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正面碰撞的吸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45658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7 0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正面碰撞的吸能结构,包括翻卷管,所述翻卷管的一端具有一向外翻卷的翻卷部,所述翻卷管具有翻卷部的一端固定于车辆底盘管结构大梁的端部,另一端连接于汽车防撞钢梁,且所述翻卷管的直径小于车辆底盘管结构大梁的直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正面碰撞的吸能结构具有吸能效果好,变形模式稳定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汽车正面碰撞的吸能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在正面碰撞中使用的吸能结构。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动力电池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它使用存储在电池中的电能来发动。在驱动汽车时有时使用10kwh到20kwh的电量,有时则需要更多。电动汽车的组成包括: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驱动力传动等机械系统、完成既定任务的工作装置等。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也是区别于内燃机汽车的最大不同点。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由驱动电动机、动力电池和电动机的调速控制装置等组成。电动汽车由于其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大的特性,所以在行驶过程中的碰撞安全显的尤为重要。目前市场上电动汽车的吸能装置大多都是金属材料制成的圆型或者方形的管状结构,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这些结构通过自身的褶皱变形模式进行能量吸收。此种结构的能量吸收能力和变形模式有以下几个缺点:1、褶皱变形管在变形的后期,由于材料的堆积造成最后一部分刚度非常大,无法变形吸能,这样就浪费了很大的长度空间,吸能效率不高;2、褶皱变形管在碰撞过程中,一旦受到侧向力的作用,很容易出现失稳弯曲,无法继续褶皱变形吸能,从而失去作用;3、褶皱变形管在变形时产生的变形力波形较大,不是很平稳,从而也会降低吸能能力。因此,现有电动汽车正面碰撞安全
中急需一种变形稳定且吸能效果优异的吸能结构和变形模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及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的首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正面碰撞的吸能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褶皱变形管吸能结构吸能效果差、变形模型不稳定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一种电动汽车正面碰撞的吸能结构,包括翻卷管,所述翻卷管的一端具有一向外翻卷的翻卷部,所述翻卷管具有翻卷部的一端固定于车辆底盘管结构大梁的端部,另一端连接于汽车防撞钢梁,且所述翻卷管的直径小于车辆底盘管结构大梁的直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翻卷部固定于车辆底盘管结构大梁内壁上,且所述车辆底盘管结构大梁内壁与翻卷管内壁之间的间距不小于两倍翻卷管的壁厚。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翻卷部呈U型向外翻卷。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提供的吸能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褶皱变形吸能结构,同样的长度,本技术方案中的吸能结构压缩变形做功的行程更大,吸能效果更好;2、本技术提供的吸能结构中,翻卷管由于是靠翻卷变形来达到吸能的效果,翻卷的方向受到外套的车辆底盘管结构大梁的控制引导,即使受到一定的侧向力也不容易出现失稳弯曲,从而发生无法吸能的现象,更加安全可靠;3、本技术提供的吸能结构中,翻卷管翻卷变形时产生的变形力值很平稳,近似一条直线,吸能效率高,且容易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电动汽车正面碰撞的吸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电动汽车车辆底盘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电动汽车正面碰撞的吸能结构,包括翻卷管1,所述翻卷管1的一端具有一向外翻卷的翻卷部11,所述翻卷管具有翻卷部的一端通过焊接或其他固定方式固定于车辆底盘管结构大梁3的端部,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汽车防撞钢梁2,且所述翻卷管的直径小于车辆底盘管结构大梁3的直径。如此,当汽车发生碰撞时,由于翻卷部11固定在车辆底盘大梁结构管3的端部,而且翻卷管1的直径小于车辆底盘管结构大梁3的直径,翻卷管1会向车辆底盘管结构大梁3内稳定形变,直到防撞钢梁2抵住车辆底盘管结构大梁3,变形模式稳定,距离长,吸能效果好。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翻卷部11焊接固定于车辆底盘大梁结构管3内壁上,且所述车辆底盘管结构大梁3内壁与翻卷管1内壁之间的间距不小于两倍翻卷管1的壁厚,以确保翻卷管1向车辆底盘大梁结构管3内形变时流畅、稳定,避免出现受力不均翻卷管1发生弯曲失去吸能效果。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翻卷部11呈U型或V型向外翻卷。本实施例中,翻卷部11呈U型向外翻卷,以使其形变稳定,避免出现受力不均翻卷管1发生弯曲失去吸能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吸能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褶皱变形吸能结构,同样的长度,本技术方案中的吸能结构压缩变形做功的行程更大,吸能效果更好;翻卷管由于是靠翻卷变形来达到吸能的效果,翻卷的方向收到外套管的控制引导,即使受到一定的侧向力也不容易出现失稳弯曲,无法吸能的现象;翻卷管翻卷变形时产生的变形力值很平稳,近似一条直线,吸能效率高,且容易控制。应当理解,方位词均是结合操作者和使用者的日常操作习惯以及说明书附图而设立的,它们的出现不应当影响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技术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动汽车正面碰撞的吸能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汽车正面碰撞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翻卷管,所述翻卷管的一端具有一向外翻卷的翻卷部,所述翻卷管具有翻卷部的一端固定于车辆底盘管结构大梁的端部,另一端连接于汽车防撞钢梁,且所述翻卷管的直径小于车辆底盘管结构大梁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正面碰撞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翻卷管,所述翻卷管的一端具有一向外翻卷的翻卷部,所述翻卷管具有翻卷部的一端固定于车辆底盘管结构大梁的端部,另一端连接于汽车防撞钢梁,且所述翻卷管的直径小于车辆底盘管结构大梁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学勤马志雄章阳陈家松
申请(专利权)人:易觉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