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和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777750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1 0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乘员保护装置,用于车辆(2),所述乘员保护装置包括气囊(1),所述气囊配属于在所述车辆(2)的后座区域内的至少一位乘员(3)并且在检测到所述车辆(2)面临碰撞时或在碰撞时能被触发且能被填充以气体。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气囊(1)这样构造,使得所述气囊在触发且填充状态下在前部的车辆座椅(4)与所述乘员(3)的上身区域(3.1)以及膝盖和小腿区域(3.2)之间展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所述乘员保护装置包括气囊,所述气囊配属于在所述车辆的后座区域内的至少一位乘员并且所述气囊在检测到所述车辆面临碰撞时或在碰撞时能被触发且能被填充以气体。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这种乘员保护装置的车辆。
技术介绍
由DE 10 2006 038 125 A1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约束系统。该约束系统从收储位置展开至约束位置,其中,所述展开通过至少一个可由气体压力源吹胀的支撑结构来实现。另外,该约束系统被设置用来凭借承载体积在乘员的移位方向上约束所述乘员。在此,该承载体积由至少一个柔性的承载结构包围。为了使约束系统的尺寸匹配于相应荷载情况,通过支撑结构的吹胀来撑开柔性的承载结构用于包围承载体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相对于现有技术改善的用于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和一种具有这种乘员保护装置的车辆。根据本专利技术,就乘员保护装置而言,该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特征来实现;而就车辆而言,该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特征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有利实施方式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一种用于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包括气囊,所述气囊配属于在车辆的后座区域内的至少一位乘员并且在检测到车辆面临碰撞时或在碰撞时能被触发且能被填充以气体。根据本专利技术,气囊这样构造,使得所述气囊在触发
且填充状态下在前部的车辆座椅与乘员的上身区域以及膝盖和小腿区域之间展开。借助这样的乘员保护装置,尤其提高了在车辆碰撞的情况下对未系安全带的乘员的保护,其中,至少减轻了乘员的受伤风险。借助这种设置在车辆内的乘员保护机构,在后座区域内的乘员例如在车辆直行-拥堵行驶时可以解下其安全带,从而可以在借助气囊保证相应保护作用以及由此形成安全的情况下对于乘员提高舒适性。作为乘员的保护作用,所述乘员可借助气囊至少局部地被固定在其车辆座椅上,从而至少减轻乘员由碰撞引起地朝前部的车辆座椅的方向加速的风险,其中,加速能量可以至少部分地由气囊吸收。在此,构造成这种气囊的乘员保护机构尤其与用于乘员的骨盆区域以及膝盖和小腿区域的保护措施相组合。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气囊至少在配属于乘员的上身区域的第一区域内具有能填充以气体的支撑结构,借助所述支撑结构能撑开包围至少一个承载体积的承载结构,且邻接的配属于膝盖和小腿区域的第二区域被构造成唯一的腔状的可填充区域。由于气囊的配属于上身区域的第一区域的这种构型,气体体积减小,其中,在气囊展开时起作用的力可通过这种构型同时减小。即,配属于上身的区域的进深根据前部的车辆座椅、尤其是其靠背的位置来调节。通过承载体积可在最大程度上吸收乘员的撞击能量,其中,承载体积在通过吸入环境空气填充支撑结构时形成。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气囊的基本上配属于乘员的上身区域的第一区域包括两个承载体积,所述承载体积借助支撑结构和承载结构来形成。由此,气囊的所述第一区域构造得比较稳定,由此可以更好地吸收因乘员撞击而作用于气囊的能量。在一个替代的或补充的实施方式中,气囊的第一区域以这样的方式构造,使得在车辆碰撞的情况下,乘员的头部和胸部这样地被气囊的展开的第一区域所支撑,使得由碰撞引起的头部和颈部载荷减轻。在此特别有利
的是气囊的第一区域的这样的构型:所述构型使在支撑时头部和胸部之间的相对运动得到避免或至少最小。在乘员保护装置的一个改进方案中,气囊在填充且展开状态下至少在前部的车辆座椅的宽度上伸展。因此,基本上在前部的车辆座椅的宽度上保证气囊对于坐在前部的车辆座椅后面的乘员的保护作用。因为气囊在前部的车辆座椅的整个宽度上伸展,故不是必然需要乘员相对于气囊处于预给定的位置中。在一个构型中,乘员借助气囊至少局部地被固定在其车辆座椅上,其中,尤其是乘员的骨盆区域可以借助触发且展开的气囊来支撑并且乘员因此可以被定位在其车辆座椅上。同时,尤其对于已系上安全带的乘员来说,通过骨盆区域的支撑,至少减轻在安全带下方潜滑的风险、即所谓潜滑效应。在一个可能的改进方案中,承载体积借助支撑结构和承载结构形成,其中,承载体积被承载结构包围。就是说,承载体积可在气囊展开时形成并且用于约束乘员。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支撑结构构造成管状,由此,被设置用来填充的空间减小,由此需要比较少的用于展开气囊的气体。由此,同时缩短了用于展开气囊的持续时间,从而可以比较快速地实现乘员的保护作用。为了实现乘员可借助触发且完全展开的气囊固定在其车辆座椅上,用于用气体填充气囊的气体发生器在配属于车辆座椅的放脚空间中固定在车辆底板上。因此该气囊从下向上展开。在另一个构型中,气体发生器至少局部地设置在前部的车辆座椅下方,其中,这样布置气体发生器,使得坐在车辆座椅上的乘员的腿部自由度没有因气体发生器而受到限制,但气囊的完全展开也没有受到阻碍。在一个可能的构型中,气囊直接固定在气体发生器上,从而气囊从下向上展开,并且不需要用于在流体技术上将气囊与气体发生器相连接的其它构件。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这种乘员保护装置的车辆,所述乘员保护
装置包括这样构造的用于在车辆的后座区域内的乘员的气囊。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来详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图1示意性示出用于车辆的后座区域的气囊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2以立体图示意性示出乘员和被触发的气囊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3示意性示出乘员连同被触发的气囊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4示意性示出乘员和被触发的气囊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一个立体图,和图5示意性示出乘员和被触发的气囊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彼此对应的件在所有的附图中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图1示出用于在以下图中局部示出的车辆2的乘员保护装置的构造成气囊1的乘员保护机构的侧视图。在此示出气囊1的第一实施方式。气囊1配属于在车辆2的后座区域内的、以下图中所示的乘员3,且具有两个区域1.1和1.2。第一区域1.1配属于上身3.1、尤其是骨盆区域,第二区域1.2配属于乘员3的膝盖和小腿区域3.2,其中,气囊1在被触发且完全展开的状态下在前部的车辆座椅4、即驾驶员座椅或副驾驶员座椅与后座区域内的乘员3之间伸展。当乘员3未系上配属于其基本上在图2中所示的车辆座椅5的安全带时,气囊1在其作用位置中用于保护所述乘员。具有作为乘员保护机构的气囊1的乘员保护装置例如仅当车辆2以下述瞬时行驶速度行驶时才可被触发,所述瞬时行驶速度未超过例如25km/h的预给定的阈值。如果车辆2所具有的瞬时行驶速度超过所述阈值并且乘
员3未系上其安全带,则可以规定,发出用于系上安全带的要求。例如在此从超过预给定的阈值起进行与系上安全带相关的监测,其中,所述监测可以借助座椅占用识别装置、用于检测安全带状态的安全带锁扣传感器和/或借助内室摄像机的所检测的信号来进行。具有气囊1的乘员保护装置尤其设置用来当在车辆2的后座区域内的乘员3例如在车辆2直行-拥堵行驶时因舒适缘故而已解下安全带且车辆2与物体、例如在前行驶车辆碰撞时保护所述乘员。为了展开气囊1,所述气囊在流体技术上与未详细示出的气体发生器相连,所述气体发生器在触发时点燃烟火推进剂,由此释放出气体,可借助该气体对气囊1、即其两个区域1.1、1.2进行加载。如果气囊1在其第一实施方式中完全展开,则如图1中所示,所述气囊具有其作用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乘员保护装置,用于车辆(2),所述乘员保护装置包括气囊(1),所述气囊配属于在所述车辆(2)的后座区域内的至少一位乘员(3)并且在检测到所述车辆(2)面临碰撞时或在碰撞时能被触发且能被填充以气体,其特征是,所述气囊(1)这样构造,使得所述气囊在触发且填充状态下在前部的车辆座椅(4)与所述乘员(3)的上身区域(3.1)之间以及在所述车辆座椅(4)与膝盖和小腿区域(3.2)之间展开。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2.12 DE 102014001952.71.一种乘员保护装置,用于车辆(2),所述乘员保护装置包括气囊(1),所述气囊配属于在所述车辆(2)的后座区域内的至少一位乘员(3)并且在检测到所述车辆(2)面临碰撞时或在碰撞时能被触发且能被填充以气体,其特征是,所述气囊(1)这样构造,使得所述气囊在触发且填充状态下在前部的车辆座椅(4)与所述乘员(3)的上身区域(3.1)之间以及在所述车辆座椅(4)与膝盖和小腿区域(3.2)之间展开。2.根据权利要求1的乘员保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气囊(1)至少在配属于所述乘员(3)的上身区域(3.1)的第一区域(1.1)内具有能填充以气体的支撑结构(1.1.1),借助所述支撑结构能撑开包围至少一个承载体积(1.1.3)的承载结构(1.1.2),且邻接的配属于所述膝盖和小腿区域(3.2)的第二区域(1.2)被构造成唯一的腔状的可填充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乘员保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气囊(1)的基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布尔奇克B·拉松U·默尔兹
申请(专利权)人:戴姆勒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