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码头登船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66567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0 1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码头登船梯,涉及船舶技术领域。码头登船梯包括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所述第一平台一端固定于船体上,另一端伸出船体并转动连接有第一转盘,所述第二平台固定于码头上,所述第二平台上放置有可移动的第二转盘,所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之间设有登船梯,所述登船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平台的长度方向沿码头的边缘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码头登船梯,能够避开吊车路轨,能够适用于船舶停靠时较大范围的移动,同时保证登船梯不会损坏或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
,尤其涉及一种码头登船梯
技术介绍
目前的登船梯一端与船舶连接,另一端垂直码头岸边在码头上滑动。船舶在码头受波浪、涨落潮和极端天气影响,通常会产生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的移动。为保证使用安全性,通常设置得比较长,且适用于不同船舶的登船梯的长度各不相同,梯子种类较多,使用前一般需要对梯子进行修改。由于码头梯长度较长,通常会跨过码头吊车的路轨,影响吊机使用效率,另外,现有的登船梯与码头和船舶的连接结构通常采用铰接方式,而船舶在水上时,由于海水的作用力,通常会产生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的移动,船舶六个方向的移动会使船舶对登船梯产生六个方向的作用力,虽然现有登船梯的结构能够具有六个自由度,但是由于码头上的平台无法增长,导致船舶在停泊时,遇到较大风浪时,由于船舶的移动幅度增加,登船梯有可能脱离码头上的平台,发生安全事故。码头上设有带缆粧、动能箱组、管路接头和施工设备等设施,船舶的停靠位置和搭梯位置受以上设施限制,不够灵活方便。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码头登船梯,其可以避开吊车路轨的位置安装,保证码头行车的正常行驶,能够增加船舶停靠码头后的移动范围,保证登船梯结构的安全,减少安全隐串■/Ql、O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码头登船梯,能够保证码头行车的正常行驶,能够增加船舶停靠码头后的移动范围,保证登船梯结构的安全,减少安全隐患。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种码头登船梯,包括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所述第一平台一端固定于船体上,另一端伸出船体并转动连接有第一转盘,所述第二平台固定于码头上,所述第二平台上放置有可移动的第二转盘,所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之间设有登船梯,所述登船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平台的长度方向沿码头的边缘设置。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平台的另一端能够延伸到所述码头的上方。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码头上设有吊车路轨,所述第二平台的宽度小于码头边缘到吊车路轨的距离。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盘与所述第一平台通过竖直转轴连接,与所述登船梯通过水平转轴连接。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转盘包括带滚轮的小车和旋转盘,所述小车和所述旋转盘通过竖直转轴连接,所述旋转盘与所述登船梯通过水平转轴连接。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平台为多个,不同的第二平台之间沿长度方向依次连接。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当第一平台的另一端延伸到所述码头的上方时,所述第一平台与所述登船梯呈“7”字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平台的另一端与船体连接有钢丝绳。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平台的高度高于所述码头上安装的设施,所述第二平台能够跨设在所述设施上方。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滚轮为万向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码头登船梯,包括设在船体上的第一平台和设在码头边缘的第二平台,登船梯连接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登船梯能够具有六个自由度,能够减少损坏,延长寿命,另外第二平台的长度方向沿码头边缘设置,能够避开吊车路轨,还能延长第二平台的长度,增加登船梯在第二平台上的移动距离,进而增加船舶的移动范围,能够克服第二平台在水面上方悬空时,无法自由增加第二平台长度的问题;当船体停靠在码头时,第一平台能够伸到码头上方,能够扩大船舶在靠近和远离码头的移动范围,以上结构保证了登船梯结构的安全,减少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码头登船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一转盘和第一平台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二转盘和第二平台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其中,1、第一平台;2、第二平台;3、船体;4、第一转盘;5、码头;6、第二转盘;7、登船梯;8、小车;9、旋转盘;1、吊车路轨;11、钢丝绳;12、滚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码头登船梯,包括第一平台I和第二平台2,第一平台I一端固定于船体3上,另一端伸出船体3并转动连接有第一转盘4,第二平台2固定于码头5上,第二平台2上放置有可移动的第二转盘6,第一平台I和第二平台2之间设有登船梯7,登船梯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盘4和第二转盘6转动连接,具体的,第一转盘4与第一平台I通过竖直转轴连接,与登船梯7通过水平转轴连接,第二转盘6包括带滚轮12的小车8和旋转盘9,滚轮12为万向轮能够增加小车8移动的灵活性,小车8和旋转盘9通过竖直转轴连接,旋转盘9与登船梯7通过水平转轴连接,通过登船梯7与第一转盘4、第二转盘6的上述连接关系,使登船梯7具有六个方向的自由度,可以消除船舶对其产生的不同方向上的作用力,延长使用寿命,消除安全隐患。如图1所示,沿第二平台2的长度方向,第二平台2沿码头5的边缘设置,码头上设有吊车路轨10,第二平台的宽度不会超过从码头边缘到吊车路轨10的距离,能够避开吊车路轨10的位置,保证吊车路轨10的正常应用;由于第二平台长度方向沿边缘设置,能够解决第二平台2悬空在水面上而产生的不稳定问题,第二平台2的长度不会受到限制,能够满足停泊在码头5的船舶在受到风浪较大时产生较大范围的移动。第二平台2为多个,不同的第二平台2之间沿长度方向依次连接,对于不同的船型或者遇到不同的天气状况下,可以进行增减第二平台2以满足不同的需求,结构可靠,且能够灵活应用。第一平台I的另一端能够延伸到码头5的上方,增加了第一平台I的长度,使船舶在靠近和远离码头5的较大范围内移动。当第一平台I的另一端延伸到码头5的上方时,第一平台I与登船梯7呈“7”字型,如图1所示,该结构能够使船舶沿水平面方向的移动范围增加。第二平台的高度高于码头上安装的设施,第二平台能够跨设在设施上方,能够使得第二平台与第一平台的位置相互匹配,船舶的停靠位置和搭梯位置不会受到上述设施的影响。具体的,上述设施包括安装在码头上的带缆粧、动能箱组、管路接头和施工设备等。第一平台I的另一端与船体3连接有钢丝绳11,以保证伸出的第一平台I的结构稳定性。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码头登船梯的结构基本相同,包括第一平台I和第二平台2,第一平台I 一端固定于船体3上,另一端伸出船体3并转动连接有第一转盘4,第二平台2固定于码头5上,第二平台2上放置有可移动的第二转盘6,第一平台I和第二平台2之间设有登船梯7,登船梯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盘4和第二转盘6转动连接,第二平台2的长度方向沿码头5的边缘设置。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平台I与船体3之间的固定方式不限,第二平台2与码头5的固定方式不限,能够增加船舶在码头5的移动范围,保证登船梯7的安全即可。显然,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专利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码头登船梯,包括第一平台(I)和第二平台(2),所述第一平台(I) 一端固定于船体(3)上,另一端伸出船体(3)并转动连接有第一转盘(4),所述第二平台(2)固定于码头(5)上,所述第二平台(2)上放置有可移动的第二转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码头登船梯,包括第一平台(1)和第二平台(2),所述第一平台(1)一端固定于船体(3)上,另一端伸出船体(3)并转动连接有第一转盘(4),所述第二平台(2)固定于码头(5)上,所述第二平台(2)上放置有可移动的第二转盘(6),所述第一平台(1)和第二平台(2)之间设有登船梯(7),所述登船梯(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盘(4)和第二转盘(6)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台(2)的长度方向沿码头(5)的边缘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振财杨瀛张德志
申请(专利权)人: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