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尾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2638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1 1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尾翼,属于汽车零部件领域,该汽车尾翼包括尾翼本体和尾翼支座,尾翼本体的下表面设有连接区域;尾翼支座通过弹性件与连接区域固定连接。由于尾翼支座通过弹性件与连接区域固定连接,弹性件能够吸收尾翼支座对吹塑尾翼产生的冲击力,因此能够避免吹塑尾翼在与尾翼支座的连接区域处发生开裂的问题。

Automobile tail fi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obile tail, belonging to the field of auto parts, including the tail of the car body and tail empennage pedestal, the tail of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region; tail seat connected with the elastic element and the connection area. The empennage pedestal fixedly connected through an elastic member and the connection area, elastic piece can absorb to blow the tail tail bearing the impact force, so to avoid blowing fins in the connection region and the cracking problem of empennage pedest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尾翼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尾翼。
技术介绍
汽车尾翼,也称汽车扰流板,安装在汽车尾部上。在汽车高速行驶时,汽车尾翼能够阻挡从车顶冲下来的气流并将其转换成向下压的作用力,降低汽车尾部由于高速行驶带来的升力,使汽车能紧贴在道路地面行驶,从而提高行驶的稳定性能。现有汽车尾翼的安装方案,通常采用刚性粘接的方式将吹塑尾翼与注塑尾翼支座相连接并安装在汽车尾部上。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出现颠簸振动时,尾翼支座会产生对吹塑尾翼的冲击力,从而导致吹塑尾翼在与尾翼支座的连接区域处容易发生开裂,由此不能对汽车尾部升力起到降低作用,影响到汽车行驶的稳定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尾翼,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吹塑尾翼与尾翼支座采用刚性粘接,在汽车颠簸振动时尾翼支座产生对吹塑尾翼的冲击力,导致吹塑尾翼在与尾翼支座的连接区域处发生开裂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尾翼,包括尾翼本体和尾翼支座,所述尾翼本体的下表面设有连接区域;所述尾翼支座通过弹性件与所述连接区域固定连接。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尾翼支座包括外周体和从所述尾翼支座的底部向上凸起的内凸台,所述外周体的内壁和所述内凸台的外壁之间形成空腔,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外周体内壁上且靠近于所述外周体的上边缘。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件为弹性胶或弹性垫圈。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尾翼支座还通过刚性连接件与所述连接区域配合连接。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刚性连接件为螺栓装置。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内凸台为两个。结合第一方面,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区域设有圆角,所述外周体的上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弧形边棱,所述弧形边棱与所述圆角相对应。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圆角的半径范围为2mm~3mm。结合第一方面,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区域的材料厚度大于所述尾翼本体上其他部位的材料厚度。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区域的材料厚度范围为4.5mm~5mm。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尾翼,该汽车尾翼包括尾翼本体和尾翼支座,尾翼本体的下表面设有连接区域;尾翼支座通过弹性件与连接区域固定连接。由于尾翼支座通过弹性件与连接区域固定连接,弹性件能够吸收尾翼支座对吹塑尾翼产生的冲击力,因此能够避免吹塑尾翼在与尾翼支座的连接区域处发生开裂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汽车尾翼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汽车尾翼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汽车尾翼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沿图3的A-A线得到的汽车尾翼的连接区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汽车尾翼的尾翼支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中圈示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尾翼。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尾翼,参见图1所示,图1为汽车尾翼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该汽车尾翼包括尾翼本体10和尾翼支座20。具体地,参见图2~图4所示,图2是本技术的汽车尾翼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汽车尾翼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沿图3的A-A线得到的汽车尾翼的连接区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该图4中的左侧部分对应车头方向,右侧部分对应车尾方向。尾翼本体10的下表面设有连接区域11,该尾翼本体10的下表面朝向于汽车尾部的安装面,该连接区域11和尾翼本体10为一体吹塑成型、具有中空腔体结构,尾翼支座20为一体注塑成型;其中,尾翼支座20通过弹性件30与连接区域11固定连接。由于尾翼支座通过弹性件与连接区域固定连接,而弹性件能够吸收尾翼支座对吹塑尾翼产生的冲击力,因此能够避免吹塑尾翼在与尾翼支座的连接区域处发生开裂的问题,从而达到了降低汽车尾部升力的作用,并延长了汽车尾翼的使用周期,降低了车主的车辆维修成本。进一步地,参见图5所示,尾翼支座20包括外周体21和从尾翼支座20的底部向上凸起的内凸台22,外周体21的内壁和内凸台22的外壁之间形成空腔,弹性件30设置于外周体21内壁上且靠近于外周体21的上边缘,其中,弹性件为弹性胶或弹性垫圈,显然,弹性件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列举,还可以是其他,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其中,该弹性件30为弹性胶,尾翼支座20通过弹性胶与尾翼本体10进行固定粘接,该弹性胶可以为胶聚氨酯胶或硅胶,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该弹性胶为聚氨酯胶。由于弹性胶能够吸收机械震动冲击力,从而避免了因汽车的颠簸振动而导致尾翼支座对尾翼本体的连接区域冲击的应力集中,从而,避免了吹塑尾翼在与尾翼支座的连接区域断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弹性件也可以为弹性垫圈,其中,可以通过在该弹性垫圈的表面涂覆有粘胶,或者密封该弹性垫圈,以使尾翼支座20与尾翼本体10进行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参见图4所示,尾翼支座20还通过刚性连接件40与连接区域11配合连接。其中,刚性连接件可以是螺栓装置、螺钉装置或铆钉装置,显然,刚性连接件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列举,还可以是其他,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在汽车尾翼生产装配过程中,在尾翼支座20的外周体21内壁上且靠近于外周体21的上边缘处设置弹性件30,能够避免吹塑尾翼在与尾翼支座的连接区域处发生开裂的问题;在汽车尾翼安装到汽车上的过程中,将尾翼支座20通过刚性连接件40与连接区域11配合连接,使汽车尾翼安装在汽车后备箱顶盖上,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尾翼本体与尾翼支座之间连接的稳固性。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刚性连接件40为螺栓装置,该螺栓装置包括螺栓和螺母,其中,螺母预埋在连接区域11上,内凸台22内设有金属套筒。因在汽车尾翼生产装配时,尾翼支座20与连接区域11通过弹性件30固定连接,同时内凸台22的金属套筒和预埋在连接区域11的螺母相互对齐,因此在汽车尾翼安装到汽车后盖时,只需将螺栓的一端依次穿过后备箱顶盖的安装通孔、内凸台22的金属套筒,与螺母进行紧固,从而将汽车尾翼安装在汽车后备箱顶盖上。由此通过螺栓的一端穿过尾翼支座的内凸台的金属套筒与预埋在连接区域处的螺母配合连接,将尾翼本体固定在尾翼支座上安装于车体尾部,从而提高了尾翼本体与尾翼支座之间连接的稳固性。显然,也可以将螺栓预埋在连接区域上,螺栓的一端依次穿过内凸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尾翼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尾翼,其特征在于,包括尾翼本体和尾翼支座,所述尾翼本体的下表面设有连接区域;所述尾翼支座通过弹性件与所述连接区域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尾翼,其特征在于,包括尾翼本体和尾翼支座,所述尾翼本体的下表面设有连接区域;所述尾翼支座通过弹性件与所述连接区域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翼支座包括外周体和从所述尾翼支座的底部向上凸起的内凸台,所述外周体的内壁和所述内凸台的外壁之间形成空腔,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外周体内壁上且靠近于所述外周体的上边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性胶或弹性垫圈。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汽车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翼支座还通过刚性连接件与所述连接区域配合连接。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公羽王会荣徐长元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