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抗癌活性的取代苯氧乙/丙酰胺嘧啶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12261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取代苯氧乙/丙酰胺嘧啶衍生物用如右图中通式(Ⅰ)表示:式中X、Y各自独立地表示C↓[1~3]烷氧基、C↓[1~3]烷基、羟基或卤素;R↑[1]表示卤素或硝基;n=1~2;R↑[2]=H,CH↓[3];其制备方法为:在非质子溶剂的回流温度下使用通式(Ⅱ)表示的2,4-二氯苯氧乙酰氯与4,6-二取代-2-氨基嘧啶,在缚酸剂存在下反应1~5小时,得到通式(Ⅰ)表示的化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标化合物(Ⅰ)采用MTT比色法标准操作程序测定,其结果表明通式为(Ⅰ)的化合物具有一定抗癌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属于医药领域。
技术介绍
据估计到2020年全世界癌症患者可能超过1000万。目前,位于前5位的癌症分别为肺癌(98.7万)、胃癌(77.6万)、结直肠癌(49.5万)、肝癌(38.6万)和乳腺癌(37.6万)。近年来,由于室内装修造成的污染导致血液病患者人数剧增。然而,对上述各种肿瘤的治疗现在还是放化疗,放化疗的方法的确能杀死许多癌细胞,但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大量的正常细胞也受到严重的损伤,导致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破坏,为治疗带来诸多副作用。由于上述诸多原因,寻找双向(促进癌细胞凋亡,正常细胞得到保护)抗癌药成为全世界生物学、化学家及医学家的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旨在提供一类具有抗癌活性的取代苯氧乙/丙酰胺嘧啶衍生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这种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取代苯氧乙/丙酰胺嘧啶衍生物,用通式(I)表示 式中X表示C1~3烷氧基、C1~3烷基、羟基或卤素,Y表示C1~3烷氧基、C1~3烷基、羟基或卤素。R1表示卤素或硝基,n=1~2;R2为H或CH3。上述C1~3烷氧基包括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优选是甲氧基和乙氧基,更优选的是甲氧基。上述C1~3烷基包括甲基、乙基、丙基和异丙基,优选是甲基和乙基,更优选是甲基。所述的卤素包括氟、氯、溴和碘,优选是氯和溴,更优选是氯。本专利技术的取代苯氧乙/丙酰胺嘧啶衍生物的实例包括有N-(4,6-二甲基嘧啶-2-基)-2-氟苯氧乙酰胺(Ia)N-(4,6-二甲基嘧啶-2-基)-2-氯苯氧乙酰胺(Ib)N-(4,6-二甲基嘧啶-2-基)-3-硝基苯氧乙酰胺(Ic)N-(4,6-二甲基嘧啶-2-基)-4-硝基苯氧乙酰胺(Id)N-(4,6-二甲氧基嘧啶-2-基)-2-氟苯氧乙酰胺(Ie)N-(4,6-二甲氧基嘧啶-2-基)-2-氯苯氧乙酰胺(If)N-(4,6-二甲氧基嘧啶-2-基)-3-硝基苯氧乙酰胺(Ig)N-(4,6-二甲氧基嘧啶-2-基)-4-硝基苯氧乙酰胺(Ih)N-(4,6-二甲基嘧啶-2-基)-2,4-二氯苯氧乙酰胺(Ii)N-(4-甲基-6-甲氧基嘧啶-2-基)-2,4-二氯苯氧乙酰胺(Ij)N-(4-甲基-6-乙氧基嘧啶-2-基)-2,4-二氯苯氧乙酰胺(Ik)N-(4-氯-6-甲氧基嘧啶-2-基)-2,4-二氯苯氧乙酰胺(Il)N-(4-氯-6-乙氧基嘧啶-2-基)-2,4-二氯苯氧乙酰胺(Im)N-(4,6-二乙氧基嘧啶-2-基)-2,4-二氯苯氧乙酰胺(In)N-(4-羟基-6-甲基嘧啶-2-基)-2,4-二氯苯氧乙酰胺(Io)N-(4-氯-6-甲基嘧啶-2-基)-2,4-二氯苯氧乙酰胺(Ip)N-(4,6-二氯嘧啶-2-基)-2,4-二氯苯氧乙酰胺(Iq)N-(4,6-二甲基嘧啶-2-基)-2,4-二氯苯氧丙酰胺(Ir)N-(4,6-二甲氧基嘧啶-2-基)-2,4-二氯苯氧丙酰胺(Is)N-(4,6-二乙氧基嘧啶-2-基)-2,4-二氯苯氧丙酰胺(It)N-(4-氯-6-甲氧基嘧啶-2-基)-2,4-二氯苯氧丙酰胺(Iu)N-(4-氯-6-乙氧基嘧啶-2-基)-2,4-二氯苯氧丙酰胺(Iv)N-(4-羟基-6-甲基嘧啶-2-基)-2,4-二氯苯氧丙酰胺(Iw)N-(4,6-二氯嘧啶-2-基)-2,4-二氯苯氧丙酰胺(Ix)N-(4-甲基-6-甲氧基嘧啶-2-基)-2,4-二氯苯氧丙酰胺(Iv)N-(4-甲基-6-乙氧基嘧啶-2-基)-2,4-二氯苯氧丙酰胺(Iz) 本专利技术的取代苯氧乙/丙酰胺嘧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为在非质子溶剂的回流温度下使用通式(II)表示的2,4-二氯苯氧乙/丙酰氯与4,6-二取代-2-氨基嘧啶,在缚酸剂存在下反应1~5小时,得到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 式中X表示C1~3烷氧基、C1~3烷基、羟基或卤素,Y表示C1~3烷氧基、C1~3烷基、羟基或卤素。R1表示卤素或硝基,n=1~2;R2表示H或CH3。本步骤中所用的式(II)化合物与4,6-二取代-2-氨基嘧啶的摩尔比为3∶1~1∶3,优选的摩尔比为1∶1.1。本方法中所用的非质子极性溶剂是乙腈、N,N-二甲基甲酰胺(DMF)等,优选的溶剂是乙腈。本步骤中反应在所用非质子极性溶剂的回流温度下进行,反应时间为1~5小时,优选为2小时。反应完成后脱溶,抽滤,洗涤,干燥。本步骤中所用的缚酸剂是三乙胺,或吡啶,优选为三乙胺。通式为(II)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是用取代苯氧乙/丙酸与氯化亚砜反应制备。取代苯氧乙(丙)酸为自制。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化合物(I),测定结果表明通式为(I)的化合物具有一定抗癌活性。通式为(I)表示的取代苯氧乙/丙酰胺嘧啶衍生物,采用MTT比色法标准操作程序测定抗肿瘤活性后发现,此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法和电子显微镜观察法进行了初步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该类化合物有明显的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具有双向抗癌活性。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制备N-(4,6-二甲基嘧啶-2-基)-2-氟苯氧乙酰胺(Ia) 1)制备2-氟苯氧乙酰氯将0.001mol 2-氟苯氧乙酸置于50mL圆底烧瓶中,以5mL甲苯作溶剂,室温下滴加0.004mol的氯化亚砜,滴加完毕,加热回流1~3小时,除去甲苯和过量的氯化亚砜,减压蒸馏下得浅茶色或无色液体,为2-氟苯氧乙酰氯粗产物,不需进一步精制,即可用于下步合成。2)制备N-(4,6-二甲基嘧啶-2-基)-2-氟苯氧乙酰胺将0.001mol的4,6-二甲基-2-氨基嘧啶溶于10mL三氯甲烷,搅拌下将上述步骤所得的2-氟苯氧乙酰氯,0.001mol三乙胺慢慢滴入反应体系,回流2~3小时,有大量固体析出。抽滤,烘干,用0.1mol/L的稀盐酸洗涤产物,得浅咖啡色的固体,用乙醇重结晶后的浅黄色固体,为N-(4,6-二甲基嘧啶-2-基)-2-氟苯氧乙酰胺(Ia)。收率78%,m.p.(℃)141~143。元素分析实测值 C%61.21 H%5.18 N%15.14计算值 C%61.09 H%5.09 N%15.27IR(KBr压片,cm-1)3210,2985(N-H),1690(C=O)。1HNMR(δ,ppm,CDCl3)7.30~7.14(m,4H,ph-H),6.78(s,1H,Py-5-H),5.18(s,2H,CH2),2.40(s,6H,CH3);。实施例2制备N-(4,6-二甲基嘧啶-2-基)-2-氯苯氧乙酰胺(Ib) 1)制备2-氯苯氧乙酰氯将0.001mol 2-氯苯氧乙酸置于50mL圆底烧瓶中,以5mL甲苯作溶剂,室温下滴加0.004mol的氯化亚砜,滴加完毕,加热回流1~3小时,除去甲苯和过量的氯化亚砜,减压蒸馏下得浅茶色或无色液体,为2-氯苯氧乙酰氯粗产物,不需进一步精制,即可用于下步合成。2)制备N-(4,6-二甲基嘧啶-2-基)-2-氯苯氧乙酰胺将0.001mol的4,6-二甲基-2-氨基嘧啶溶于10mL三氯甲烷,搅拌下将上述步骤所得的2-氯苯氧乙酰氯,0.001mol三乙胺慢慢滴入体系,回流2~3小时,有大量固体析出。抽滤,烘干,用0.1mol/L的稀盐酸洗涤产物,得白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取代苯氧乙/丙酰胺嘧啶衍生物,其通式(Ⅰ)如下:***(Ⅰ)式中:X表示C↓[1~3]烷氧基、C↓[1~3]烷基、羟基或卤素,Y表示C↓[1~3]烷氧基、C↓[1~3]烷基、羟基或卤素; R↑[1]表示卤素或硝基;n=1~2;R↑[2]为H或CH↓[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思佳蔡志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