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副车架安装前螺纹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27820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9 1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前副车架安装前螺纹管,包括螺纹管本体,所述螺纹管本体外表面为镀铬设置,所述螺纹管本体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的腔面为镀钛设置,所述空腔内设置有碳纤维管,所述碳纤维管与螺纹管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碳纤维管的外表面与空腔的腔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受力筋和第二受力筋,所述碳纤维管的内表面与空腔的腔面之间设置有第三受力筋和第四受力筋,所述第一受力筋和第三受力筋均呈锐角状设置;该前副车架安装前螺纹管重量轻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前副车架安装前螺纹管
技术介绍
副车架可以看成是前后车桥的骨架,是前后车桥的组成部分。副车架并非完整的车架,只是支承前后车桥、悬挂的支架,使车桥、悬挂通过它再与“正车架”相连,习惯上称为“副架”。副架的作用是阻隔振动和噪声,减少其直接进入车厢,所以大多出现在豪华的轿车和越野车上,有些汽车还为引擎装上副架。传统的没有副车架的承载式车身,其悬挂是直接与车身钢板相连的。因此前后车桥的悬挂摇臂机构都为散件,并非总成。在副车架诞生以后,前后悬挂可以先组装在副车架上,构成一个车桥总成,然后再将这个总成一同安装到车身上。车辆轻量化是目前主流的做法之一,但是目前的前副车架安装用的螺纹管较重,难以满足市场上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重量轻盈的前副车架安装前螺纹管。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前副车架安装前螺纹管,包括螺纹管本体,所述螺纹管本体外表面为镀铬设置,所述螺纹管本体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的腔面为镀钛设置,所述空腔内设置有碳纤维管,所述碳纤维管与螺纹管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碳纤维管的外表面与空腔的腔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受力筋和第二受力筋,所述碳纤维管的内表面与空腔的腔面之间设置有第三受力筋和第四受力筋,所述第一受力筋和第三受力筋均呈锐角状设置。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受力筋、第二受力筋、第三受力筋和第四受力筋均与碳纤维管一体式设置,整体性好,结构稳定。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受力筋、第二受力筋、第三受力筋和第四受力筋均与螺纹管本体粘合,使用结构胶粘合,粘结效果好,结构稳定,能承受较大荷载。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受力筋和第四受力筋均呈扇形设置,可以提供优秀的承载力和支撑力,使得受力结构更加稳定。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受力筋、第二受力筋、第三受力筋和第四受力筋均呈环形阵列分布,可以起到良好的分散受力的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空腔内填充有泡沫粒子,泡沫粒子能通过弯曲来吸收第一受力筋、第二受力筋、第三受力筋和第四受力筋的振动能,防止第一受力筋、第二受力筋、第三受力筋和第四受力筋因共振而导致损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螺纹管本体内设置有空腔,可以大大降低整体的重量,而且在空腔内设置有碳纤维管和第一受力筋、第二受力筋、第三受力筋和第四受力筋,由于第一受力筋和第三受力筋均呈锐角状设置,使得第一受力筋和第三受力筋在碳纤维管和螺纹管本体之间构成众多的三角形的受力结构体,提升了整体的强度和受力的稳定性,此外,第一受力筋、第二受力筋、第三受力筋和第四受力筋均与碳纤维管一体式设置,整体性好,结构稳定,第一受力筋、第二受力筋、第三受力筋和第四受力筋均与螺纹管本体粘合,使用结构胶粘合,粘结效果好,结构稳定,能承受较大荷载,空腔内填充有泡沫粒子,泡沫粒子能通过弯曲来吸收第一受力筋、第二受力筋、第三受力筋和第四受力筋的振动能,防止第一受力筋、第二受力筋、第三受力筋和第四受力筋因共振而导致损坏,第二受力筋和第四受力筋均呈扇形设置,可以提供优秀的承载力和支撑力,使得受力结构更加稳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前副车架安装前螺纹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前副车架安装前螺纹管的横截面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前副车架安装前螺纹管,包括螺纹管本体1,所述螺纹管本体1外表面为镀铬设置,镀铬层具有很好的耐磨性,而且可以提升螺纹管本体1的强度,经久耐用,所述螺纹管本体1内设置有空腔2,所述空腔2的腔面为镀钛设置,可以提升空腔2的腔面的耐磨性能,所述空腔2内设置有碳纤维管3,碳纤维管3强度高,重量轻盈,所述碳纤维管3与螺纹管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碳纤维管3的外表面与空腔2的腔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受力筋4和第二受力筋5,所述碳纤维管3的内表面与空腔2的腔面之间设置有第三受力筋6和第四受力筋7,所述第一受力筋4和第三受力筋6均呈锐角状设置,通过在螺纹管本体1内设置有空腔2,可以大大降低整体的重量,而且在空腔2内设置有碳纤维管3和第一受力筋4、第二受力筋5、第三受力筋6和第四受力筋7,由于第一受力筋4和第三受力筋6均呈锐角状设置,使得第一受力筋4和第三受力筋6在碳纤维管3和螺纹管本体1之间构成众多的三角形的受力结构体,提升了整体的强度和受力的稳定性。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螺纹管本体内设置有空腔,可以大大降低整体的重量,而且在空腔内设置有碳纤维管和第一受力筋、第二受力筋、第三受力筋和第四受力筋,由于第一受力筋和第三受力筋均呈锐角状设置,使得第一受力筋和第三受力筋在碳纤维管和螺纹管本体之间构成众多的三角形的受力结构体,提升了整体的强度和受力的稳定性。实施例2如图1-2所示,一种前副车架安装前螺纹管,包括螺纹管本体1,所述螺纹管本体1外表面为镀铬设置,镀铬层具有很好的耐磨性,而且可以提升螺纹管本体1的强度,经久耐用,所述螺纹管本体1内设置有空腔2,所述空腔2的腔面为镀钛设置,可以提升空腔2的腔面的耐磨性能,所述空腔2内设置有碳纤维管3,碳纤维管3强度高,重量轻盈,所述碳纤维管3与螺纹管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碳纤维管3的外表面与空腔2的腔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受力筋4和第二受力筋5,所述碳纤维管3的内表面与空腔2的腔面之间设置有第三受力筋6和第四受力筋7,所述第一受力筋4和第三受力筋6均呈锐角状设置, 所述第一受力筋4、第二受力筋5、第三受力筋6和第四受力筋7均与碳纤维管3一体式设置,整体性好,结构稳定,所述第一受力筋4、第二受力筋5、第三受力筋6和第四受力筋7均与螺纹管本体1粘合,使用结构胶粘合,粘结效果好,结构稳定,能承受较大荷载,所述第二受力筋5和第四受力筋7均呈扇形设置,可以提供优秀的承载力和支撑力,使得受力结构更加稳定,所述第一受力筋4、第二受力筋5、第三受力筋6和第四受力筋7均呈环形阵列分布,可以起到良好的分散受力的效果,所述空腔2内填充有泡沫粒子(未图示),泡沫粒子能通过弯曲来吸收第一受力筋4、第二受力筋5、第三受力筋6和第四受力筋7的振动能,防止第一受力筋4、第二受力筋5、第三受力筋6和第四受力筋7因共振而导致损坏,通过在螺纹管本体1内设置有空腔2,可以大大降低整体的重量,而且在空腔2内设置有碳纤维管3和第一受力筋4、第二受力筋5、第三受力筋6和第四受力筋7,由于第一受力筋4和第三受力筋6均呈锐角状设置,使得第一受力筋4和第三受力筋6在碳纤维管3和螺纹管本体1之间构成众多的三角形的受力结构体,提升了整体的强度和受力的稳定性。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螺纹管本体内设置有空腔,可以大大降低整体的重量,而且在空腔内设置有碳纤维管和第一受力筋、第二受力筋、第三受力筋和第四受力筋,由于第一受力筋和第三受力筋均呈锐角状设置,使得第一受力筋和第三受力筋在碳纤维管和螺纹管本体之间构成众多的三角形的受力结构体,提升了整体的强度和受力的稳定性,第一受力筋、第二受力筋、第三受力筋和第四受力筋均与碳纤维管一体式设置,整体性好,结构稳定,第一受力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前副车架安装前螺纹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副车架安装前螺纹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螺纹管本体,所述螺纹管本体外表面为镀铬设置,所述螺纹管本体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的腔面为镀钛设置,所述空腔内设置有碳纤维管,所述碳纤维管与螺纹管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碳纤维管的外表面与空腔的腔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受力筋和第二受力筋,所述碳纤维管的内表面与空腔的腔面之间设置有第三受力筋和第四受力筋,所述第一受力筋和第三受力筋均呈锐角状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副车架安装前螺纹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螺纹管本体,所述螺纹管本体外表面为镀铬设置,所述螺纹管本体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的腔面为镀钛设置,所述空腔内设置有碳纤维管,所述碳纤维管与螺纹管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碳纤维管的外表面与空腔的腔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受力筋和第二受力筋,所述碳纤维管的内表面与空腔的腔面之间设置有第三受力筋和第四受力筋,所述第一受力筋和第三受力筋均呈锐角状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副车架安装前螺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力筋、第二受力筋、第三受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航鸿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