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交通工具用座椅制造技术_技高网

交通工具用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4911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就坐者能够在交通工具的内部空间(座舱)内舒适地度过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交通工具用座椅S1包括:座椅缓冲垫1;轨道装置50(底座构件),从下方支撑座椅缓冲垫;以及连接连杆41、42(连接构件),介隔在座椅缓冲垫1及轨道装置50的上下方向之间,连接座椅缓冲垫1及轨道装置50。连接连杆41、42的下方部分是经由连结托架60而安装于轨道装置50、或者安装于轨道装置50。连接连杆41、42的下端部配置在比轨道装置50的上端部更靠下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尤其涉及一种包括座椅缓冲垫、支撑座椅缓冲垫的底座构件、以及连接座椅缓冲垫及底座构件的连接构件的交通工具用座椅。


技术介绍

1、以往,已知有一种车辆,其在车辆的内部包括:车辆地板;车辆用电池,配置在比车辆地板更靠下方位置,在车辆内供给电力;以及车辆用座椅,配置在比车辆地板更靠上方位置。

2、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包括车辆地板、车辆用电池及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汽车。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21-1126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2、此外,在像专利文献1那样搭载有车辆用电池的电动汽车中,车辆电池被配置在车辆地板的下方位置。因此,与一般的汽车(发动机汽车)相比较,存在车辆地板、车辆用座椅的高度位置变高,汽车的内部空间(座舱)变狭窄的情况。于是,对于就坐者而言,有可能会感到汽车的内部空间狭窄。

3、另外,由于会对汽车的空气动力特性造成影响,因此难以进行对应于车辆地板的高度位置来提高车辆车顶的高度位置的设计变更。

4、而且,并不限于电动汽车,在一般的汽车(发动机汽车)中,也要求确保汽车的内部空间宽大。即,要求就坐者在汽车的内部空间内舒适地度过。因此,要求精心设计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形状、结构。

5、本专利技术是有鉴于所述课题而完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通工具座椅,比起以往,就坐者能够在交通工具的内部空间(座舱)内舒适地度过。

6、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7、所述课题是通过下述方式而解决,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包括:座椅缓冲垫;底座构件,从下方支撑所述座椅缓冲垫;以及连接构件,介隔在所述座椅缓冲垫及所述底座构件的上下方向之间,连接所述座椅缓冲垫及所述底座构件,其中,所述连接构件的下方部分是经由连结托架而安装于所述底座构件、或者安装于所述底座构件,所述连接构件的下端部配置在比所述底座构件的上端部更靠下方。

8、通过所述结构,可实现就坐者能够在交通工具的内部空间(座舱)内舒适地度过的交通工具座椅。

9、若详述之,则在本专利技术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连接座椅缓冲垫及底座构件的连接构件的下端部配置在比底座构件的上端部更靠下方。借此,与像以往的交通工具用座椅那样,连接构件(例如连接连杆)经由连结托架而安装于底座构件(例如轨道装置)且连接构件的下端部配置在比底座构件的上端部更靠上方的情况相比较,能够降低座椅缓冲垫的高度位置。即,通过降低连接构件的位置,能够降低座椅缓冲垫的高度位置。

10、因此,在与以往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相比较时,就坐者不会感到交通工具的内部空间狭窄(得到缓和)。并且,比起以往,就坐者能够在交通工具的内部空间内舒适地度过。

11、此时可为,所述底座构件是被设于交通工具地板且使所述座椅缓冲垫相对于所述交通工具地板而沿座椅前后方向移动的轨道装置,所述轨道装置具有:沿座椅前后方向延伸的下轨;以及沿着所述下轨能够移动地受到支撑且与所述座椅缓冲垫一同移动的上轨,所述连接构件的下方部分是经由连结托架而安装于所述上轨、或者安装于所述上轨,所述连接构件的下端部配置在比所述上轨的上端部更靠下方。

12、通过所述结构,能够降低包括轨道装置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高度位置。因此,对于就坐者而言,感到交通工具的内部空间狭窄的情况得到缓和。

13、此时可为,所述连接构件具有:底座连接部,被安装在所述底座构件之侧,所述底座连接部配置于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底座构件重叠的位置。

14、通过所述结构,能够进一步降低连接构件的高度位置,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座椅缓冲垫的高度位置。

15、此时可为,所述底座连接部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安装在所述连结托架的侧面、或者安装在所述底座构件的侧面。

16、通过所述结构,能够紧凑地配置连接构件及底座构件。

17、此时可为,所述连接构件经由所述连结托架而安装于所述底座构件,所述底座连接部、所述连结托架与所述底座构件配置于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位置。

18、而且可为,所述连结托架具有:被安装在所述底座构件的上表面的上壁部;以及从所述上壁部的座椅宽度方向的内侧部分朝下方延伸的侧壁部,所述底座连接部被安装在所述连结托架的所述侧壁部。

19、通过像上述那样包括连结托架,能够容易地组装连接构件及底座构件。

20、此时可为,所述连接构件经由所述连结托架及第二连结托架而安装于所述底座构件,所述连结托架被安装于所述底座构件,所述第二连结托架被安装于所述连结托架。

21、而且可为,所述第二连结托架被安装在所述连结托架的座椅宽度方向的内侧面,且以从所述连结托架朝座椅宽度方向的内侧伸出的方式而设置,所述底座连接部被安装在所述第二连结托架的伸出部分。

22、通过像上述那样包括连结托架及第二连结托架,能够更牢固地组装连接构件及底座构件。

23、此时可为,所述底座构件是被设于交通工具地板且使所述座椅缓冲垫相对于所述交通工具地板而沿座椅前后方向移动的轨道装置,所述轨道装置具有:沿座椅前后方向延伸的下轨;以及沿着所述下轨能够移动地受到支撑且与所述座椅缓冲垫一同移动的上轨,所述连接构件配置在比所述下轨更靠座椅宽度方向的内侧。

24、通过所述结构,能够紧凑地配置下轨、上轨及连接构件。

25、此时可为,所述连接构件是将所述座椅缓冲垫能够升降地连接至所述底座构件的连接连杆,所述连接连杆具有朝座椅宽度方向弯曲的弯曲形状,所述连接连杆具有:缓冲垫连接部,被安装在所述座椅缓冲垫之侧;以及底座连接部,配置在比所述缓冲垫连接部更靠座椅宽度方向的内侧,且被安装在所述底座构件之侧。

26、通过所述结构,能够降低包括可升降座椅缓冲垫的连接连杆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高度位置。因此,对于就坐者而言,感到交通工具的内部空间狭窄的情况得到缓和。

27、专利技术的效果

28、根据本专利技术,可实现就坐者能够在交通工具的内部空间(座舱)内舒适地度过的交通工具座椅。

29、而且,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比以往降低座椅缓冲垫的高度位置,从而就坐者不会感到交通工具的内部空间狭窄(得到缓和)。

30、而且,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降低包括轨道装置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高度位置。

31、而且,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紧凑地配置连接构件及底座构件。

32、而且,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容易地组装连接构件及底座构件。

33、而且,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更牢固地组装连接构件及底座构件。

34、而且,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降低包括可升降座椅缓冲垫的连接连杆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高度位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场広谷口博郁大坂谷尚辉木下定洋黒泽美香余郷広高桥祥一尾崎拓也佐藤良祐押野优汰三好晃古和宗高
申请(专利权)人: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