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627635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8: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具有多孔状海绵结构,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材料制备而成的:5‑10重量份的木质纤维素、10‑30份的羟基酸、20‑40份的聚乙烯醇、10‑25份的无定型烯烃共聚物、10‑20份偶氮二甲酰胺、10‑20份碳酸钠、0.5‑1.0份过氧化二异丙苯、3‑5重量份的柠檬酸钠、1‑3份的引发剂;该复合材料对重金属离子去除效果好,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步骤简单,处理效率高,适合大规模施行于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污染治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土壤污染问题日趋严重,重金属污染不仅能够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还能够抑制作物根系生长和光合作用,致使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今国内外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重金属中以汞、镉、铅、砷、铬五种重金属元素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被称为“五毒元素”。重金属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土壤中,并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以各种形态滞留在土壤中,同时重金属元素经植物根部的吸收,在植物可食部分积累并进入食物链循环,进而对人体健康构成重大威胁;此外,由于绝大多数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不经历微生物或化学降解过程,因此,进入土壤的重金属可不断累积并最终产生污染危害,同时受污染的土壤还可通过渗漏、径流、扬尘等途径成为水体和大气重金属污染源,进一步危害人体健康。目前,对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途径主要有两种:(1)通过适当方法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降低其在土壤中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2)从土壤中移除重金属,使其存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具有多孔状海绵结构,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材料制备而成的:5‑10重量份的木质纤维素、10‑30份的羟基酸、20‑40份的聚乙烯醇、10‑25份的无定型烯烃共聚物、10‑20份偶氮二甲酰胺、10‑20份碳酸钠、0.5‑1.0份过氧化二异丙苯、3‑5重量份的柠檬酸钠、1‑3份的引发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具有多孔状海绵结构,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材料制备而成的:5-10重量份的木质纤维素、10-30份的羟基酸、20-40份的聚乙烯醇、10-25份的无定型烯烃共聚物、10-20份偶氮二甲酰胺、10-20份碳酸钠、0.5-1.0份过氧化二异丙苯、3-5重量份的柠檬酸钠、1-3份的引发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木质纤维素分子量为1000-2000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乙烯醇分子量为500-200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定型烯烃共聚物的分子量为200-100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发剂为磷酸盐和硼酸盐的混合物。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磷酸盐为磷酸铵、磷酸钠、磷酸钾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硼酸盐为硼酸钠、硼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7.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仁爱唐棠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四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