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杂交泡桐苗的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泡桐属玄参科泡桐属(Paulownia)植物,在我国分布较广,为主要的阔叶速生树种。泡桐生长十分迅速,成材早,民间有“一年一根杆,两年像把伞,五年可锯板”之说。杂交泡桐“9501”是国家林业局泡桐研究所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成果之一,是泡桐属中的优势种,是我国著名的速生优质用材树种,适应性强,生长快、成材早,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1年树龄树生长高达7-8米,地径15-20公分以上,3-4年即可轮伐或齐伐,5年采伐时单株可高达18米,胸木材胸径达40公分以上,材积0.5-0.6立方米,而且木材纹理通直,花纹美观,色泽悦目,材质轻软,密度低,尺寸稳定,不翘不裂,具有制作单板材如胶合板、拼板、集成材的优良材质特性;泡桐材保温隔热绝缘性能优良,共振性能好,辐射阻尼高,内摩擦小,是优良的弦乐器用材,可与著名的乐器用材鱼鳞云杉齐名;泡桐材的木纤维含量高达50%以上,是刨花板、生态板、造纸等优良原料用材;叶又是良好的饲料等。因此,泡桐一直是广大群众所喜爱的用材和改善环境的主要树种之一,其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广,经济价值高,泡桐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杂交泡桐苗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无菌芽培养:以杂交泡桐嫩茎或嫩芽为外植体,先用酒精浸泡消毒,然后用无菌水清洗1次,再采用HgCl2溶液浸泡进行灭菌后,经无菌水清洗3‑5次,然后植入新配置好的培养基中培养中进行培养12~18天,培养的温度为15~30℃,光照强度2000~3000LUX,光照时间6~12小时/天;所述培养基成分包括植物生长调节剂、碳源、1/2MS和/或MS;S2、丛生芽培养:剪取长出的无菌芽,接种到新配置好的与步骤S1等同成分的培养基上培养;所述培养的温度为15~30℃,光照强度2000~3000LUX,光照时间6~12小时/天;S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杂交泡桐苗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无菌芽培养:以杂交泡桐嫩茎或嫩芽为外植体,先用酒精浸泡消毒,然后用无菌水清洗1次,再采用HgCl2溶液浸泡进行灭菌后,经无菌水清洗3-5次,然后植入新配置好的培养基中培养中进行培养12~18天,培养的温度为15~30℃,光照强度2000~3000LUX,光照时间6~12小时/天;所述培养基成分包括植物生长调节剂、碳源、1/2MS和/或MS;S2、丛生芽培养:剪取长出的无菌芽,接种到新配置好的与步骤S1等同成分的培养基上培养;所述培养的温度为15~30℃,光照强度2000~3000LUX,光照时间6~12小时/天;S3、壮苗、生根培养:待丛生芽长到1-2cm长后分瓶培养,用新配置好的与步骤S1等同成分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得到泡桐生根的健壮苗;所述壮苗、生根培养的温度为15~30℃,光照强度2000~3000LUX,光照时间6~12小时/天;S4、炼苗移栽:将步骤S3得到的泡桐生根的健壮苗移栽至大田炼苗,所述炼苗采用的基质为园土和泥炭混合而成,并对炼苗基质用遮阴网进行遮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交泡桐苗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可以通过将刚长出1-2.5mm长嫩芽的杂交泡桐放入生化培养箱中,在38~40℃条件下培养6~8天后,剪取1.5-1.8mm杂交泡桐嫩芽先经酒精浸泡消毒、后用无菌水清洗1次、再用HgCl2溶液浸泡灭菌后、经无菌水洗3-5次后,切取1.8-2.2mm长的芽尖接入新配置好的培养基中培养,嫩芽生长2.5mm长后,再切取1.8-2.2mm长的芽尖接入培养基中培养,反复三次或三次以上,得到脱毒的无菌芽,所述培养基中培养条件是温度为15~30℃,光照强度2000~3000LUX,光照时间6~12小时/天。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杂交泡桐苗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的酒精体积分数为70%~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国乐,王辽,张代江,谢琎,钟福祥,
申请(专利权)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春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