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53488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2 01:50
一种交通工具座椅,其包括:左、右侧架20,该左、右侧架包括焊接在一起的第一部件(主侧架21)和第二部件(下部架60);以及位于左、右侧第一部件之间的第一缓冲弹簧40,所述第一缓冲弹簧用于承受来自于乘坐者的负载。各所述第一部件具有两个形成在其中的第一卡合孔21b,21c。形成在所述第一缓冲弹簧40的端部上的第一卡合部41与所述第一卡合孔卡合。连接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焊接点WP设置在贯穿两个所述第一卡合孔21b,21c的假想线L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工具座椅
技术介绍
通常,已知的交通工具座椅包括左右延伸的缓冲弹簧以及具有卡合孔的侧架,其中该缓冲弹簧的两端与该卡合孔卡合(例如,公开号为2006-96239的日本公开专利申请)。在该交通工具座椅中,左、右侧架组成了座椅靠背架,且分别具有包括上部和下部的板架。其中,上部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窄于下部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如果卡合孔像惯常设计那样形成在侧架上,则会使卡合孔附近的刚性降低。这样便需要提高卡合孔附近的刚性。特别是如果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插入相应的两个卡合孔,并分别与这两个卡合孔卡合,则会使侧架的以连接这两个卡合孔的假想线为中心的抗变形能力即刚性降低。这样,需要提高上述结构中的刚性。此外,在惯常结构中,由于板架的上部窄于板架的下部,因此需要提高该上部的刚性。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高用于连接缓冲弹簧的卡合孔的附近刚性。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防止缓冲弹簧脱离卡合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进一步在于实现缓冲弹簧与卡合孔之间的方便连接。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高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板架下部的板架上部的刚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进一步在于提高板架的连接有气囊或形成有开口的部位的刚性。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交通工具座椅,该交通工具座椅包括:左、右侧架,该左、右侧架包括焊接在一起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以及第一缓冲弹簧,所述第一缓冲弹簧连接在左、右侧第一部件之间,用于承受来自于乘坐者的负载;其中,在各所述第一部件上形成有两个第一卡合孔,形成在所述第一缓冲弹簧的端部上的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孔卡合;而且其中,连接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焊接部设置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卡合孔的假想线上。凭借这种结构,由于焊接部设置在连接两个第一卡合孔的假想线上,因此可以抑制第I部件的以假想线为中心的刚性的降低。这样,可以提高第一卡合孔附近的刚性(即抵抗以假想线为中心的变形的能力)。在上述结构中,从横向上观察,与所述第一缓冲弹簧的所述第一卡合部的末端优选与所述焊接部彼此重叠。凭借从横向上观察到的所述第一缓冲弹簧第一卡合部的末端与所述焊接点彼此重叠的这种结构,即:将所述第一卡合部的末端延长至焊接点的结构,可以防止第一卡合部的末端从第一卡合孔中脱离。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地,所述第一缓冲弹簧的所述第一卡合部的末端在横向上朝向内侧远离所述焊接点。凭借这种结构,由于第一卡合部的末端在左右上朝向内侧远离所述焊接部,因此在该第一卡合部的末端与第一卡合孔连接时,可以避免该第一卡合部的末端与焊接点产生干涉。由此可实现简易的连接操作。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地,所述第二部件具有靠近所述第一部件的末端边缘,在该末端边缘的面向所述第一卡合孔的部位通过凹陷形成有避让部;所述避让部位于远离所述第一卡合孔的位置,而且所述第二部件在所述避让部的位置与所述第一部件相焊接。凭借这种结构,由于第二部件具有靠近所述第一部件的末端边缘,且包括避让部;所述避让部在远离所述第一卡合孔的方向上凹陷,并形成在面向所述第一卡合孔的一部分所述末端边缘上,而且上述焊接于实施在所述避让部上,因此可以防止焊接部靠近一部分第一卡合孔。这样,可以实现将第一卡合部与第一卡合孔连接在一起的简易的连接操作。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地,在第二部件上形成有向左右方向内侧突出的凸缘部,且所述凸缘部邻近所述焊接部。凭借这种结构,由于第二部件设置有邻近所述焊接点设置的凸缘部,由此可通过该凸缘部以及焊接点提高第一卡合孔附近的刚性。这样,可进一步抑制第一部件的以假想线为中心的刚性。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地,所述第一缓冲弹簧的所述第一卡合部的末端远离所述凸缘部,并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凸缘部向内侧突出。凭借这种结构,由于所述第一缓冲弹簧的所述第一卡合部的末端远离所述凸缘部,并在横向上相对于所述凸缘部向内侧突出,因此在第一卡合部的末端与第一卡合孔连接时,可以避免第一卡合部的末端与凸缘部之间产生干涉。这样,可实现简易的连接操作。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地,所述左、右侧架构成了座椅靠背架,而所述第一部件为板架;所述板架具有侧壁部,所述侧壁部的上部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窄于所述侧壁部的下部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其中所述侧壁部包括后凸缘部,所述后凸缘部形成在所述侧壁部的后端部上且在左右方向上向内侧弯曲;在所述后凸缘部上,于对应于所述上部的部位形成有向前方突出的向前突出部。凭借这种结构,因为对应于板架侧壁部的较窄上部的后凸缘部设置有向前突出的向前突出部,因此能够提高板架的较窄的上部的刚性。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如果所述板架的所述上部与管子制成的上部架连接,优选地,所述向前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高度低于所述上部架的下端的位置上。凭借向前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高度低于所述上部架的下端的位置上的这种结构,举例来说,同向前突出部设置在高度高于所述上部架的下端的位置上的这种结构相比,可通过该向前突出部提高盘架上未被上部架连接的那一部分的刚性。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地,所述向前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与气囊的高度范围一致的高度范围内,所述气囊安装在所述侧壁部。凭借这种结构,由于所述向前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与气囊的高度范围一致的高度范围内,因此可提高侧壁部上与气囊相连接的那一部分的刚性。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如果在所述后凸缘部上焊接有用于安装所述气囊的杆状部件,优选地,所述向前突出部毗邻连接所述杆状部件和所述后凸缘部的焊接部。凭借这种结构,由于所述向前突出部毗邻连接所述杆状部件和所述后凸缘部的焊接部,因此可通过所述杆状部件提高向前突出部的刚性。这样,可进一步提高板架的上部刚性。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如果上述交通工具座椅包括第二缓冲弹簧;所述第二缓冲弹簧连接在左、右板架的侧壁部之间,并用于承受来自所述乘坐者的负载;在各所述侧壁部包括形成有两个第二卡合孔,其中形成在所述第二缓冲弹簧的端部上的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孔卡合,优选地,所述向前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与两个所述第二卡合孔的高度范围一致的高度范围内。凭借所述向前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与两个所述第二卡合孔的高度范围一致的高度范围内的这种结构,可通过该向前突出部提高第二卡合孔附近的刚性。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如果所述侧壁部具有形成在其上的安装孔且所述安装孔用于安装气囊,优选地,所述气囊设置在远离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卡合孔的假想线的位置上。凭借所述气囊设置在远离贯穿两个所述第二卡合孔的假想线的位置上的这种结构,可提高第二卡合孔附近的刚性。此外,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向前突出部形成在由所述后凸缘部的上端限定的预设范围内。凭借所述向前突出部形成在由所述后凸缘部的上端限定的预设范围内的这种结构,可提高板架上端附近的刚性。【附图说明】图1为作为依据具体实施例的交通工具座椅实例的车辆座椅的立体图;图2为嵌入该车辆座椅中的座椅框架的立体图;图3为主侧架与下方侧架部之间焊接点附近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为沿图3中1-1线截取的剖视图;图5为沿着水平面的第一缓冲弹簧的剖视图;图6为从正面观察到的下部架的上侧凸缘部及第一缓冲弹簧的正视图;图7为从横向内侧观察到的主侧架的侧视图;图8为沿图7中的I1-1I线截取的剖视图;图9为依据第一修改实例的前突出部的侧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通工具座椅,其包括:左、右侧架,该左、右侧架包括焊接在一起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以及第一缓冲弹簧,所述第一缓冲弹簧连接在左、右侧第一部件之间,用于承受来自于乘坐者的负载;其中,在各所述第一部件上形成有两个第一卡合孔,形成在所述第一缓冲弹簧的端部上的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孔卡合;而且其中,连接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焊接部设置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卡合孔的假想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哲平
申请(专利权)人: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