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副车架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73310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3 17:57
汽车副车架包括车架梁和连接在车架梁内的多组加强组件,车架梁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连接在第一支撑板上形成车架梁,加强组件包括加强板,加强板包括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以及位于加强板两侧的第一焊接边和第二焊接边,加强板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为波浪弯曲面,且加强板的第一侧表面至少具有一个第一波谷区和第一波峰区,加强板的第一焊接边上设有焊接板,焊接板的一侧连接在第一波谷区的第一焊接边上,焊接板的另一侧向着远离第二侧表面的方向凸出,加强板通过第一焊接边和该焊接板连接在第一支撑板上,并通过第二焊接边连接在第二支撑板上。其能大幅提升副车架的模态,且整体结构强度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汽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副车架及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副车架是用于支承前后车轿、悬架的主要构件。汽车在行驶时,副车架将受到来自路面的随机载荷及发动机的在各个转速下的振动载荷作用并将载荷传送到车身,所以副车架的振动特性对于汽车疲劳特性以及整车的动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其中副车架模态是整车动力学性能中一项重要的指标。副车架的模态频率需要避开发动机的各阶段频率段,以避免副车架模态与发动机模态耦合产生较大的振动直接传到车身,造成舒适性降低,为了增加副车架的模态,现有的技术是在副车架内设置局部加强结构;例如在副车架的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之间设置支撑套管,使支撑套管的两端连接在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上,进而提升副车架的模态。但是,现有在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的局部区域增加加强结构对副车架的模态提升较少,加强结构不能与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形成整体的结构,副车架的整体强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汽车副车架,能大幅提升副车架的模态,且整体结构强度高。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汽车,能大幅提升副车架的模态,且整体结构强度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汽车副车架,包括车架梁和连接在车架梁内的多组加强组件,车架梁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连接在第一支撑板上形成车架梁,加强组件包括加强板,加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以及位于加强板两侧的第一焊接边和第二焊接边,加强板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为波浪弯曲面,且加强板的第一侧表面至少具有一个第一波谷区和第一波峰区,加强板的第一焊接边上设有焊接板,焊接板的一侧连接在第一波谷区的第一焊接边上,焊接板的另一侧向着远离第二侧表面的方向凸出,加强板通过第一焊接边和该焊接板连接在第一支撑板上,并通过第二焊接边连接在第二支撑板上。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焊接板沿着第一焊接边向第一波峰区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翻边,加强板的第二焊接边上设有第二翻边,第二翻边设置于第二侧表面,第二翻边由该第二焊接边向着远离第一侧表面的方向凸出形成。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支撑板的侧边设有向着靠近第二支撑板凸出的第一侧壁,第二支撑板的侧边设有向着靠近第一支撑板凸出的第二侧壁,第一支撑板的第一侧壁与第二支撑板的第二侧壁连接形成车架梁。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加强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辅助板和第二辅助板,第一辅助板和第二辅助板分别连接在第一支撑板的第一侧壁上或第二支撑板的第二侧壁上。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车架梁上设有用于安装加强组件的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贯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加强板的焊接板上设有与第一安装孔对应设置的第二安装孔,加强组件还包括支撑套管,支撑套管与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同轴设置,且支撑套管的一端连接在焊接板上,支撑套管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支撑板上。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汽车副车架利用螺栓穿过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支撑套管连接在车身结构上。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加强板的第二侧表面至少具有一个第二波谷区和第二波峰区,第一波谷区与第二波峰区对应设置,第一波峰区与第二波谷区对应设置,且第一波谷区的屈曲半径大于第二波谷区的屈曲半径。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塞焊孔,塞焊孔贯穿第二支撑板,加强组件通过塞焊孔进行塞焊焊接在第二支撑板上。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副车架。本技术的汽车副车架的车架梁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连接形成车架梁,加强组件包括加强板,加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以及位于加强板两侧的第一焊接边和第二焊接边,加强板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为波浪弯曲面,且加强板的第一侧表面至少具有一个第一波谷区和第一波峰区,加强板的第一焊接边上设有焊接板,焊接板的一侧连接在第一波谷区的第一焊接边上,焊接板的另一侧向着远离第二侧表面的方向凸出,加强板通过第一焊接边和焊接板连接在第一支撑板上,并通过第二焊接边连接在第二支撑板上。由于加强板呈波浪形状的S形结构,并连接于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使得车架梁的上下板结合成较完整的整体结构,提高了汽车副车架的整体结构强度(扭转和弯曲度得到提升),从而使汽车副车架的模态得到大幅提升。而且,加强板的第一焊接边上设有焊接板,焊接板增加了加强板的施焊面积,进一步提高了汽车副车架的整体结构强度。此外,加强板两端的第一辅助板和第二辅助板连接在第一支撑板的第一侧壁或第二支撑板的第二侧壁上,使得加强板与车架梁形成横向的整体加强结构,进一步提升了汽车副车架的模态。还有,加强板的第一波谷区内设有支撑套管,支撑套管的一端连接在焊接板上,支撑套管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支撑板上,进一步增强了汽车副车架的整体结构强度,同时提升了汽车副车架的模态。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汽车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汽车副车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车架梁的第二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汽车副车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加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加强组件连接在第一支撑板上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汽车副车架及汽车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如下: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图1是本技术的汽车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汽车副车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汽车副车架100包括车架梁10和多组加强组件20,各加强组件20连接在车架梁10内,用于增强汽车副车架100的整体结构强度以及提升汽车副车架100的模态。图3是本技术的车架梁的第二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车架梁10包括第一支撑板12和第二支撑板14,第一支撑板12连接在第二支撑板14上,且第一支撑板12的侧边设有向着靠近第二支撑板14凸出的第一侧壁13,第二支撑板14的侧边设有向着靠近第一支撑板12凸出的第二侧壁15,第一支撑板12的第一侧壁13与第二支撑板14的第二侧壁15焊接连接形成车架梁10,如图1所示。车架梁10上设有多个配合安装加强组件20的第一安装孔16,第一安装孔16贯穿第一支撑板12和第二支撑板14。在本实施例中,车架梁10上还设有多个方便塞焊焊接加强组件20的塞焊孔17,如图3所示。图4是本技术的汽车副车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加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加强组件20包括加强板22和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梁(10)和连接在该车架梁(10)内的多组加强组件(20),该车架梁(10)包括第一支撑板(12)和第二支撑板(14),该第一支撑板(12)与该第二支撑板(14)连接形成该车架梁(10),该加强组件(20)包括加强板(22),该加强板(2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表面(101)和第二侧表面(102)以及位于该加强板(22)两侧的第一焊接边(103)和第二焊接边(104),该加强板(22)的第一侧表面(101)和第二侧表面(102)为波浪弯曲面,且该加强板(22)的第一侧表面(101)至少具有一个第一波谷区(105)和第一波峰区(106),该加强板(22)的第一焊接边(103)上设有焊接板(221),该焊接板(221)的一侧连接在该第一波谷区(105)的第一焊接边(103)上,该焊接板(221)的另一侧向着远离该第二侧表面(102)的方向凸出,该加强板(22)通过该第一焊接边(103)和该焊接板(221)连接在该第一支撑板(12)上,并通过该第二焊接边(104)连接在该第二支撑板(14)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梁(10)和连接在该车架梁(10)内的多组加强组件(20),该车架梁(10)包括第一支撑板(12)和第二支撑板(14),该第一支撑板(12)与该第二支撑板(14)连接形成该车架梁(10),该加强组件(20)包括加强板(22),该加强板(2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表面(101)和第二侧表面(102)以及位于该加强板(22)两侧的第一焊接边(103)和第二焊接边(104),该加强板(22)的第一侧表面(101)和第二侧表面(102)为波浪弯曲面,且该加强板(22)的第一侧表面(101)至少具有一个第一波谷区(105)和第一波峰区(106),该加强板(22)的第一焊接边(103)上设有焊接板(221),该焊接板(221)的一侧连接在该第一波谷区(105)的第一焊接边(103)上,该焊接板(221)的另一侧向着远离该第二侧表面(102)的方向凸出,该加强板(22)通过该第一焊接边(103)和该焊接板(221)连接在该第一支撑板(12)上,并通过该第二焊接边(104)连接在该第二支撑板(14)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副车架,其特征在于,该焊接板(221)沿着该第一焊接边(103)向该第一波峰区(106)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翻边(223),该加强板(22)的第二焊接边(104)上设有第二翻边(224),该第二翻边(224)设置于该第二侧表面(102),该第二翻边(224)由该第二焊接边(104)向着远离该第一侧表面(101)的方向凸出形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副车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板(12)的侧边设有向着靠近该第二支撑板(14)凸出的第一侧壁(13),该第二支撑板(14)的侧边设有向着靠近该第一支撑板(12)凸出的第二侧壁(15),该第一支撑板(12)的第一侧壁(13)与该第二支撑板(14)的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宇纬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