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yaw bias on tilting vehicle and steering mechanism, the main frame comprises a front bracket, the upper girder, girder with top extending section, top extending section and beam forming one, before turning to the column sleeve on the top extension, the front steering column axis sleeve and arranged on the main bearing groove for collinear semi open front steering column through the front steering column sleeve and semi open before turning to the bottom of the column is connected with a bearing installed in the bearing groove, the steering column is positioned at the top of the semi open handlebar, front steering column in the semi open side wall extends out of connecting rod. The pin shaft connecting rod in the middle of the universal steering mechanism. The deflection of partial tilting vehicle of the utility model and the steering mechanism, semi open front steering column structure makes the girder with extended space, so as to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the main girder bearing capacity, the deflection and steering mechanism of the whole structure is compact, reduces the product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偏摆式车辆上的偏摆及转向机构
本技术是一种偏摆式车辆上的偏摆及转向机构。
技术介绍
所谓偏摆式车辆,指前转向轮系包括二个车轮的一种较为特殊的产品,由于其相对于二轮车多了一个车轮与地面接触,在易于产生侧滑的湿滑路面,有十分独特的稳定性优势,大幅减小骑乘人员侧滑摔倒的可能性,在复杂地形地表环境下,行驶安全性较两轮车有大幅提升。而传统的两轮车和偏摆式车辆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轮部分,如果能将两轮车的前轮部分以单个设备的形式流入市场,并且与传统两轮车的后轮及后车架部分实现连接,就能够以最小的成本提升普通两轮车车辆的操控性。本技术人在申请日为2015年11月14日,申请号为201510774236.5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反向三轮车,请参阅图1,包括偏摆及转向机构、后段车架101、驱动轮、两个前轮,偏摆及转向机构设置于所述后段车架101的前端,所述两个前轮和所述偏摆及转向机构连接;所述偏摆及转向机构包括主车架102、左摇臂组件103、右摇臂组件104与转向结构,所述转向结构包括前转向立柱105、主转向柱与万向转向机构106,所述主车架102包括前支架107、主梁108,所述主梁108呈“C”形,所述前转向立柱105的上端呈环形,左上摇臂及右上摇臂上分别设置有支撑件109,一减震系统110连接所述左、右上摇臂上的支撑件109,所述减震系统110穿过所述前转向立柱105上端的环形111。由于采用了环形的前转向立柱,使得主梁只能以“C”形结构存在,并阻断了“C”形主梁具有向上延伸空间的可能性,使得围绕主梁设计安装的后车架、主转向柱等零部件结构过于分散,各个零部件之间的安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偏摆式车辆上的偏摆及转向机构,包括主车架,对称设置于所述主车架两侧的左摇臂组件、右摇臂组件,所述左摇臂组件包括左上摇臂、左下摇臂及左转向节结构;所述右摇臂组件包括右上摇臂、右下摇臂及右转向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车架包括前支架、主梁、第一后支架与第二后支架,主梁的上部具有顶端延伸段,前转向立柱套筒设在顶端延伸段上,所述前转向立柱套筒的轴线与设置在主梁上的轴承槽的轴线为共线,半开式前转向立柱穿过前转向立柱套筒且半开式前转向立柱的底端与安装在轴承槽内的轴承连接,半开式前转向立柱的顶端设置车把,在半开式前转向立柱侧壁向外延伸出连杆,连杆连接在万向转向机构中间的销轴上,万向转向机构的左端连接左摇臂组件,右端连接右摇臂组件,在左摇臂组件与右摇臂组件之间连接有减震机构;所述左上摇臂、右上摇臂通过第一枢转轴与主车架铰接,左下摇臂、右下摇臂通过第二枢转轴与主车架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偏摆式车辆上的偏摆及转向机构,包括主车架,对称设置于所述主车架两侧的左摇臂组件、右摇臂组件,所述左摇臂组件包括左上摇臂、左下摇臂及左转向节结构;所述右摇臂组件包括右上摇臂、右下摇臂及右转向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车架包括前支架、主梁、第一后支架与第二后支架,主梁的上部具有顶端延伸段,前转向立柱套筒设在顶端延伸段上,所述前转向立柱套筒的轴线与设置在主梁上的轴承槽的轴线为共线,半开式前转向立柱穿过前转向立柱套筒且半开式前转向立柱的底端与安装在轴承槽内的轴承连接,半开式前转向立柱的顶端设置车把,在半开式前转向立柱侧壁向外延伸出连杆,连杆连接在万向转向机构中间的销轴上,万向转向机构的左端连接左摇臂组件,右端连接右摇臂组件,在左摇臂组件与右摇臂组件之间连接有减震机构;所述左上摇臂、右上摇臂通过第一枢转轴与主车架铰接,左下摇臂、右下摇臂通过第二枢转轴与主车架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偏摆式车辆上的偏摆及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包括D型梁主体,D型梁主体具有前端横向延伸段与底端纵向延伸段,轴承槽设置在前端横向延伸段的顶部,顶端延伸段设于D型梁主体的顶端,前端横向延伸段处于D型梁主体前端的下半部,在顶端延伸段设有前转向立柱套筒,所述前转向立柱套筒的轴线与轴承槽的轴线为共线,所述前支架设置在所述前端横向延伸段的前端,在D型梁主体中开有安装孔,第一后支架设置在安装孔内,第二后支架设置在D型梁主体的底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偏摆式车辆上的偏摆及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横向延伸段的前侧下部开设有前支架下段连接孔,所述前支架下段连接孔贯通至底端纵向延伸段的后侧,前端横向延伸段的前侧中部开设有前支架中段连接孔,前端横向延伸段的前侧上部开设有前支架上段连接孔,所述前支架上段连接孔与安装孔贯通;前端横向延伸段通过前支架上段连接孔固定连接前支架的上段,通过前支架中段连接孔固定连接前支架的中段,通过前支架下段连接孔固定连接前支架的下段;所述安装孔的下方分别开设有第一后支架连接孔与第二后支架连接孔;所述D型梁主体上还开设有后段车架上段连接孔与后段车架下段连接孔,D型梁主体通过后段车架上段连接孔与后段车架下段连接孔固定连接后段车架;第一枢转轴穿过前支架上段连接孔并延伸固定在第一后支架上,第二枢转轴穿过前支架下段连接孔并延伸固定在第二后支架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偏摆式车辆上的偏摆及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上摇臂或/和左、右下摇臂上固定连接有呈对称设置的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包括主体,主体的端部朝向主车架,所述主体端部设有缓冲块,当左摇臂组件或右摇臂组件向下偏摆至一定角度时,限位装置抵在主车架上并限制左摇臂组件或右摇臂组件继续向下扩大偏摆角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偏摆式车辆上的偏摆及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为机械式减震系统结构,设在左、右上摇臂之间,且减震机构穿过半开式前转向立柱与主车架形成的间隔空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偏摆式车辆上的偏摆及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为液压式减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官德,陈洪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逗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