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保防撞梁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71878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24 1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前保防撞梁及汽车。其中,所述前保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所述防撞梁本体的截面沿所述防撞梁本体的长度方向从两端向中部逐渐增大,以通过使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中部具有较大的截面,保证前保防撞梁中部碰撞区域的强度,保证前保防撞梁有较好的吸能效果的同时,还能够通过相对减小所述防撞梁本体两端的截面以实现零件轻量化,实现车身轻量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前保防撞梁及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汽车安全及轻量化日益得到重视,其中,汽车前端的前保防撞梁是提升汽车安全性的非常关键的部位。汽车的前保防撞梁是指保护汽车在碰撞中少受或者不受破坏的梁结构,通常设置在汽车纵梁的前端,主要用于抵御正面撞击,分散碰撞能量,以减小汽车的纵梁的变形、保护前机舱中的零部件例如水箱和发动机。由于汽车在发生正面碰撞时,前保防撞梁的中部碰撞区域通常承受较大的冲击力,而为提高前保防撞梁的中部碰撞区域的强度,通常会增大前保防撞梁整体的截面,这就不利于车身轻量化。因此,前保防撞梁的结构如何设置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车身轻量化的前保防撞梁及汽车。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前保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所述防撞梁本体的截面沿所述防撞梁本体的长度方向从两端向中部逐渐增大。进一步地,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中部为截面最大区域,位于所述中部的两侧的两个目标截面区域沿所述防撞梁本体的长度方向对称于所述截面最大区域分布,所述两个目标截面区域与所述截面最大区域之间的距离相等。进一步地,所述防撞梁本体是中空的,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壁厚沿所述防撞梁本体的长度方向从两端向中部逐渐增大。进一步地,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中部为壁厚最厚区域,位于所述中部的两侧的两个目标壁厚区域沿所述防撞梁本体的长度方向对称于所述壁厚最厚区域分布,所述两个目标壁厚区域与所述壁厚最厚区域之间的距离相等。进一步地,所述防撞梁本体为差厚管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差厚管结构的截面形状为C字形、D字形或者B字形。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述任一所述的前保防撞梁。本技术提供的前保防撞梁及汽车,包括:防撞梁本体,所述防撞梁本体的截面沿所述防撞梁本体的长度方向从两端向中部逐渐增大,以通过使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中部具有较大的截面,保证前保防撞梁中部碰撞区域的强度,保证前保防撞梁有较好的吸能效果的同时,还能够通过相对减小所述防撞梁本体两端的截面以实现零件轻量化,实现车身轻量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前保防撞梁实施例一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截面对比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前保防撞梁实施例一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前保防撞梁实施例一的第三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F-F向截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前保防撞梁实施例二中差厚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防撞梁本体; 401-第一截面区域; 402-第二截面区域;403-第三截面区域;404-第四截面区域; 405-第五截面区域;410-连接区域; 201-第一差厚板;202-第二差厚板;203-第三差厚板;204-第四差厚板;205-第五差厚板;206-第六差厚板;207-第七差厚板;208-第八差厚板;601-第一厚度区域;602-第二厚度区域;603-最厚区域;604-第三厚度区域;605-第四厚度区域。【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图1为本技术前保防撞梁实施例一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截面对比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前保防撞梁实施例一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前保防撞梁实施例一的第三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前保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1,防撞梁本体1的截面沿防撞梁本体1的长度方向从两端向中部逐渐增大。需要说明的是,沿长度方向从两端向中部逐渐增大,是指沿长度方向从两端向中部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例如图2所示,防撞梁本体1的中部的截面为截面E-E,截面A-A、截面B-B、截面C-C、截面D-D、截面E-E的型腔断面积(即截面积)依次增大。需指出的是,对于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沿长度方向从两端向中部呈逐渐增大的趋势,指的是整体趋势向从两端向中部呈逐渐增大,防撞梁本体1中可以有某一段并未呈向中部逐渐增大的趋势,例如图1中的截面A-A和截面B-B之间,虽然有部分并未呈向中部逐渐增大的趋势,但是并不影响对防撞梁本体1从两端向中部呈逐渐增大的整体趋势。其中,图3与图1的区别在于,图3为防撞梁本体1整体从两端向中部逐渐增大,并未出现图1中的有部分截面并未呈向中部逐渐增大的趋势,图3所示的防撞梁本体1能有效减少应力集中的区域,更好地保证了前保防撞梁的强度。其中,图4与图1的区别在于,图4中的防撞梁本体1包括第一截面区域401、第二截面区域402、第三截面区域403、第四截面区域404、第五截面区域405组成以及各段之间的连接区域410,上述各截面区域均有预设长度,且上述各截面区域内均为等截面,其中第一截面区域401的截面面积小于第二截面区域402的截面面积,第二截面区域402的截面面积小于第三截面区域403的截面面积,第三截面区域403的截面面积大于第四截面区域404的截面面积,第四截面区域404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五截面区域405的截面面积。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碰撞性能,对不同区域的截面进行优化设计,例如,根据不同区域所承受的碰撞产生的冲击力,对不同区域的截面大小进行具体的设计,但是,并不影响对防撞梁本体1从两端向中部呈逐渐增大的整体趋势。具体地,防撞梁本体1的中部为截面最大区域,位于中部的两侧的两个目标截面区域沿防撞梁本体1的长度方向对称于截面最大区域分布,两个目标截面区域与截面最大区域之间的距离相等,例如图2所示,截面最大区域为截面E-E,目标截面区域可以为截面A-A、截面B-B、截面C-C或截面D-D,其中,以界面D-D为例进行说明,两个目标截面区域截面D-D与截面E-E之间的距离均为d,两个截面D-D的面积相等。其它的两个截面A-A的面积相等且与截面E-E之间的距离相等、两个截面B-B的面积相等且与截面E-E之间的距离相等、两个截面C-C的面积相等且与截面E-E之间的距离相等。通过防撞梁本体1的中部的较大型腔,能够吸收较多的碰撞能量,从而提高防撞梁本体1中部碰撞区域的强度。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保防撞梁,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梁本体,所述防撞梁本体的截面沿所述防撞梁本体的长度方向从两端向中部逐渐增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