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副车架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33601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0 00:44
一种汽车副车架,包括车架本体和加强板,车架本体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连接形成车架本体,车架本体的两端分别有一个安装孔,安装孔贯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加强板设置在车架本体内,且每个安装孔处设有一块加强板,加强板的一侧连接在第一支撑板上,加强板的另一侧连接在第二支撑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车副车架能增强汽车副车架的局部结构强度,缩短了副车架的开发周期,提高汽车副车架与车身连接的结构强度,提升汽车副车架的模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汽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副车架及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副车架是用于支承前后车轿、悬架的主要构件。汽车在行驶时,汽车副车架将受到来自路面的随机载荷及发动机的在各个转速下的振动载荷作用并将载荷传送到车身,所以汽车副车架的振动特性对于汽车疲劳特性以及整车的动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其中汽车副车架模态是整车动力学性能中一项重要的指标。通常,汽车副车架是通过设置在其上的安装孔配合连接在车身结构上,但现有的汽车副车架设有安装孔的局部区域结构强度较低,从而导致汽车副车架的局部模态不理想。因此,在不改变汽车副车架的结构的前提下,提升汽车副车架的局部结构强度,进而提升汽车副车架的模态显得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汽车副车架,能增强汽车副车架的局部结构强度,缩短了副车架的开发周期,提高汽车副车架与车身连接的结构强度,提升汽车副车架的模态。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汽车副车架,包括车架本体和加强板,车架本体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连接形成车架本体,车架本体的两端分别有一个安装孔,安装孔贯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加强板设置在车架本体内,且每个安装孔处设有一块加强板,加强板的一侧连接在第一支撑板上,加强板的另一侧连接在第二支撑板上。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加强板为弯板,且加强板围绕安装孔的轴线弯曲设置。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加强板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向着远离安装孔的轴线方向凸出,且加强板的第一翻边连接在第一支撑板上,加强板的第二翻边连接在第二支撑板上。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支撑板的侧边设有向着靠近第二支撑板凸出的第一侧壁,第二支撑板的侧边设有向着靠近第一支撑板凸出的第二侧壁,第一支撑板的第一侧壁与第二支撑板的第二侧壁连接形成车架本体。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加强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辅助板和第二辅助板,第一辅助板和第二辅助板分别连接在第一支撑板的第一侧壁上或第二支撑板的第二侧壁上,并使安装孔处于加强板、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围成的区域内。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车架本体上设有多个第一塞焊孔和第二塞焊孔,第一塞焊孔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第二塞焊孔设置在第二侧壁上,加强板通过第一塞焊孔和第二塞焊孔进行塞焊焊接在第二支撑板上。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汽车,能增强汽车副车架的局部结构强度,缩短了副车架的开发周期,提高汽车副车架与车身连接的结构强度,提升汽车副车架的模态。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副车架。本技术的本技术的汽车副车架的车架本体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连接形成车架本体,车架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安装孔,安装孔贯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加强板设置在车架本体内,且每个安装孔处设有一块加强板,加强板的一侧连接在第一支撑板上,加强板的另一侧连接在第二支撑板上。因此,增强了汽车副车架的局部结构强度,缩短了副车架的开发周期,提高了汽车副车架与车身连接的结构强度,提升了汽车副车架的模态。而且,加强板两端的第一辅助板和第二辅助板连接在第一支撑板的第一侧壁或第二支撑板的第二侧壁上,并使安装孔处于加强板、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围成的区域内,增强了安装孔附近的局部结构强度,进一步提升了汽车副车架的模态。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汽车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汽车副车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加强板与第二支撑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加强板与第一支撑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汽车副车架及汽车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如下: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图1是本技术的汽车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汽车副车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汽车副车架10包括车架本体12和加强板14,加强板14连接在车架本体12内,用于增强汽车副车架10的局部结构强度以及提升汽车副车架10的模态。图3是本技术的加强板与第二支撑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车架本体12包括第一支撑板122和第二支撑板124,第一支撑板122连接在第二支撑板124上,且第一支撑板122的侧边设有向着靠近第二支撑板124凸出的第一侧壁123,第二支撑板124的侧边设有向着靠近第一支撑板122凸出的第二侧壁125,第一支撑板122的第一侧壁123与第二支撑板124的第二侧壁125焊接连接形成车架本体12。车架本体12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安装孔101,安装孔101贯穿第一支撑板122和第二支撑板124,车架本体12可通过安装孔101连接在车身结构上。在本实施例中,车架本体12上还设有多个方便塞焊焊接加强板14的第一塞焊孔102和第二塞焊孔103,第一塞焊孔102设置在第二支撑板124上,第二塞焊孔103设置在第二侧壁125上,如图3所示。如图1和图2所示,加强板14设置在车架本体12内,且每个安装孔101处设有一块加强板14,加强板14的一侧连接在第一支撑板122上,加强板14的另一侧连接在第二支撑板124上。在本实施例中,加强板14为弯板,且加强板14围绕安装孔101的轴线弯曲设置。加强板14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翻边141和第二翻边142,第一翻边141和第二翻边142向着远离安装孔101的轴线方向凸出,且加强板14的第一翻边141连接在第一支撑板122上,加强板14的第二翻边142连接在第二支撑板124上。进一步地,加强板14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辅助板143和第二辅助板144,且第一辅助板143和第二辅助板144的端部设有增加焊接面积的凸板,第一辅助板143和第二辅助板144分别连接在第一支撑板122的第一侧壁123上或第二支撑板124的第二侧壁125上,使安装孔101处于加强板14、第一侧壁123和第二侧壁125围成的区域内,增加安装孔101周围的局部结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加强板14两端的第一辅助板143和第二辅助板144设置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择,例如设置方式一:可将第一辅助板143和第二辅助板144设置在靠近第一翻边141位置,使第一辅助板143和第二辅助板144可与第一支撑板122的第一侧壁123焊接;设置方式二:可将第一辅助板143和第二辅助板144设置在靠近第二翻边142位置,使第一辅助板143和第二辅助板144可与第二支撑板124的第二侧壁125焊接,如图2所示;设置方式三:可将第一辅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汽车副车架及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本体(12)和加强板(14),所述车架本体(12)包括第一支撑板(122)和第二支撑板(124),所述第一支撑板(122)与第二支撑板(124)连接形成车架本体(12),所述车架本体(12)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安装孔(101),所述安装孔(101)贯穿第一支撑板(122)和第二支撑板(124),所述加强板(14)设置在车架本体(12)内,且每个所述安装孔(101)处设有一块加强板(14),所述加强板(14)的一侧连接在第一支撑板(122)上,所述加强板(14)的另一侧连接在第二支撑板(124)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本体(12)和加强板(14),所述车架本体(12)包括第一支撑板(122)和第二支撑板(124),所述第一支撑板(122)与第二支撑板(124)连接形成车架本体(12),所述车架本体(12)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安装孔(101),所述安装孔(101)贯穿第一支撑板(122)和第二支撑板(124),所述加强板(14)设置在车架本体(12)内,且每个所述安装孔(101)处设有一块加强板(14),所述加强板(14)的一侧连接在第一支撑板(122)上,所述加强板(14)的另一侧连接在第二支撑板(124)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14)为弯板,且所述加强板(14)围绕安装孔(101)的轴线弯曲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14)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翻边(141)和第二翻边(142),所述第一翻边(141)和第二翻边(142)向着远离安装孔(101)的轴线方向凸出,且所述加强板(14)的第一翻边(141)连接在第一支撑板(122)上,所述加强板(14)的第二翻边(142)连接在第二支撑板(124)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士伟屈宝鹏邢洪滨吴成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