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NH‑1,2,3‑三唑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属于有机及药物合成技术领域。在Lewis酸催化剂的催化下,采用芳醛、硝基烃类与叠氮化钠一锅法制备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廉价易得的AlCl3等Lewis酸作为催化剂,芳醛,含α氢的硝基烃类化合物(其种烃为C1‑C6的烷基、C1‑C6的烷氧基或甲酸乙酯基)、叠氮化钠一锅法反应,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原料易得,方便有效的合成了NH‑1,2,3‑三唑化合物,与已有的方法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安全性好、操作简便、底物范围广、反应效率高且催化剂低廉,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NH-1,2,3-三唑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属于有机及药物合成
技术背景1,2,3-三唑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广泛应用于防腐剂、农药、光学材料、染料、HIV-1抑制剂、抗菌素、选择性β3-类肾上腺拮抗剂、抗病毒药物和抗惊厥剂。活性检测表明,4-芳基-NH-1,2,3-三唑化合物可作为人体蛋氨酸氨基肽酶抑制剂。最近的文献报道,一些4-芳基-NH-1,2,3-三唑化合物还具有吲哚胺2,3-双加氧酶抑制活性,是潜在的IDO抑制剂,因此NH-1,2,3-三唑化合物可以作为治疗癌症,阿尔茨海默病,白内障等多种人类重大疾病,市场前景广阔。早期有机叠氮化合物和端炔的1,3-偶极Huisgen环加成反应合成的是1,4-二取代和1,5-二取代三唑的混合物。该反应需要在叠氮化合物或者炔基上连有强吸电子基团作为活化基团,且需要高温高压和较长的反应时间。因此,在合成1,4-二取代-1,2,3-三唑化合物的应用上受到很大限制。1971年,Zefirow等报道了以NaN3和硝基烯烃或腈基烯烃类化合物为原料,DMSO为溶剂,合成1H-1,2,3-三唑化合物的方法。该类反应虽然可以在室温条件下进行,但必须使用含硝基或腈基的烯烃作为原料,原料不易得,反应的通用性有限,且产率较低,只有10%~60%。1994年,Moltzen小组将芳炔加入TMSN3中,在N2保护下回流72h,经水洗去掉硅基后,得到NH-1,2,3-三唑,收率为76%。在没有Cu(I)催化下,反应需要较高温度和长时间的回流。2004年,Kim小组报道了2-吡啶基乙炔和TMSN3在DMF中回流,合成4-(2-吡啶基)-NH-1,2,3-三唑,收率38%~71%。该方法反应温度较高,且产率不高。同年,Yamamoto等报道了在5mol%的CuI催化下炔和TMSN3之间的环加成反应。该合成方法一DMF和MeOH(V:V=9:1)为溶剂,100℃反应10~24h,合成4-取代-NH-1,2,3-三唑化合物的收率最高可达95%。该方法的缺点在于反应温度较高,且时间较长。2006年,Barluenga等提出了一种以(E)-β-溴代芳乙烯和NaN3为原料合成1H-1,2,3-三唑化合物的有效方法,该方法以Pd2(dba)3-Xantphos为催化剂,在Dioxane或DMSO溶剂中反应14~24h,几乎可以定量的完成转化。该方法的缺点在于反应要用到昂贵的钯系列催化剂,且反应时间较长。同年,Weinreb等以一种商品化的4-甲苯基乙烯基砜为原料,在酸催化下的MeOH体系中和NaN3反应,合成了一种有价值的中间体β-4-甲基苯乙烯叠氮(TSE-N3)。该中间体通过Cu(I)-催化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得到TSE-保护的1,2,3-三唑。在THF中用KOBu-t可以脱去保护基得到4-取代-1H-1,2,3-三唑,收率61%~93%。该方法的缺点在于合成步骤较多,反应时间较长。2007年,Cheng小组以自制的芳基炔腈为原料,和NaN3环加成合成了一组4-芳基-5-腈基-NH-1,2,3-三唑,收率50%~80%。该方法的缺点在于反应需要较高的温度,且底物较难合成。2008年,Shi等报道了一种以硝基烯烃、NaN3和芳醛为原料的三组分反应合成4,5-二取代-NH-1,2,3-三唑的新合成路线。反应以L-proline催化,在DMSO中室温反应8~10h,收率一般在70%~90%。综上所述,以上合成NH-1,2,3-三唑化合物的方法均生成困难、反应时间长,反应温度高、产率低、可适底物少或合成困难、原料毒性大或安全性差、催化剂昂贵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应时间短,条件温和,安全性好,产率高的NH-1,2,3-三唑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NH-1,2,3-三唑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Lewis酸催化剂的催化下,采用芳醛、硝基烃类与叠氮化钠一锅法制备而成;其反应式如Ⅰ所示:其中,式Ⅰ中Ar为芳基或取代芳基;R为氢、C1-C6的烷基、C1-C6的烷氧基或甲酸乙酯基。按上述方案,所述的Lewis酸催化剂选自ZnCl2、FeCl3、BF3或AlCl3。按上述方案,所述的Lewis酸催化剂为AlCl3。按上述方案,Lewis酸催化剂摩尔用量为硝基烯烃用量的0.05-0.15倍。按上述方案,lewis酸催化剂摩尔用量为芳醛用量的0.1倍。按上述方案,所用溶剂为DMSO,DMF,乙腈,甲醇或乙醇。按上述方案,反应所用溶剂为DMSO。按上述方案,反应在0-11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按上述方案,反应在60-80℃进行。按上述方案,反应时间为5-15小时。按上述方案,反应时间为8小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廉价易得的AlCl3等Lewis酸作为催化剂,芳醛,含α氢的硝基烃类化合物(其种烃为C1-C6的烷基、C1-C6的烷氧基或甲酸乙酯基)、叠氮化钠一锅法反应,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原料易得,方便有效的合成了NH-1,2,3-三唑化合物,与已有的方法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安全性好、操作简便、底物范围广、反应效率高且催化剂低廉,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方法。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具体的介绍。实施例1:4-苯基-2H-1,2,3-三唑的合成:反应式为:具体步骤为:向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0.33mmol苯甲醛、0.50mmol硝基甲烷、0.39mmol叠氮化钠、0.03mmolAlCl3、2mLDMSO,在80℃下磁力搅拌反应12小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反应液,有机层经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减压蒸去溶剂即得粗产品,粗产品用乙酸乙酯/石油醚=1:5(V/V)为淋洗液进行柱分离提纯即得所需产品,产品为白色固体,收率为94%。所得产品的核磁氢谱图结果为:1HNMR(600MHz,DMSO-d6):δ8.32(s,1H),7.84(d,J=7.4Hz,2H),7.43(t,J=7.7Hz,2H),7.33(t,J=7.4Hz,1H).实施例2:4-苯基-2H-1,2,3-三唑的合成:反应式为:具体步骤为:向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0.33mmol苯甲醛、0.50mmol硝基甲烷、0.39mmol叠氮化钠、0.03mmolZnCl2、2mLDMSO,在80℃下磁力搅拌反应12小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NH‑1,2,3‑三唑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Lewis酸催化剂的催化下,采用芳醛、硝基烃类与叠氮化钠一锅法制备而成;其反应式如Ⅰ所示:其中,式Ⅰ中Ar为芳基或取代芳基;R为氢、C1‑C6的烷基、C1‑C6的烷氧基或甲酸乙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NH-1,2,3-三唑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Lewis酸催化剂的催化下,
采用芳醛、硝基烃类与叠氮化钠一锅法制备而成;其反应式如Ⅰ所示:
其中,式Ⅰ中Ar为芳基或取代芳基;R为氢、C1-C6的烷基、C1-C6的烷氧基或甲酸乙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ewis酸催化剂选自ZnCl2、FeCl3、
BF3或AlCl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ewis酸催化剂为AlCl3。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之一所述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Lewis酸催化剂摩尔用量
为硝基烯烃用量的0.05-0.15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云峰,胡钦铨,刘艺,邓小聪,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