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铁路道岔钢轨,尤其是一种60AT2型铁路道岔钢轨。
技术介绍
在铁路交通运输领域,新的60kg/m型钢轨已经投入使用,在申请号为201020668442.0的技术专利中对其进行了描述。该钢轨包括轨头、轨底和轨腰,在该钢轨廓面的横截面包括相对于廓面垂向中心对称的一共七段圆弧,并且相邻的两段圆弧在它们的连接点处相切。在已经公布实施的国家标准TB/T3109‐‐‐2013《铁路道岔用非对称断面钢轨》中,详细规定了60AT1和60AT2两种钢轨的长度、重量、断面尺寸及参数;在申请号为201320220684.7的使用新型专利《铁路道岔钢轨》中,公开了一种60AT1型铁路道岔钢轨,该铁路道岔钢轨与60AT1型钢轨相适应。但是,目前60AT2型钢轨在高速铁路上的使用量也很大,而与该钢轨配合应用的道岔钢轨有米塞斯(Mises)应力偏高、钢轨及轮轨间接触应力偏高等缺陷,所以需要对60AT2型道岔钢轨的轨头廓型进行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60AT2型铁路道岔钢轨,包括轨头、轨颈和轨底,其特征在于,轨头包括轨头廓面,该 ...
【技术保护点】
一种60AT2型铁路道岔钢轨,包括轨头、轨颈和轨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轨头包括轨头廓面,所述轨头廓面为七段彼此相连并相切的圆弧组成的弧曲部,所述七段圆弧中的第一圆弧段置于所述弧曲部的中心,且在所述第一圆弧段的两端分别相连并相切三对圆弧,所述弧曲部相对于所述轨头中垂线的1:40斜线对称;所述轨头的高度为51.5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60AT2型铁路道岔钢轨,包括轨头、轨颈和轨底,其特征在于,
所述轨头包括轨头廓面,所述轨头廓面为七段彼此相连并相切的圆弧组成的弧曲部,所述七段圆弧中的第一圆弧段置于所述弧曲部的中心,且在所述第一圆弧段的两端分别相连并相切三对圆弧,所述弧曲部相对于所述轨头中垂线的1:40斜线对称;所述轨头的高度为51.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60AT2型铁路道岔钢轨,其特征在于,所述轨底的高度为36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60AT2型铁路道岔钢轨,其特征在于,所述轨头廓面还包括分别与弧曲部两端相切的两条斜线,其中第一斜线的斜度为1:40,第二斜线的斜度为1:13.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60AT2型铁路道岔钢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廓面轨头还包括结合在所述斜线和轨颈之间的底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60AT2型铁路道岔钢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段的半径在200mm-250mm的范围内,并且所述第一圆弧段两端之间的水平间距在20.0mm-25.0mm的范围内;或者,所述第一圆弧段的半径为200mm,并且所述第一圆弧段两端之间的水平间距离为20.0mm;或者,所述第一圆弧段的半径为250mm,第一圆弧段两端之间的水平间距离为20.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60AT2型铁路道岔钢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圆弧段的一端与所述轨头廓面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06mm,所述第一圆弧段的另一端与所述轨头廓面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56mm;或者,所述第一圆弧段的一端与所述轨头廓面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03mm,所述第一圆弧段的另一端与所述轨头廓面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53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60AT2型铁路道岔钢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段两端分别与第二圆弧段和第三圆弧段相切并相连,所述第二圆弧段和第三圆弧段的半径在60mm‐80mm的范围内,第二圆弧段和第三圆弧段最外侧端点的水平间距在45.5mm‐55.5mm的范围内,并且所述第二圆弧段和所述第三圆弧段最外侧端点与所述轨头廓面最高点的垂直距离在2.0mm‐4.5mm的范围内;或者,所述第二圆弧段和第三圆弧段的半径为60mm,第二圆弧段和第三圆弧段最外侧端点的水平距离为52.07mm,并且所述第二圆弧段最外侧端点与所述轨头廓面最高点的垂直距离为2.69mm,所述第三圆弧段最外侧端点与所述轨头廓面最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喆,周清跃,田常海,张银华,刘丰收,李闯,梁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