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滑动式站台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8729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滑动式站台门,至少包括:    设置在站台上并且内部形成门扇容纳空间的门斗体,    可在该门斗体内滑动地支承的第一个门扇,    可滑动地支承在该第一个门扇上的第二个门扇,     支承在前述第一个门扇上的两个旋转体,    为了驱动前述两个旋转体中至少一个旋转体安装在前述第一个门扇上的驱动机构,    至少具有两个固定到前述门斗体上的部位、并且卷绕到前述两个旋转体上的柔性传动体,    安装在前述第二个门扇上并且固定到前述柔性传动体的前述两个转动体之间的部分上的连结体。(*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开闭车辆上下口的站台门的技术。更详细地说,涉及双滑动式的站台门的结构。
技术介绍
关于现有的双滑动式站台门,例如,有专利文献1公开的例子。它是一种用设置在门斗(1)中的线性马达(22)驱动主门(相当于第一个门扇,2),利用滚珠丝杠(12)使副门(相当于第二个门扇,3)与主门(2)连动的方式的门。此外,如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分别利用丝杠式驱动部(50)(60)开闭驱动主门(20)和副门(30)的方式的站台门是公知的。进而,如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首先利用原动机(4)和连接机构(6)驱动副门(1),通过主门(2)与副门(1)的保持固定部(60)接触,使之追随副门(1)移动,借此进行开闭的方式的站台门是公知的。专利文献1特开2000-108890号公报(图1)专利文献2特许第2951648号公报(图2)专利文献3特开2000-177580号公报(图2)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前述专利文献1的结构需要线性马达22和滚珠丝杠机构12两台驱动机构,结构复杂,从而,不能获得很宽的门斗1内的空间。此外,前述专利文献2的结构,需要两个驱动部50、60,和专利文献1的情况一样,其结构复杂。并且,具有不能获得很宽的门斗1内的空间的缺点。进而,前述专利文献3的结构,尽管驱动部用一台原动机4,但是,连接机构6占据门斗3内很大的空间,不能获得很宽的门斗3内的空间。此外,由于是经由保持固定部60把主门2保持固定在副门1上使之与副门2连动的结构,所以,在门扇开闭时,主门2与副门1的连动动作变成阶段式的,存在着开闭动作缺乏圆滑性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下面,说明解决该课题的方案及其效果。第一个专利技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双滑动式站台门,至少包括设置在站台上的同时内部形成门扇容纳空间的门斗体,可在该门斗体内滑动地支承的第一个门扇,可滑动地支承在该第一个门扇上的第二个门扇,支承在前述第一个门扇上的两个旋转体,为了驱动前述两个旋转体中至少一个旋转体安装在前述第一个门扇上的驱动机构,至少两个部位具有固定到前述门斗体上的部位、并且卷绕到前述两个旋转体上的柔性传动体,安装在前述第二个门扇上的同时、固定到前述柔性传动体的前述两个转动体之间的部分上的连结体。根据该第一个专利技术,尽管是双滑动式,仍然可以实现制成单一的驱动机构的简单结构。从而,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减少制造工时。进而,由于驱动机构采取设置在第一个门扇侧、自动地与第一个门扇一起移动的结构,所以,可以确保门斗内空间很大。此外,在透明式的站台门中,可以比较大地保持透明的面积。第二个专利技术在前述第一个专利技术的双滑动式站台门中,优选地,导向前述第一个门扇的滑动方向的滑动机构,以及前述柔性传动体相互邻接,同时,配置在前述门斗体的上端侧或下端侧中的一侧上。根据该第二个专利技术,在门斗内空间的中央侧,以及相对设置滑动机构柔性传动体侧上下方向相反侧,可以确保很大的该空间。此外,在透明式的站台门中,可以确保大的透明的面积,可以降低站台上的乘客的心理上的压迫感。第三个专利技术或者,在前述第一个专利技术的双滑动式站台门中,导向第一个门扇的滑动方向的滑动机构,以及前述柔性传动体两者中,其中的一个配置在前述门斗体上端侧,另一个配置在前述门斗体的下端侧。根据该第三个专利技术,可以确保大的门斗体内的空间的中央侧的空间。并且,在透明式的站台门中,可以确保大的透明的面积,可以降低站台上的乘客的心理上的压迫感。第四个专利技术此外,为了到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双滑动式站台门,至少包括设置在站台上的同时内部形成门扇容纳空间的门斗体,可滑动地支承在该门斗体上的第一个门扇,可滑动地支承在该第一个门扇上的第二个门扇,安装在前述门斗体上的旋转体,用于驱动前述旋转体安装在前述门斗体上的驱动机构,可空转地支承在前前述第一个门扇上的空转体,具有固定到前述门斗体上的部位和固定到前述第二个门扇上的部位的同时,卷绕到前述旋转体和前述空转体上的柔性传动体。根据该第四个专利技术,虽然是双滑动式,仍然可以实现将驱动机构制成单一的简单的结构。从而可以降低成本和制造工时。进而,由于驱动机构设置在门斗体侧,所以与所谓的自动式的结构相比,可以使第一个门扇或第二个门扇轻量化。第五个专利技术在前述第三个分明的站台门中,优选地,导向前述第一个门扇的滑动方向的滑动机构,以及前述柔性传动体相互邻接,同时,配置在前述门斗体的上端侧或下端侧中的一侧上。根据该第五个专利技术,在门斗内空间的中央侧,以及相对设置滑动机构柔性传动体侧的上下方向相反侧,可以确保很大的该空间。此外,在透明式的站台门中,可以确保大的透明的面积,可以降低站台上的乘客的心理上的压迫感。第六个专利技术在前述第四个专利技术的站台门中,优选地,导向前述第一个门扇的滑动方向的滑动机构,以及前述柔性传动体二者中,其中之一配置在前述门斗体的上端侧,另一个配置在前述门斗体的下端侧。根据该第六个专利技术,在门斗内空间的中央侧可以确保很大的该空间。此外,在透明式的站台门中,可以确保大的透明的面积,可以降低站台上的乘客的心理上的压迫感。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形式的站台门,是表示关闭门扇的状态的的透视图。图2是表示打开门扇的状态的透视图。图3是站台门的分解装配透视图。图4是表示第一个门扇和第二个门扇的速度关系的示意图。图5表示根据第二种实施形式的站台门的结构,是从轨道侧观察看到的门扇关闭的状态的部分剖视图。图6是表示从门扇退避方向观察时图5的站台门的状态的侧视图。图7是表示第二个门扇和第一个门扇的速度关系的说明图。符号说明1x、1y 站台门10 门斗体11a 门扇容纳空间11 第一个门扇12 第二个门扇34 驱动皮带轮(旋转体)35 从动皮带轮(旋转体)36 驱动单元(驱动机构)45 同步皮带(柔性传动体)46 连接配件(连接体)具体实施形式下面,说明专利技术的实施形式。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形式的站台门,是表示门扇关闭上下口的状态的透视图。图2是表示门扇打开上下口的状态的透视图。图3是表示站台门的分解装配透视图,图4是表示第一个门扇的速度和第二个门扇的速度的关系的示意图。第一种实施形式图1、图2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形式的双滑动式站台门,该站台门1x包括,门斗体10,可滑动地支承在该门斗体10上的平板状的第一个门扇11,可滑动地支承在该第一个门扇11上的平板状的第二个门扇12。该站台门1x,当列车到达站台上时门扇打开,在此之外的时间门扇关闭。下面说明门斗体10。该门斗体10,为站台的短的方向的端部,竖立地设置在紧靠铁路车辆的上下口的旁边的位置上。该门斗体10构成中空状,其内部形成门扇容纳空间10a,如图2所示,前述第一个门扇11和第二个门扇12以重叠的状态容纳在该门扇容纳空间10a内。这样,由于本实施形式的站台门1x构成双滑动式(双重拉门式),所以,与开闭一个单一的门扇的结构相比,可以缩小门扇的容纳空间10a,可以使门斗体10更加紧凑。在门斗体10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侧(铁路车辆的上下口侧)形成开口,门扇容纳空间10a经由该开口通到外部。通过该开口使第一个门扇11及第二个门扇12进入,关闭上下口,此外,使第一个门扇11和第二个门扇12退避到门扇容纳空间10a内,可以拓宽上下口。在门扇容纳空间10a内的上方,沿水平方向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本隆鹿岛良博佐藤淳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纳博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