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尤其是涉及一种杂交瘤、单克隆抗体及其用途,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能识别黑尾叶蝉的单克隆抗体。
技术介绍
黑尾叶蝉属于同翅目,叶蝉科,是我国和亚洲其它地区的主要水稻害虫之一。黑尾叶蝉取食和产卵时刺伤寄主茎叶,破坏输导组织,受害处呈现棕褐色条斑,可致植株发黄或枯死,一年可发生4~7代,在福建,广东等省冬季无滞育期。在其他地区,多以3~4龄若虫和少数成虫在冬季作物或杂草上过冬。成虫多在叶鞘内产卵,若虫前期喜群集,迁移性不大,常栖息于茎干下部或叶背面。老龄若虫转株为害,受惊动时则迅速横行躲避或跳落水面逃逸。成虫趋光性强,并有趋绿习性,因而在生长旺盛,发棵嫩绿的水稻田块里,成虫迁入量多,危害严重。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单克隆抗体结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由于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适于大量检测田间黑尾叶蝉的特点,为应用该抗体进行黑尾叶蝉的鉴定,田间黑尾叶蝉的发生动态监测及天敌对黑尾叶蝉的捕食作用研究奠定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杂交瘤细胞NC-4D12,已于2014年12月17日保藏于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杂交瘤,其特征在于:该杂交瘤为杂交瘤细胞NC‑4D12 CCTCC No:C20142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杂交瘤,其特征在于:该杂交瘤为杂交瘤细胞NC-4D12 CCTCC No:C2014241。
2.一种单克隆抗体,其特征在于:该抗体是由杂交瘤细胞NC-4D12 CCTCC No:C2014241分泌的单克隆抗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杂交瘤细胞NC-4D12由下述方法制备得到:用抗原蛋白免疫BaL b/c小鼠,然后BaL b/c小鼠脾细胞与SP 2/0细胞在50%聚乙二醇作用下进行融合,融合后进行HAT培养,然后吸取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液进行ELISA 检测,筛选出阳性且不与稻田其他昆虫和蜘蛛的抗原发生反应的细胞株,用有限稀释法克隆至能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NC-4D12,即获得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其中,所述抗原蛋白来自研磨黑尾叶蝉虫体所得的上清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原蛋白免疫BaL b/c小鼠的具体步骤为:选取10~12周龄的健康BaL b/c小鼠3只,采用腹腔注射法,每只注射用等量福氏完全佐剂乳化的抗原200μL;3周后免疫使用等量福氏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伟春,徐艳山,王丹依,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