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杂交泡桐苗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345138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4 16: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杂交泡桐苗培养方法,步骤包括无菌芽培养:以杂交泡桐嫩茎或嫩芽为外植体,经消毒、灭菌、清洗后,接种在1/2MS或MS加适量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上培养12~18天获得无菌芽;丛生芽培养:剪取无菌芽,接种到以MS加适量植物生长调节剂配制的丛生芽培养基上培养;壮苗、生根培养:丛生芽长到1‑2cm后接种到1/2MS和/或MS加适量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壮苗、生根培养基中分瓶培养,上述步骤培养温度15~30℃,光强度2000~3000LUX,光照时间6~12小时/天;炼苗移栽;将生根再生植株移栽到园土+泥炭(2:1)基质中,遮阴网遮阴,湿度60‑70%,15~30天出圃。本发明专利技术大大提高杂交泡桐苗生长速度和种植效益,成本低,污染小,四季可生产,适合大规模育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杂交泡桐苗的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泡桐属玄参科泡桐属(Paulownia)植物,在我国分布较广,为主要的阔叶速生树种。泡桐生长十分迅速,成材早,民间有“一年一根杆,两年像把伞,五年可锯板”之说。杂交泡桐“9501”是国家林业局泡桐研究所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成果之一,是泡桐属中的优势种,是我国著名的速生优质用材树种,适应性强,生长快、成材早,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1年树龄树生长高达7-8米,地径15-20公分以上,3-4年即可轮伐或齐伐,5年采伐时单株可高达18米,胸木材胸径达40公分以上,材积0.5-0.6立方米,而且木材纹理通直,花纹美观,色泽悦目,材质轻软,密度低,尺寸稳定,不翘不裂,具有制作单板材如胶合板、拼板、集成材的优良材质特性;泡桐材保温隔热绝缘性能优良,共振性能好,辐射阻尼高,内摩擦小,是优良的弦乐器用材,可与著名的乐器用材鱼鳞云杉齐名;泡桐材的木纤维含量高达50%以上,是刨花板、生态板、造纸等优良原料用材;叶又是良好的饲料等。因此,泡桐一直是广大群众所喜爱的用材和改善环境的主要树种之一,其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广,经济价值高,泡桐树为本土树种,是生态环境友好树种。因此,杂交泡桐的工业化种植栽培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目前,杂交泡桐的种植栽培主要是采用传统的苗圃育苗法进行实生育苗或分根移植,育苗生产周期长,占地面积大,难以实现高效快速的大规模工业化种植栽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杂交泡桐苗培养方法,克服现有技术难以实现高效快速的大规模工业化种植栽培的缺陷。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杂交泡桐苗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无菌芽培养:以杂交泡桐嫩茎或嫩芽为外植体,先经酒精消毒,后用无菌水清洗1次,再采用HgCl2溶液进行灭菌后,经无菌水清洗3-5次,然后接在无菌芽培养基上进行培养12~18天,培养温度为15~30℃,光照强度2000~3000LUX,光照时间6~12小时/天,获得无菌芽;或将刚长出1-2.5mm长嫩芽的杂交泡桐树苗放入生化培养箱中,在38~40℃条件下培养6~8天后,剪取杂交泡桐嫩芽经酒精消毒和HgCl2溶液灭菌后,经无菌水洗3-5次后,切取1.8-2.2mm长的芽尖接入新配置好的培养基中培养,嫩芽生长2.5mm长后,再切取1.8-2.2mm长的芽尖接入培养基中培养,反复三次或三次以上,得到脱毒的无菌芽;所述培养基成分包括植物生长调节剂、碳源、1/2MS和/或MS;S2、.丛生芽培养:剪取长出的无菌芽,接种到丛生芽培养基上培养15~20天/代,可连续继代4-5次,芽增殖系数为10~14.8倍/月,获得大量的丛生芽;所述培养基成分与步骤S1的培养基成分等同;步骤S2的培养温度为15~30℃,光照强度2000~3000LUX,光照时间6~12小时/天;S3、壮苗、生根培养:待丛生芽长到1-2cm长后分苗接入新配置好的培养基中,培养15~20天后,获得健壮的生根苗;所述培养基成分与步骤S1中培养基成分等同;步骤S3的培养温度为15~30℃,光照强度2000~3000LUX,光照时间6~12小时/天;S4、炼苗移栽;将步骤S3得到的泡桐壮苗移栽至大田炼苗,所述炼苗采用的基质为园土和泥炭混合而成,并对炼苗基质用遮阴网进行遮阴。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使用的酒精体积分数为70%~80%,所采用的HgCl2溶液质量分数为0.05%~0.15%。优选的,所述步骤S1-S3中的培养基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碳源、1/2MS和/或MS的配制方法为:以1/2MS和/或MS为基本培养基,加入适量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碳源配制而成;该无菌芽培养基的pH为6.5~7.2。优选的,所述步骤S1、S2、S3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为6-BA和/或NAA和/或IBA,配置成培养基后所述6-BA浓度为0.1mg/L-2.0mg/L,NAA浓度为0.1mg/L-1.0mg/L,IBA浓度为0.1mg/L-1.0mg/L。优选的,所述步骤S1、S2、S3中的培养基的还需要加入凝固剂,可加入琼脂粉或卡拉胶,若选用琼脂粉,琼脂粉的加入量为5-6g/L;若选用卡拉胶,卡拉胶的加入量为8-15g/L。优选的,所述步骤S1、S2、S3中的培养基最佳的培养条件是pH为6.8,此PH为最适利于丛生芽和生根培养的酸碱度,培养温度为25±2℃,光照强度为2800~3000LUX,光照时间10~12小时/天,这个培养室温度和光照强度和时间使组培苗分蘖增殖系数最好,叶片大小适中,叶色浓绿,茎相对粗壮,又可缩短培养时间1~2天。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剪取长出的无菌芽的最适高度为1-2cm,这样长度利于接苗操作,也利于继代培养,过短则苗太小,培养基营养还有剩余,过长培养基中的营养已耗净,不利于继代苗的生长,所述步骤S2的丛生芽培养的生长速度为15~20天/代,连续培养继代4-5次,所述丛生芽的芽增殖系数为10~14.8倍/月。优选的,所述碳源为蔗糖或葡萄糖,使用蔗糖时配置成的培养基蔗糖浓度为18~30g/L,使用葡萄糖时配置成的培养基葡萄糖浓度为25~40g/L。优选的,所述步骤S4的炼苗基质中园土和泥炭质量配比为(1.5~2.5):1,炼苗区湿度为60-70%。实施本专利技术杂交泡桐苗培养方法,与现有技术比较,其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方法使得泡桐培育生长速度和种植效益大大提高;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杂交泡桐芽的一个月平均增殖系数达10~14.8,而现有的杂交泡桐分根株移栽方法一根株最多只能长成一株苗;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方法中无菌芽经过脱毒处理后,生长速度和种植效益显著提高;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经脱毒处理一个月后植株丛生生长,高度均匀,平均叶宽1.4cm,叶片数4~6片,移栽后生长较快;未脱毒处理分根株繁殖方法多数单株生长,高度大小不均匀,平均叶宽0.4~1.0cm,叶片数1~3片,移栽后生长较慢;3、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方法所采用的原料成本低,在培育过程中不产生危害环境的因素,皆使用环保原料,使得环境污染小;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方法工艺较简单,一年四季均可生产,适合大规模育苗生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一种杂交泡桐苗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进行无菌芽培养:以杂交泡桐嫩茎或嫩芽为外植体,先体积比为70-80%的酒精消毒,后用无菌水清洗1次,再采用质量分数为0.05-0.15%HgCl2的溶液进行灭菌后,经无菌水清洗3-5次,然后接在无菌芽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培育16~18天后获得无菌芽。培养天数主要决定于杂交泡桐嫩芽的生长速度,一般无菌芽生长至1厘米左右为宜。当然,无菌芽长于1厘米(例如生长至1.5厘米)或短于1厘米(例如生长至0.5厘米),不影响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培养基包括植物生长调节剂、碳源、1/2MS和/或MS,配制方法为:以1/2MS和/或MS为基本培养基,加入适量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碳源配制而成,所述无菌芽培养基的pH6.8。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采用包括但不限于6-BA、NAA或IBA同时使用6-BA和NAA,IBA。配置成培养基后6-BA的加入量为(0.1mg/L-2.0mg/L),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杂交泡桐苗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无菌芽培养:以杂交泡桐嫩茎或嫩芽为外植体,先用酒精浸泡消毒,然后用无菌水清洗1次,再采用HgCl2溶液浸泡进行灭菌后,经无菌水清洗3‑5次,然后植入新配置好的培养基中培养中进行培养12~18天,培养的温度为15~30℃,光照强度2000~3000LUX,光照时间6~12小时/天;所述培养基成分包括植物生长调节剂、碳源、1/2MS和/或MS;S2、丛生芽培养:剪取长出的无菌芽,接种到新配置好的与步骤S1等同成分的培养基上培养;所述培养的温度为15~30℃,光照强度2000~3000LUX,光照时间6~12小时/天;S3、壮苗、生根培养:待丛生芽长到1‑2cm长后分瓶培养,用新配置好的与步骤S1等同成分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得到泡桐生根的健壮苗;所述壮苗、生根培养的温度为15~30℃,光照强度2000~3000LUX,光照时间6~12小时/天;S4、炼苗移栽:将步骤S3得到的泡桐生根的健壮苗移栽至大田炼苗,所述炼苗采用的基质为园土和泥炭混合而成,并对炼苗基质用遮阴网进行遮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杂交泡桐苗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无菌芽培养:以杂交泡桐嫩茎或嫩芽为外植体,先用酒精浸泡消毒,然后用无菌水清洗1次,再采用HgCl2溶液浸泡进行灭菌后,经无菌水清洗3-5次,然后植入新配置好的培养基中培养中进行培养12~18天,培养的温度为15~30℃,光照强度2000~3000LUX,光照时间6~12小时/天;所述培养基成分包括植物生长调节剂、碳源、1/2MS和/或MS;S2、丛生芽培养:剪取长出的无菌芽,接种到新配置好的与步骤S1等同成分的培养基上培养;所述培养的温度为15~30℃,光照强度2000~3000LUX,光照时间6~12小时/天;S3、壮苗、生根培养:待丛生芽长到1-2cm长后分瓶培养,用新配置好的与步骤S1等同成分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得到泡桐生根的健壮苗;所述壮苗、生根培养的温度为15~30℃,光照强度2000~3000LUX,光照时间6~12小时/天;S4、炼苗移栽:将步骤S3得到的泡桐生根的健壮苗移栽至大田炼苗,所述炼苗采用的基质为园土和泥炭混合而成,并对炼苗基质用遮阴网进行遮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交泡桐苗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可以通过将刚长出1-2.5mm长嫩芽的杂交泡桐放入生化培养箱中,在38~40℃条件下培养6~8天后,剪取1.5-1.8mm杂交泡桐嫩芽先经酒精浸泡消毒、后用无菌水清洗1次、再用HgCl2溶液浸泡灭菌后、经无菌水洗3-5次后,切取1.8-2.2mm长的芽尖接入新配置好的培养基中培养,嫩芽生长2.5mm长后,再切取1.8-2.2mm长的芽尖接入培养基中培养,反复三次或三次以上,得到脱毒的无菌芽,所述培养基中培养条件是温度为15~30℃,光照强度2000~3000LUX,光照时间6~12小时/天。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杂交泡桐苗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的酒精体积分数为70%~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国乐王辽张代江谢琎钟福祥
申请(专利权)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春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