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KYB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77774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1 03:36
具备冲击吸收机构(40)的转向装置包括:上转向轴管(21),其支承转向轴;下转向轴管(22),其能够与上转向轴管(21)之间相对移动;以及上固定托架(35),其与上转向轴管(21)连结,在方向盘(8)侧具有缺口(35a)。冲击吸收机构(40)具有:托架固定部(41),其固定于上固定托架(35);封壳滑块部(34、42),其固定于车身,并且与缺口(35a)卡合;以及断裂部(43),其连接托架固定部(41)和封壳滑块部(34、42),通过上固定托架(35)和封壳滑块部(34、42)相对移动而断裂。断裂部(43)与封壳滑块部(34、42)的连接位置靠近车身的前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搭载在车辆上的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以往的转向装置,在日本JP2007-76613A中公开有一种具备冲击吸收机构的转向装置,该冲击吸收机构用于吸收因在车辆冲撞时驾驶员冲撞于方向盘而产生的冲击能量。该转向装置包括用于将上转向柱安装在车身的托架和固定在托架的凸缘部的封壳滑块。在封壳滑块上设有螺孔,通过在螺孔中贯穿螺栓将封壳滑块固定在车身上。此外,在托架和封壳滑块的、彼此相对的位置设有贯通孔,在该贯通孔中注射成型树脂而形成树脂销。托架利用该树脂销固定在封壳滑块上。在车辆冲撞时,若驾驶员冲撞于方向盘而向托架相对于封壳滑块滑动的方向施加冲击,则树脂销断裂而吸收冲击能量。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日本JP2007-76613A所公开的转向装置中,在贯通孔中注射成型树脂销时,需要调整树脂的量和压力,因此,需要作业人员操作熟练,并且树脂销的断裂的负荷有可能产生偏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冲击吸收机构的转向装置,该冲击吸收机构在车辆冲撞时稳定地工作,在制造时不需要作业人员操作熟练。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转向装置,其具备冲击吸收机构,该冲击吸收机构用于吸收通过方向盘对转向轴施加的冲击能量,其中,该转向装置包括:上转向轴管,其将转向轴支承为旋转自由;下转向轴管,其固
定于车身,能够与上转向轴管之间进行相对移动;以及上固定托架,其与上转向轴管连结,在方向盘侧具有缺口,冲击吸收机构具有:托架固定部,其固定于上固定托架;封壳滑块部,其固定于车身,并且与上固定托架的缺口卡合;以及断裂部,其连接托架固定部和封壳滑块部,通过上固定托架和封壳滑块部相对移动而断裂,断裂部与封壳滑块部的连接位置靠近车身的前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动力转向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动力转向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沿着图1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着图1的IV-IV线的剖视图。图5A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动力转向装置的冲击吸收构件的俯视图。图5B是从轴向观看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动力转向装置的冲击吸收构件的情况的侧视图。图6是将图5B的VI部放大了的放大图。图7是沿着图5A的VII-VII线的剖视图。图8是将图5A的VIII部放大了的放大图。图9是冲击吸收构件的变形例的俯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动力转向装置的俯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动力转向装置的侧视图。图12是表示图10的XII-XII线的剖面的剖视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动力转向装置的冲击吸收机构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以电动力转向装置100为例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图3说明电动力转向装置100的整体结构。电动力转向装置100是利用电动马达13的旋转扭矩辅助驾驶员对方向盘8施加的转向力的装置。电动力转向装置100包括用于连结方向盘8的转向轴1、用于将贯穿内部的转向轴1支承为旋转自由的转向柱2以及通过未图示的扭杆与转向轴1连结的输出轴4。输出轴4借助万向接头、小齿轮、齿条等连结于车轮。通过驾驶员操纵方向盘8,齿条沿轴向移动而车轮的朝向发生变化。以下,将方向盘8侧设为车身后方、输出轴4侧设为车身前方进行说明。电动马达13的旋转扭矩作为辅助扭矩通过收纳在齿轮箱32中的减速机被施加到输出轴4。根据用于检测对方向盘8施加的转向力的扭矩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电动马达13。扭矩传感器收纳在传感器箱31。转向轴1包括在后端部连结于方向盘8的大致圆筒状的上轴11和与上轴11同轴地连接且前方侧通过扭杆连结于输出轴4的大致圆筒状的下轴12。下轴12的后方侧插入到上轴11的空心部,两者花键结合。上轴11和下轴12利用花键结合以能够一体旋转且能够沿轴向相对移动的方式相连接。转向柱2包括借助轴承23将上轴11支承为旋转自由的大致圆筒状的上转向轴管21和与上转向轴管21同轴地配置且前端部固定于传感器箱31的大致圆筒状的下转向轴管22。在上转向轴管21的前方侧插入有下转向轴管22的后方侧,两者能够沿轴向相对移动。上轴11和上转向轴管21被轴承23限制了轴向的相对移动。在传感器箱31的后方部形成有直径比其他的部位的直径小的筒状的小径部31a,在小径部31a的外周面压入下转向轴管22的前端部的内周面。输出轴4借助轴承16以旋转自由的方式支承于齿轮箱32。电动力转向装置100借助固定于车身并且支承转向柱2的上固定托架35和固定于车身并且借助一对臂38a、38b将齿轮箱32支承为能够摆动的未图示的下固定托架安装于车身。电动力转向装置100包括:倾斜机构,其使转向柱2能够以一对臂38a、38b为中心地摆动,以使方向盘8从驾驶员看来沿上下方向(图2所示的实线箭头的方向)移动;伸缩机构,其能够使转向柱2伸缩,以使方向盘8从驾驶员看来沿前后方向(图2所示的虚线箭头的方向)移动;以及解除机构,其能够在限制转向柱2的摆动以及伸缩与解除该限制之间进行切换。以下,说明倾斜机构、伸缩机构以及解除机构。在上转向轴管21以包围外周的方式固定有转向柱托架51。转向柱托架51支承在固定于上固定托架35的支承托架52上,该转向柱托架51以能够相对于支承托架52移动的方式利用导销53与该支承托架52相连结。支承托架52具有以夹着转向柱托架51的两侧壁51a的方式延伸的一对侧壁52a。导销53贯穿支承托架52的两侧壁52a和转向柱托架51的两侧壁51a地设置。在支承托架52的两侧壁52a上形成有用于引导导销53的移动的引导孔52b。引导孔52b沿与转向柱2的轴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形成。通过导销53沿着引导孔52b移动,转向柱托架51沿着支承托架52的两侧壁52a的内周面移动。由此,转向柱2以一对臂38a、38b为中心地摆动,方向盘8从驾驶员看来沿上下方向移动。此外,在转向柱托架51的两侧壁51a上沿着转向柱2的轴向形成有用于引导导销53的移动的引导孔51b(参照图3)。通过导销53沿着引导孔51b移动,转向柱托架51沿着支承托架52的两侧壁52a的内周面移动。由此,上转向轴管21与上轴11一同沿轴向移动,方向盘8从驾驶员看来沿前后方向移动。在导销53上以旋转自由的方式安装有驾驶员能够在驾驶席操作的操作杆37。通过操作操作杆37,能够进行利用支承托架52的两侧壁52a紧固转向柱托架51的两侧壁51a和解除该紧固。具体地讲,利用随着操作杆37的操作
而旋转的凸轮的作用进行紧固和解除该紧固。在操作杆37处于紧固位置的情况下,成为转向柱托架51的两侧壁51a被支承托架52的两侧壁52a紧固的状态,转向柱托架51相对于支承托架52的移动被限制,因此,转向柱2的摆动和伸缩被限制。另一方面,在操作杆37处于开放位置的情况下,成为支承托架52的两侧壁52a对转向柱托架51的两侧壁51a的紧固被解除了的状态,转向柱托架51能够相对于支承托架52移动,因此,对转向柱2的摆动和伸缩的限制被解除。接着,说明冲击吸收机构39。如图1和图2所示,冲击吸收机构39具有借助螺栓固定于车身的一对封壳滑块34和树脂制的冲击吸收构件40,并固定于上固定托架35。在上固定托架35形成有向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装置,其具备冲击吸收机构,该冲击吸收机构用于吸收通过方向盘对转向轴施加的冲击能量,其中,该转向装置包括:上转向轴管,其将所述转向轴支承为旋转自由;下转向轴管,其固定于车身,能够与所述上转向轴管之间进行相对移动;以及上固定托架,其与所述上转向轴管连结,在所述方向盘侧具有缺口,所述冲击吸收机构具有:托架固定部,其固定于所述上固定托架;封壳滑块部,其固定于所述车身,并且与所述上固定托架的所述缺口卡合;以及断裂部,其连接所述托架固定部和所述封壳滑块部,通过所述上固定托架和所述封壳滑块部相对移动而断裂,所述断裂部与所述封壳滑块部的连接位置靠近所述车身的前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2.27 JP 2014-037332;2014.02.27 JP 2014-037331.一种转向装置,其具备冲击吸收机构,该冲击吸收机构用于吸收通过方向盘对转向轴施加的冲击能量,其中,该转向装置包括:上转向轴管,其将所述转向轴支承为旋转自由;下转向轴管,其固定于车身,能够与所述上转向轴管之间进行相对移动;以及上固定托架,其与所述上转向轴管连结,在所述方向盘侧具有缺口,所述冲击吸收机构具有:托架固定部,其固定于所述上固定托架;封壳滑块部,其固定于所述车身,并且与所述上固定托架的所述缺口卡合;以及断裂部,其连接所述托架固定部和所述封壳滑块部,通过所述上固定托架和所述封壳滑块部相对移动而断裂,所述断裂部与所述封壳滑块部的连接位置靠近所述车身的前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根据所述断裂部与所述封壳滑块部的连接位置来设定所述断裂部断裂的负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根据所述断裂部的形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千叶修平
申请(专利权)人:KYB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