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柴油机动力转向泵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00006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2 0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柴油机动力转向泵支架,包括支架焊合体和活动调节支架体。支架焊合体分别固定在发动机齿轮室前端面及侧端面上。支架焊合体上的弧形调节臂长弧形孔与活动调节支架体上的活动调节支架调节孔相对应,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活动调节支架体上的动力转向泵安装固定孔与动力转向泵上的泵安装孔一相对应,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支架焊合体的转臂轴心孔、活动调节支架体上的旋转安装孔和动力转向泵上的泵安装孔二相对应,且通过长螺栓铰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自张紧方式,充分利用有效地空间,装配方便可靠,降低了发动机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柴油机
,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柴油机动力转向栗支架。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动力转向助力栗的配置需求量在不断上升,主车厂要求柴油发动机加快开发带动力转向助力栗的步伐,由于轻卡厂配套车型的发动机的装配空间不大,因而要求发动机安装空间及位置的合理性尤为重要,同时也要考虑到发动机成本的经济型。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柴油机动力转向栗支架,既能节省空间又降低成本,是目前
急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降低成本、节约发动机的空间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柴油机动力转向栗支架。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种新型柴油机动力转向栗支架,包括支架焊合体14和活动调节支架体10。支架焊合体14由前部支撑体1、侧支撑体5和下支撑板9组成。前部支撑体I为折弯件。前部支架体I的前部呈月牙口,月牙口的上半弧为弧形调节臂4且弧形调节臂4上设有长弧形孔,月牙口的下半弧端头设有端面固定孔2。前部支撑体I后部的吊耳上设有动力转向栗固定安装孔3。侧支撑体5为L形折弯件。侧支撑体5的底部设有安装孔6,侧支撑体5的侧悬伸壁为上弯弧形,且上弯弧形的端头设有动力转向栗固定调节孔7。前部支撑体I的后侧面与侧支撑体5的底部的一侧边接合形成支架焊合体14的框体。前部支撑体I的端面固定孔2与侧支撑体5的动力转向栗固定调节孔7相对应,固定调节衬套8套设在动力转向栗固定调节孔7上。固定调节衬套8孔中心、端面固定孔2中心、动力转向栗固定调节孔7中心的轴心线同轴构成支架焊合体14的转臂轴心孔。支架焊合体14的转臂轴心孔中心与的弧形调节臂4长弧形孔的弧形中心重合。下支撑板9 一侧边与前部支撑体I后侧面相连,下支撑板9的另两直角侧边与侧支撑体5折弯内侧边相连。活动调节支架体10为筋板件,呈月牙状。活动调节支架体10的月牙的上半弧上设有动力转向栗安装固定孔12和活动调节支架调节孔13,活动调节支架体10月牙的下半弧端头设有旋转安装孔11。活动调节支架体10上的活动调节支架调节孔13中心点至旋转安装孔11中心点的距离等于弧形调节臂4长弧形孔的弧形半径。支架焊合体14通过动力转向栗固定安装孔3和安装孔6分别固定在发动机齿轮室前端面及侧端面上。支架焊合体14上的弧形调节臂4长弧形孔与活动调节支架体10上的活动调节支架调节孔13相对应,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活动调节支架体10上的动力转向栗安装固定孔12与动力转向栗15上的栗安装孔一 16相对应,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支架焊合体14的转臂轴心孔、活动调节支架体10上的旋转安装孔11和动力转向栗15上的栗安装孔二 17相对应,且通过长螺栓铰接在一起。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1.本技术采用自张紧方式,充分利用有效地空间,装配方便可靠;2.本技术省去了其他的张紧机构,降低了发动机的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支架焊合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活动调节支架体示意图,图4为动力转向栗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与动力转向栗实际装配图。图中序号,I前部支撑体、2端面固定孔、3动力转向栗固定安装孔、4弧形调节臂、5侧支撑体、6安装孔、7动力转向栗固定调节孔、8固定调节衬套、9下支撑板、10活动调节支架体、11旋转安装孔、12动力转向栗安装固定孔、13活动调节支架调节孔、14支架焊合体、15动力转向栗、16栗安装孔一、17栗安装孔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参见图1,一种新型柴油机动力转向栗支架,包括支架焊合体14和活动调节支架体10。参见图2,支架焊合体14由前部支撑体1、侧支撑体5和下支撑板9组成。前部支撑体I为折弯件。前部支撑体I的前部呈月牙口,月牙口的上半弧为弧形调节臂4且弧形调节臂4上设有长弧形孔,月牙口的下半弧端头设有端面固定孔2。前部支撑体I后部的吊耳上设有动力转向栗固定安装孔3。侧支撑体5为L形折弯件。侧支撑体5的底部设有安装孔6,侧支撑体5的侧悬伸壁为上弯弧形,且上弯弧形的端头设有动力转向栗固定调节孔7。前部支撑体I的后侧面与侧支撑体5的底部的一侧边接合形成支架焊合体14的框体。前部支撑体I的端面固定孔2与侧支撑体5的动力转向栗固定调节孔7相对应,固定调节衬套8套设在动力转向栗固定调节孔7上。固定调节衬套8孔中心、端面固定孔2中心、动力转向栗固定调节孔7中心的轴心线同轴构成支架焊合体14的转臂轴心孔。支架焊合体14的转臂轴心孔中心与的弧形调节臂4长弧形孔的弧形中心重合。下支撑板9 一侧边与前部支撑体I后侧面相连,下支撑板9的另两直角侧边与侧支撑体5折弯内侧边相连。参见图3,活动调节支架体10为筋板件,呈月牙状。活动调节支架体10的月牙的上半弧上设有动力转向栗安装固定孔12和活动调节支架调节孔13,活动调节支架体10月牙的下半弧端头设有旋转安装孔11。活动调节支架体10上的活动调节支架调节孔13中心点至旋转安装孔11中心点的距离等于弧形调节臂4长弧形孔的弧形半径。实施例:本技术的安装及工作原理:参见图4、图5,支架焊合体14通过动力转向栗固定安装孔3和安装孔6分别固定在发动机齿轮室前端面及侧端面上。支架焊合体14为固定主体,支架焊合体14上的弧形调节臂4长弧形孔与活动调节支架体10上的活动调节支架调节孔13相对应,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动力转向栗15的一端设有皮带轮,动力转向栗15的栗体上分别设有栗安装孔一 16和栗安装孔二 17。所述栗安装孔一 16和栗安装孔二 17是以皮带轮中心分布的孔。动力转向栗15的安装方式:将动力转向栗15的皮带轮端悬伸在支架焊合体14之外,再将动力转向栗15上的栗安装孔一 16与活动调节支架体10上的动力转向栗安装固定孔12相对应,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使得动力转向栗15与活动调节支架10为一固定体。最后将动力转向栗15上的栗安装孔二 17与支架焊合体14的转臂轴心孔、活动调节支架体10上的旋转安装孔11相对应,且通过长螺栓铰接在一起。可通过调节活动调节支架的调节孔13上的螺栓在调节臂(4)的长弧形孔内可左右位移,直至动力转向栗15皮带轮的皮带达到张紧位置时锁死该螺栓,再拧紧支架焊合体14的转臂轴心孔上的螺栓,整个安装调节结束。【主权项】1.一种新型柴油机动力转向栗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焊合体(14)和活动调节支架体(10); 所述支架焊合体(14)由前部支撑体(I)、侧支撑体(5)和下支撑板(9)组成; 所述前部支撑体(I)为折弯件;前部支撑体(I)的前部呈月牙口,月牙口的上半弧为弧形调节臂(4)且弧形调节臂(4)上设有长弧形孔,月牙口的下半弧端头设有端面固定孔(2); 所述前部支撑体(I)后部的吊耳上设有动力转向栗固定安装孔(3); 所述侧支撑体(5)为L形折弯件;侧支撑体(5)的底部设有安装孔(6),侧支撑体(5)的侧悬伸壁为上弯弧形,且上弯弧形的端头设有动力转向栗固定调节孔(7); 所述前部支撑体(I)的后侧面与侧支撑体(5)的底部的一侧边接合形成支架焊合体(14)的框体;所述前部支撑体(I)的端面固定孔(2)与侧支撑体(5)的动力转向栗固定调节孔(7)相对应,固定调节衬套⑶套设在动力转向栗固定调节孔(7)上; 所述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柴油机动力转向泵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焊合体(14)和活动调节支架体(10);所述支架焊合体(14)由前部支撑体(1)、侧支撑体(5)和下支撑板(9)组成;所述前部支撑体(1)为折弯件;前部支撑体(1)的前部呈月牙口,月牙口的上半弧为弧形调节臂(4)且弧形调节臂(4)上设有长弧形孔,月牙口的下半弧端头设有端面固定孔(2);所述前部支撑体(1)后部的吊耳上设有动力转向泵固定安装孔(3);所述侧支撑体(5)为L形折弯件;侧支撑体(5)的底部设有安装孔(6),侧支撑体(5)的侧悬伸壁为上弯弧形,且上弯弧形的端头设有动力转向泵固定调节孔(7);所述前部支撑体(1)的后侧面与侧支撑体(5)的底部的一侧边接合形成支架焊合体(14)的框体;所述前部支撑体(1)的端面固定孔(2)与侧支撑体(5)的动力转向泵固定调节孔(7)相对应,固定调节衬套(8)套设在动力转向泵固定调节孔(7)上;所述固定调节衬套(8)孔中心、端面固定孔(2)中心、动力转向泵固定调节孔(7)中心的轴心线同轴构成支架焊合体(14)的转臂轴心孔;所述下支撑板(9)一侧边与前部支撑体(1)后侧面相连,下支撑板(9)的另两直角侧边与侧支撑体(5)折弯内侧边相连;所述活动调节支架体(10)为筋板件,呈月牙状;所述活动调节支架体(10)的月牙的上半弧上设有动力转向泵安装固定孔(12)和活动调节支架调节孔(13),所述活动调节支架体(10)月牙的下半弧端头设有旋转安装孔(11);所述支架焊合体(14)通过动力转向泵固定安装孔(3)和安装孔(6)分别固定在发动机齿轮室前端面及侧端面上;所述支架焊合体(14)上的弧形调节臂(4)长弧形孔与活动调节支架体(10)上的活动调节支架调节孔(13)相对应,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活动调节支架体(10)上的动力转向泵安装固定孔(12)与动力转向泵(15)上的泵安装孔一(16)相对应,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焊合体(14)的转臂轴心孔、活动调节支架体(10)上的旋转安装孔(11)和动力转向泵(15)上的泵安装孔二(17)相对应,且通过长螺栓铰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化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