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减震自行车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70875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8 1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新型减震自行车车架。包括立叉、横梁、前叉管、斜梁、中轴套管、平叉和鞍管,立叉与平叉的末端汇合并共同固装后叉片,立叉的前端铰接有三角连接件,平叉前端通过固定件与立管下端固接,立管上端与三角连接件的下端铰接。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第三支撑臂和第四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和第三支撑臂的末端汇合并与三角连接件前端铰接,第一支撑臂末端与第二支撑臂前端铰接处设置有V形件,V形件的两外端分别与斜梁和立管焊接,第四支撑臂后端与第一支撑臂的前端铰接,第四支撑臂的前端与第三支撑臂的后端铰接,第一支撑臂与第三支撑臂中部设有减震器,减震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臂和第三支撑臂铰接。

Novel shock-absorbing bicycle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novel shock-absorbing bicycle frame. Including fork, fork tubes, beams, beam, axle casing, fork and saddle tube, vertical fork and fork end merged with fixed rear, front fork vertical hinged with a triangle connecting piece, fork through the front fixing piece and the lower en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vertical riser tube, and the upper end a triangle connecting piece hinged. The first supporting arm, second arm and third arm and fourth arm and second arm and third arm end and merged with a triangle connecting piece is hinged to the end of second, the first support arm and the support arm is hinged is arranged at the outer end of the V shape, two V shaped parts respectively with oblique beam and vertical tube welding, fourth supporting arm and the rear end of the first support arm is hinged to the rear, fourth hinged support arm and the front end of the third supporting arm, a first support arm and the third arm is arranged in the middle of a shock absorber, both ends of the shock absorber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arm and the third a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减震自行车车架
本技术属于自行车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减震自行车车架。
技术介绍
目前多数自行车的车架还是采用比较传统的原始的三角车架,这种结构的车架通常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且没有减震部件,因此采用传统三角车架的自行车在行驶中遇到路面不平、减速带等区域时会使得骑车人员感到强烈的颠簸,从而使得人们的驾驶非常不舒服,因此随着人们对骑行舒适度的要求提升,具有减震效果的自行车受到大家的喜爱。目前减震装置,结构复杂、结构不牢固,使得自行车车架整体上无法形变吸收行驶过程中的颠簸,减震效果不理想,影响驾驶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减震效果好、骑行舒适度高的减震自行车车架。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减震自行车车架包括立叉、横梁、前叉管、斜梁、中轴套管、平叉和鞍管,横梁一端与前叉管上部焊接连接,另一端与鞍管通过固定件固接;斜梁一端与前叉管下部焊接连接,另一端与中轴套管侧面焊接连接;中轴套管上焊接有立管,立叉与平叉的末端汇合并共同固装后叉片,立叉的前端铰接连接有三角连接件,平叉的前端通过固定件与立管下端固接,立管的上端与三角连接件的下端铰接连接。还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第三支撑臂和第四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和第三支撑臂的末端汇合并与三角连接件前端铰接连接,第一支撑臂末端与第二支撑臂前端铰接连接处设置有V形件,V形件的两外端分别与斜梁和立管焊接连接,第四支撑臂后端与第一支撑臂的前端铰接连接,第四支撑臂的前端与第三支撑臂的后端铰接连接,第一支撑臂与第三支撑臂中部设置有减震器,减震器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臂的中部和第三支撑臂的中部铰接连接。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的新型减震自行车车架,与现有的车架减震机构相比,本技术方案的减震机构,采用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第三支撑臂和第四支撑臂构成的四连杆结构,通过设置在斜梁与横梁上的固定连接件、V形件和三角连接架很好地是减震器固定在四连杆机构中,通过四连杆机构的整体变形,可以很好地解决由路况不平带来的颠簸,使得骑行舒适度提高。优选地:所述平叉前端固定件选取为紧固螺栓。优选地:所述避震器选取为弹簧式减震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后叉片;2、立叉;3、三角连接件;4、横梁;5、前叉管;6、斜梁;7、中轴套管;8、平叉;9、立管;10、V形架;11、第一支撑臂;12、第二支撑臂;13、第三支撑臂;14、第四支撑臂;15、减震器;16、鞍管。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请参见图1,本技术的减震自行车车架包括立叉2、横梁4、前叉管5、斜梁6、中轴套管7、平叉8和鞍管16。横梁4一端与前叉管5上部焊接连接,另一端与鞍管16通过固定件固接,斜梁6一端与前叉管5下部焊接连接,另一端与中轴套管7侧面焊接连接;中轴套管7上焊接有立管9,立叉2与平叉8的末端汇合并共同固装后叉片1,立叉2的前端铰接连接有三角连接件3,平叉8的前端通过固定件与立管9下端固接,立管9的上端与三角连接件3的下端铰接连接,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平叉8前端固定件选取为紧固螺栓。还包括第一支撑臂11、第二支撑臂12、第三支撑臂13和第四支撑臂14,第二支撑臂12和第三支撑臂13的末端汇合并与三角连接件3前端铰接连接,第一支撑臂11末端与第二支撑臂12前端铰接连接处设置有V形件10,V形件10的两外端分别与斜梁6和立管9焊接连接,所述第四支撑臂14后端与第一支撑臂11的前端铰接连接,第四支撑臂14的前端与第三支撑臂13的后端铰接连接,第一支撑臂11与第三支撑臂13中部设置有减震器15,减震器15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臂11的中部和第三支撑臂13的中部铰接连接。第一支撑臂11、第二支撑臂12、第三支撑臂13和第四支撑臂14构成了四连杆结构。当车路过减速带或者不平的道路时,车体的颠簸会传到车架上,从而造成在车架上的四连杆结构前后移动,这样对减震器15产生拉伸或者产生压缩作用,即起到了减震作用。本实施例中,减震器15选取为弹簧式减震器。在斜梁6上设置有固定件装置用来铰接第一支撑臂11与第四支撑臂14,在横梁4上设置有固定件装置用来铰接连接第四支撑臂14与第三支撑臂1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新型减震自行车车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减震自行车车架,其特征是:包括立叉(2)、横梁(4)、前叉管(5)、斜梁(6)、中轴套管(7)、平叉(8)和鞍管(16),所述横梁(4)一端与前叉管(5)上部焊接连接,另一端与鞍管(16)通过固定件固接,所述斜梁(6)一端与前叉管(5)下部焊接连接,另一端与中轴套管(7)侧面焊接连接,所述中轴套管(7)上焊接有立管(9),所述立叉(2)与平叉(8)的末端汇合并共同固装后叉片(1),立叉(2)的前端铰接连接有三角连接件(3),平叉(8)的前端通过固定件与立管(9)下端固接,立管(9)的上端与三角连接件(3)的下端铰接连接;还包括第一支撑臂(11)、第二支撑臂(12)、第三支撑臂(13)和第四支撑臂(14),第二支撑臂(12)和第三支撑臂(13)的末端汇合并与三角连接件(3)前端铰接连接,第一支撑臂(11)末端与第二支撑臂(12)前端铰接连接处设置有V形件(10),V形件(10)的两外端分别与斜梁(6)和立管(9)焊接连接,所述第四支撑臂(14)后端与第一支撑臂(11)的前端铰接连接,第四支撑臂(14)的前端与第三支撑臂(13)的后端铰接连接,第一支撑臂(11)与第三支撑臂(13)中部设置有减震器(15),减震器(15)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臂(11)的中部和第三支撑臂(13)的中部铰接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减震自行车车架,其特征是:包括立叉(2)、横梁(4)、前叉管(5)、斜梁(6)、中轴套管(7)、平叉(8)和鞍管(16),所述横梁(4)一端与前叉管(5)上部焊接连接,另一端与鞍管(16)通过固定件固接,所述斜梁(6)一端与前叉管(5)下部焊接连接,另一端与中轴套管(7)侧面焊接连接,所述中轴套管(7)上焊接有立管(9),所述立叉(2)与平叉(8)的末端汇合并共同固装后叉片(1),立叉(2)的前端铰接连接有三角连接件(3),平叉(8)的前端通过固定件与立管(9)下端固接,立管(9)的上端与三角连接件(3)的下端铰接连接;还包括第一支撑臂(11)、第二支撑臂(12)、第三支撑臂(13)和第四支撑臂(14),第二支撑臂(12)和第三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述芳
申请(专利权)人:索罗门兴业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