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寿勇专利>正文

一种全减震折叠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71876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8 0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全减震折叠自行车,包括前车架、后车架、减震架、折叠器、转向杆、减震前叉、手把杆和减震器,所述前车与后车架分别通过折叠器连接固定,前车架通过套管套接于减震前叉上,减震前叉与接有手把杆的转向杆连接,减震架上端通过减震器与后车架的立梁连接,减震架下端通过转轴和转轴套管与后车架的立梁下端连接,通过锁紧和松开各个折叠部位的锁紧螺帽对车架进行折叠,在与后车架连接部的滑动杆套管上增设有滑动杆套管缓冲弹簧进一步提高减震器减震能力,同时,减震架下部通过转轴与立梁上的转轴套接,实现高效减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构造简单,减震效果好,稳定性高,方更折叠收理、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公开一种全减震折叠自行车,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全减震折叠功能的自行车车架。属自行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自行车的车架一般包括用于安装前叉的前叉套筒,用于安装鞍座的鞍座套管,用于安装转轴的转轴套管,前叉套筒和鞍座套管之间通过上梁连接,转轴套管和前叉套筒之间通过斜梁连接,而鞍座套管与转轴套管之间通过立梁连接,另外还设用于安装后轮的后轴叉架,后轴叉架一端用于安装后轴,另一端与转轴套管固定连接,现有的折叠自行车是上梁分为两段,中间通过折叠器连接。但现有技术中由于后轴叉架与转轴套管固定连接,避震自行车的结构、形状一直采用传统方式,存在结构复杂,车身重,结构不牢固,使得自行车架整体上无法形变和吸收行驶过程中的颠簸,减震效果不理想容易变形,影响安全行驶以及舒适度,且车身体积大不方更收理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旨在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减震效果好、骑行安全舒适、方更折叠收理携带的全减震折叠自行车。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全减震折叠自行车车架包括前车架、后车架、减震架、转向杆、减震前叉、折叠器、手把杆和减震器,所述前车架(I)和后车架(3)通过折叠器(2)把对应的上梁(11)、下梁(12)进行连接固定,实现连接固定与折叠功能,减震架(4 )通过减震器(2 )、转轴(44 )与立梁(30 )上下部实现减震架(4 )有弹性的的连接,从而实现全减震折叠自行车弹性三角车架。所述全减震折叠自行车;所述折叠器(2)由折叠器连接锁紧镙帽(21)、车架锥型接头镙丝帽(22)、车架V 口接头镙帽(23)、车架连接接头(24)、第一车架连接滑动板(25)、连接板(26 )、车架连接滑板防脱圈(27 )、第二车架连接滑动板(28 )组装而成,其中,连接板(26)一端通过铆钉接有第一车架连接滑动板(25),另一端通过铆钉与车架连接接头(24)上的第二车架连接滑动板(28)连接,车架连接接头(24)通过第二车架连接滑动板(28)以连接板(26)为转动轴和第一车架连接滑动板(25)可横向对折,车架锥型接头镙丝帽(22)与车架V 口接头镙帽(23)以对应的接口穿过车架连接滑动板(25)后,分别连接车架连接接头(24)、车架连接滑板防脱圈(27),车架折叠器连接锁紧镙帽(21)穿过车架V 口接头镙帽(23)后与车架锥型接头镙丝帽(22)锁紧连接;使用时拉伸折叠器同时把折叠器连接锁紧镙帽(21)推至折叠部位与车架锥型接头镙丝帽(22)锁紧固定,收理携带时放松退出折叠器连接锁紧镙帽(21)进行折叠收理携带,本折叠器(2)还可以在任何一种带有车架V 口接头镙帽(23)、车架锥型接头镙丝帽(22)接口的自行车上使用。所述减震器(4 )的减震器滑动杆(80 )与后车架(3 )的立梁(30 )连接一端设有镙丝牙接头(84),镙丝牙接头(84)与减震弹簧(81)之间安有滑动杆套管(82),滑动杆套管(82)上安有缓冲弹簧(83),滑动杆套管(82)和镙丝牙接头(84)穿过立梁(30)上的滑动安装孔(31)后用圆型防脱镙帽(32)固定镙丝牙接头(84),另一端与减震架(4)固定连接,减震架(4)上的转轴套管(41)穿入减震架(4)设有的减震架连接孔(42)后,再穿入后车架(3)的立梁(30)下部设有的转轴套管安装孔(33),并将转轴(44)穿进转轴套管(43)与后车架(3)连接为一个整体。所述所述转向杆(5 )设有转向杆连接孔(57 )、转向杆镙孔(59 ),转向杆连接滑管(53)设有转向杆连接滑管防脱卡槽(55)、转向杆连接滑管连接孔(54),其中,转向杆(5)上端的横管(50)两边各安装有一个手把杆(7),转向杆(5)下部通过转向杆连接滑管(53)连接减震前叉(6)。进一步的,转向杆(5 )减震前叉(6 )与转向杆(5 )通过转向杆连接滑管(53 )连接,减震前叉(6)通过转向杆连接滑管防脱卡槽(55)进行防脱连接,转向杆(5)与转向杆连接滑管(53)用铆钉镙丝固定连接,并从转向杆(5)外套入转向杆锁紧镙帽(58)后用转向杆锥型镙帽(56)锁紧固定,骑行时转向杆锁紧镙帽(58)以减震前叉(6)上紧,收理携带时放松转向杆锁紧镙帽(58)进行折叠收理携带。更进一步的,所述转向杆(5)顶端的横管(50)分别通过大头卡连接钉(51)、手把杆转动套管(71)与左右两个手把杆(7)连接,大头卡连接钉(51)分别一端穿入手把杆转动套管(71),另一端穿入横管(50)用镙丝连接固定,手把杆转动套管(71)用铆钉与手把杆(7)固定连接连接,并将手把杆(7)设有的手把杆锁紧镙帽(72)穿入手把杆(7)后同横管(50)锁紧固定。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车架设计合理,构造简单,便于制造和组装,具有减震效果好,重量轻,不易变形,骑行安全舒适,方更折叠收理、携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全减震折叠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连接组装图。图3为图2的部件分解图。图4为图3的部件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的前车架、后车架、折叠器的连接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的转向杆5、手把杆40的连接分解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折叠器结构的分解图。图8为本技术另一种折叠器结构的分解图图9为本技术的前车架、后车架、减震架完整图。图10为减震器分解图。图中各标示:1 一前车架,11 一上梁,12—下梁,2—折叠器,21—折叠器锁紧镙帽,22—车架锥型接头镙丝帽,23—车架V 口接头镙帽,24—车架连接接头,25—第一车架连接滑动板,26—连接板,27—车架连接滑板防脱圈,28—第二车架连接滑动板;3—后车架,30—立梁,31 —滑动安装孔,32—圆型防脱镙帽,33—转轴套管安装孔,34—后上梁,35—后下梁;4一减震架,41 一套管,42—减震架连接孔,43—转轴套管,44一转轴;5—转向杆,50—横管,51—大头卡连接钉,52—大头卡连接钉防脱孔,53转向杆连接滑管,54—转向杆连接滑管连接孔,55—转向杆连接滑管防脱卡槽,56—转向杆锥型镙帽,57—转向杆连接孔,58—转向杆锁紧镙帽,59—转向杆镙孔;6—减震前叉,60—连接板孔,61—孔,62—杆连接孔,63—转向杆连接孔,64—滑管连接孔,65—转动套管连接孔,66—连接孔;67—卡簧片;68—滑动泥板;69—泥板;7—手把杆,71—手把杆转动套管,72—手把杆锁紧镙帽,73—手把杆孔,74—手把杆转动套管安装孔;8—减震器,80—减震器滑动杆,81—减震弹簧,82—滑动杆套管,83—缓冲弹簧,84—镙丝牙接头。【具体实施方式】全减震折叠自行车包括前车架1、后车架2通过相连的折叠器连接固定,减震架4以及通过相连的减震器、以及中轴套管44为圆心实现减震架4有弹性的的连接,从而实现全减震折叠自行车弹性三角车架。前车架I上部内安装减震前叉6、中部设有泥板安装孔、减震前叉6上端内安入转向杆5 ;转向杆5上端两边安装手把杆40 ;手把杆40后端分别安装前刹手柄17和后刹手柄18。减震前叉6下端安装前车轮19及前刹15。车架2上端安装鞍座8、减震器滑动杆29从滑动安装孔33穿过、带有中轴45的中轴套管44穿入减震架连接孔47再穿入中轴套管安装孔46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减震折叠自行车,包括前车架、后车架、减震架、折叠器、转向杆、减震前叉、手把杆和减震器,所述前车与后车架通过折叠器连接固定,前车架套接于减震前叉上,其特征在于:减震前叉(6)通过转向杆连接滑管(53)与接有手把杆(7)的转向杆(5)连接,减震架(4)上端通过减震器(8)与后车架(3)的立梁(30)连接,减震架(4)下端通过转轴(44)和转轴套管(43)与后车架(3)的立梁(30)下端的转轴套管安装孔(3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寿勇
申请(专利权)人:杨寿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