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封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30415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6 0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ED封装结构,包括封装支架和一双向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封装支架内设置有第一阳极引脚、第二阳极引脚、第三阳极引脚以及依次与第一阳极引脚、第二阳极引脚、第三阳极引脚相对应的第一负极引脚、第二负极引脚、第三负极引脚,所述第一阳极引脚、第二阳极引脚、第三阳极引脚的顶部依次对应设置有第一LED芯片、第二LED芯片、第三LED芯片,所述双向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与所述第一LED芯片、第二LED芯片、第三LED芯片并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一双向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的情况下实现对三颗LED芯片进行并联,从而同时保护三颗LED芯片,防止受到大电压或静电电压的冲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ED封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贴片LED
,特别是涉及一种防人体静电、防设备静电、防大自然雷击的LED封装结构。
技术介绍
LED(发光二级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半导体,它改变了白炽灯钨丝发光与节能灯三基色粉发光的原理,而采用电场发光。白光LED的光谱几乎全部集中于可见光频段,将白光LED与普通的白炽灯、螺旋节能灯及三基色荧光灯进行对比,LED的特点非常明显:寿命长、光效高、低辐射及低功耗,正是因为LED的这些优点,使得白光LED照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由于LED是静电敏感器件,当其应用在高端领域的时候,需要添加双向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或起到稳压作用的二极管对LED静电保护。如图1和图2所示,图中为封装型号5050的LED,仅设置一双向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与一颗LED芯片并联,而剩余的LED芯片并未起到保护作用,仍然容易遭受到人体静电、设备静电、大自然雷电的击穿而导致LED芯片失效。鉴于型号5050的LED封装结构存在上述的缺陷,亟待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封装结构,在不增加大量成本的情况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LED封装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LED封装结构,包括封装支架(1)和一双向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4),所述封装支架(1)内设置有第一阳极引脚(3)、第二阳极引脚(2)、第三阳极引脚(12)以及依次与第一阳极引脚(3)、第二阳极引脚(2)、第三阳极引脚(12)相对应的第一负极引脚(7)、第二负极引脚(10)、第三负极引脚(11),所述第一阳极引脚(3)、第二阳极引脚(2)、第三阳极引脚(12)的顶部依次对应设置有第一LED芯片(6)、第二LED芯片(9)、第三LED芯片(13),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4)与所述第一LED芯片、第二LED芯片(9)、第三LED芯片(13)并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ED封装结构,包括封装支架(1)和一双向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4),所述封装支架(1)内设置有第一阳极引脚(3)、第二阳极引脚(2)、第三阳极引脚(12)以及依次与第一阳极引脚(3)、第二阳极引脚(2)、第三阳极引脚(12)相对应的第一负极引脚(7)、第二负极引脚(10)、第三负极引脚(11),所述第一阳极引脚(3)、第二阳极引脚(2)、第三阳极引脚(12)的顶部依次对应设置有第一LED芯片(6)、第二LED芯片(9)、第三LED芯片(13),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4)与所述第一LED芯片、第二LED芯片(9)、第三LED芯片(13)并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ED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LED芯片(6)、第二LED芯片(9)、第三LED芯片(13)均设置有正极焊点和负极焊点,所述第一LED芯片(6)的正极焊点通过焊接金线(8)与第一阳极引脚(3)电性连接,第一LED芯片(6)的负极焊点通过焊接金线(8)与第一负极引脚(7)电性连接;所述第二LED芯片(9)的正极焊点通过焊接金线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都叶书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伊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