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板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3556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踏板支撑结构,其具有连接托架,该连接托架(30)的一端(30a)连接在所述踏板托架(4)的后部(6),同时其另一端(30b)通过螺栓(39)从下方进行固定,连接在所述引导机构(14)上,通过踏板托架相对引导机构向车辆后方的相对移动,解除与引导机构的连接,该踏板支撑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螺栓(39)在所述踏板托架的上面部(4d)的上方将连接托架和引导机构固定,并且所述螺栓的固定位置和所述踏板托架上面部之间的距离C被设定得短于螺栓的整体长度L,所以即使在从下方用螺栓固定踏板托架的情况下,也能可靠防止该螺栓由于松动而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踏板支撑结构,具体讲涉及将设在车辆上的制动踏板等安装在车体上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在车辆的驾驶席设有操作脚踏制动器的制动踏板,但该制动踏板一般通过踏板托架安装在前壁板(dash panel)上。具体讲,通常制动踏板被构成为沿着前壁板延伸,其下端具有踏板垫,上端由踏板托架支撑着自由转动。另外,最近为了提高车辆发生正面冲撞时的乘员下肢部的安全性,正在开发即使在前壁板因冲撞而后退的情况下,也能使制动踏板的踏板垫退向车辆前方的踏板支撑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结构,例如,将踏板托架30的前端侧固定在前壁板16上,用螺栓将后端侧可以离开地连接在发动机罩内板(cowl innerpanel)22上,将从车身底板横向构件(deck cross member)72延伸的侧视呈“へ”形的滑动导板64设置在踏板托架30和发动机罩内板22之间,用所述螺栓将该滑动导板64的端部一起固定在发动机罩内板22上。根据该结构,在大于等于规定值的外力作用于车辆前部时,踏板托架30离开发动机罩内板22,并进而离开滑动导板64,该踏板托架30的后端侧沿着滑动导板64向斜下后方滑动,由此制动踏板10的踏板垫48可以在踏板托架周围旋转变位以退向车辆前方,确保乘员的下肢部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踏板托架30通过螺栓固定并通过滑动导板64与车身底板横向构件72结合,在正常情况时能够充分确保制动踏板10的支撑强度。专利文献1 特开平11-268667号公报可是,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结构,用来使踏板托架30与发动机罩内板22和滑动导板64可离开地连接的螺栓,在车辆组装工序中,为了改善作业性等而从下方进行固定,因此在踏板托架30的下方,由于要使工具靠近而不设置任何部件。但是,如果这样侧在用来固定踏板托架30的螺栓的下方存在空间,在更多地行驶在路况不好的道路的车辆中,螺栓有可能因车辆的剧烈振动等而松动,如果未发现螺栓松动而持续这种状态,具有螺栓可能会脱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该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在从下方用螺栓固定踏板托架的情况下,也能可靠防止该螺栓因松动而脱落的踏板支撑结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的踏板支撑结构中,包括踏板托架,其前端部被固定在车体侧并向车辆后方延伸,且具有将踏板上端支撑成可自由旋转的一对侧面部,和在上方连接该侧面部的上面部;引导机构,被固定在车体上,设置在所述踏板托架的车辆后方侧,具有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以及连接托架,其一端连接在所述踏板托架的后部,同时其另一端通过从下方进行的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引导机构上,通过所述踏板托架相对所述引导机构向车辆后方的相对移动,解除与所述引导机构的连接,该踏板支撑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螺栓在所述踏板托架的上面部的上方固定所述连接托架和所述引导机构,并且所述螺栓的固定位置和所述踏板托架上面部之间的距离被设定得短于所述螺栓的整体长度。因此,连接托架从下方通过螺栓固定在引导机构上,以便通过踏板托架相对引导机构向车辆后方的相对移动来解除与引导机构的连接,该螺栓在踏板托架的上面部的上方固定连接托架和引导机构,并且螺栓的固定位置和踏板托架上面部之间的距离被设定得短于螺栓的整体长度,所以,例如即使是更多地行驶在路况不好的道路的车辆,在螺栓有可能因车辆的剧烈振动等而松动的情况下,松动的螺栓头接触位于下方的踏板托架的上面部,阻止松动的加剧进行,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螺栓因松动而脱落。由此,能够确保踏板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设在车辆驾驶席的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踏板支撑机构的侧面图。图2是支撑托架和延伸部和引导托架的组装状态的详细图。图3是表示车辆组装工序的制动踏板单元和引导托架单元和支撑托架的组装顺序的图。图4是利用支撑托架和引导托架的螺栓形成的固定部周围的剖面详细图。符号说明1制动踏板单元;2制动踏板;4踏板托架;4a上面部;4b侧面部;6延伸部;10引导托架单元;14引导托架(引导机构);14c焊接螺母;20车身底板横梁;30支撑托架(连接托架);30a垂直面部(一端);30b上面部(另一端);33切口;38螺栓;39螺栓;C间隙尺寸(距离);L螺栓整体长度。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踏板支撑结构的实施方式。图1表示设在车辆驾驶席的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踏板支撑机构的侧面图,以下参照图1说明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踏板支撑结构的构成。如该图所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踏板支撑结构大致由以下部分构成制动踏板2;由踏板托架4和延伸部6构成的制动踏板单元1;在车辆宽度方向延伸,两端部固定在一对车体侧壁上,通过焊接等接合在主要支撑仪表板(instrument panel)(未图示)的车身底板横向构件(deck crossmember)20上的引导托架单元10;安装在制动踏板单元1和引导托架单元10之间的支撑托架(连接托架)30。在制动踏板单元1中,在制动踏板2的下端设置供乘员的脚踩踏的踏板垫3,制动踏板2的上端与踏板托架4的后部连接成在车辆前后方向自由转动。具体而言,踏板托架4的截面形成为“コ”状,其一对侧面部4b、4b从上面部4a延伸,并朝向下方形成开口,制动踏板2的上端由一对侧面部4b、4b支撑着自由旋转。踏板托架4的后端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向斜上方延伸,踏板托架4的前端被安装在隔离发动机室和车室的前壁板(dash panel)40上。具体而言,制动助力器(增力装置)50隔着前壁板40被安装在发动机室侧,并与踏板托架4的前端相对,从该制动助力器50贯通前壁板40,并且贯通踏板托架4的前端的凸缘4c的多个双头螺柱52突出在车室侧,通过用螺母5夹着前壁板40和凸缘4c固定该双头螺柱52,将踏板托架4固定在前壁板40上。另一方面,在踏板托架4的后端通过焊接等接合延伸部6,以堵塞托架托架4的开口。具体而言,延伸部6的截面也形成为“コ”状,其一对侧面部6b、6b从垂直面部6a延伸,并在踏板托架4侧形成开口,延伸部6的一对侧面部6b、6b和踏板托架4的一对侧面部4b、4b分别重叠着接合在一起。另外,在踏板托架4的一对侧面部4b、4b形成朝向外方突出并且宽度随着向下方延伸而扩大的凸缘折边(bead)4e。延伸部6向下方延伸,其前端安装有检测制动踏板2的操作状态的制动开关7。另一方面,引导托架单元10由以下部分构成引导支撑托架12,其截面形成为“コ”状,从车身底板横向构件20朝向下方形成开口,其前端朝车辆前方向下倾斜;引导托架(引导机构)14,通过焊接等接合在该引导支撑托架12上,并从该前端朝向车辆后方延伸。具体而言,引导托架14的截面也形成为“コ”状,其一对侧面部14b、14b从上面部14a延伸,并朝向下方形成开口,且朝车辆后方,向下方、即缓缓地向后下方弯曲延伸。即,引导托架14在从侧面观看时弯曲成“へ”状,并向后下方倾斜。支撑托架30在从侧面观看时弯曲成“倒L”状,折弯的一端的垂直面部30a向下方延伸,通过螺栓38接合在制动踏板单元1侧的延伸部6上,另一端的上面部30b向车辆前方延伸,通过螺栓39接合在引导托架14上。另外,支撑托架30的截面也形成为“コ”状,其一对侧面部30c、30c从垂直面部30a和上面部30b连续延伸,并朝向车辆前方和下方形成开口。图2表示支撑托架30和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踏板支撑结构,包括:踏板托架,其前端部被固定在车体侧并向车辆后方延伸,且具有将踏板上端支撑成可自由旋转的一对侧面部,和在上方连接该侧面部的上面部;引导机构,被固定在车体侧,设置在所述踏板托架的车辆后方侧,具有向下方倾斜的 倾斜面;和连接托架,其一端连接在所述踏板托架的后部,同时其另一端通过从下方进行的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引导机构上,通过所述踏板托架相对所述引导机构向车辆后方的相对移动,解除与所述引导机构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在所述踏板托架 的所述上面部的上方固定所述连接托架和所述引导机构,并且所述螺栓的固定位置和所述踏板托架的所述上面部之间的距离被设定得短于所述螺栓的整体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后藤整笹川隆史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三菱自动车工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