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大熊猫抗病毒潜力检测的I类MHC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及分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851044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1 15: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熊猫抗病毒潜力检测的I类MHC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及分型方法。特异性引物序列如序列表所示,大熊猫I类MHC区域Aime-C、Aime-F、Aime-I及Aime-L基因二号及三号外显子的分型方法是采用所述扩增方法的产物,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对目标片断进行基因分型。I类MHC负责结合及呈递病毒抗原,从而激发相应免疫反应,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利于正确进行大熊猫I类MHC基因分型和基因多态性分析,因此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研究与病毒引起的疾病有关的特定等位基因、评估大熊猫抗病能力,对更全面和科学地设计大熊猫保育计划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扩增大熊猫I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基因二号及三号外显子的特异性引物,尤其涉及大熊 猫抗病毒潜力检测的I类MHC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及分型方法。
技术介绍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2008年已被《世界自 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同时大熊猫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 和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由于以竹子为主食的大熊猫虽仍保留着食肉动物的牙 齿和消化道特征,其漫长的演化过程和成功存活的原因也备受科学界关注。被誉为"国宝" 的大熊猫在距今60万年前曾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黄河、长江和珠江流域,然而现代农林业 的发展破坏了大熊猫的栖息地,使它们的分布缩小到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毗邻的高山峡 谷中。如今大熊猫种群彼此孤立在秦岭、岷山、邛崃上、大相岭、小相岭和凉山六个山系。 -系列保护遗传学研究采用分子技术利用中性标记(如线粒体DNA控制区、指纹 图谱和微卫星标记等)来了解不同山系间大熊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分化模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扩增大熊猫I类MHC区域Aime‑C、Aime‑F、Aime‑I及Aime‑L基因二号及三号外显子的特异性引物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十一对引物对,所述引物对的核苷酸序列如下所示:引物对一:上游引物yyE2B1:TCAGCCCCTCCGCGCCCGCAG;下游引物yyE2B2:GACCCGGGCCGCGTCGCTCAC;引物对二:上游引物1611H2F:ATGACGTATTTCTACACCGGC;下游引物1R:TCCATTTTCCCTTCCTGGTGGG;引物对三:上游引物152E2A3:GCCCTGCTCTCCCCCACTCAG;下游引物152E2A4:CGGGGGTTCCTGAGAGTTGG...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盛国万秋红朱英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