机构的目标变速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其中,所述第一变速机构是通过摩擦联接元件的切换来变更变速比的有级变速机构,所述第二变速机构是具有两个带轮和卷挂于所述两个带轮上的带的无级变速机构,所述变速控制部在所述协调变速时,在所述有级变速机构的惯性阶段期间,基于所述目标贯通变速比和所述无级变速机构的实际变速比来设定所述有级变速机构的目标变速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其中,所述变速控制部还在所述惯性阶段开始时在所述无级变速机构中目标变速比和实际变速比不同的情况下,进行如下的修正,即,使所述有级变速机构的目标变速比以规定的变化量从在所述有级变速机构的变速开始后、惯性阶段开始前以由所述有级变速机构联接的变速级而得到的变速比变化过渡到所述变速控制部设定的目标变速比。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上真美子若山英史
申请(专利权)人:加特可株式会社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