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台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8627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月台门装置,轨罩不会成为支承导轨的故障,同时,避免导轨及轨罩产生干涉。该月台门装置具有:直线导轨(27),其设于各门体(16)上,从其门尾向对象侧的门体突出;传动带部件(38),其设于各门体(16)上,从其门尾向对象侧的门体突出;驱动带轮(52),其将开闭移动门体(16)的驱动力传递到传动带部件(38)上;轨罩(28),其为覆盖直线导轨(27)的形状;支承部件(48),其具有在轨罩28内滑动自如地支承直线导轨(27)的滑块(46),且从轨罩(28)的下方支承该滑块(46)。两个轨罩(28)被设定为不同的高度,而互不干涉,两个传动带部件(38)被设定为不同的高度,而即使两个门体(16)在导向厢(12)之间移动也互不干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设于月台的月台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已知有为确保乘客的安全,而沿月台的轨道侧边缘部设置的月台门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月台门装置为如下结构,如图7所示,在列车未停稳时,将门体95保持闭状态,而当列车停稳时,则对应列车的上下车门的开闭动作而打开关闭推拉式的门体95。门体95可往复移动地支承在导向厢91上,该导向厢91经由图外的壁体间隔配置,而将月台分成轨道侧和其内侧。在导向厢91内配置有门体95的开闭控制台96、导轨92、电动机94、由该电动机94而驶动的传动带93。并且,在门体95上固定有吊钩97,该吊钩97由传动带93的驶动而沿导轨92移动,从而门体95沿开闭方向移动。专利文献1特开2001-164833号公报其导向厢的横向宽度比门体的横向宽度短,在门体将上下车通路打开时,门体向相邻的导向厢之间突出,这时,需将导轨安装在门体侧,并且将支承导轨的导向部配置在导向厢侧。此时,由于导轨露出,故为防止异物附着在导轨上,并得到良好的外观,而需要由轨罩覆盖。另外,为增大门体开闭移动的幅度,使导轨及轨罩从门体的门尾端突出,门体处于关闭位置时,由导向部支承该突出的部位是有效的。但是,当由轨罩覆盖导轨,则该轨罩成为障碍,而利用导向部支承导轨变得困难。另外,当导轨及轨罩向门尾侧突出,则在相邻的导向厢之间出现导轨和轨罩干涉的问题,为防止该干涉,需将导向厢之间的间隔放大到某种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问题点而构成的,其目的在于,使轨罩不会成为成导向部支承导轨的故障,同时,门体在导向厢之间移动时,避免导轨及轨罩相互干涉。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月台门装置,其具有在月台上相互间隔设置的一对导向厢,在该各导向厢上分别可移动地支承门体,使其在两个导向厢之间进出,其特征在于,具有直线导轨,其分别设于所述各门体上,沿该门体的移动方向移动,且从该门体的门尾向对象侧的门体突出设置;长尺寸部件,其分别设于所述各门体上,沿该门体的移动方向延伸,且一端部比所述门体的门尾靠对象侧的门体设置;驱动部件,其分别设于所述导向厢内,将使所述门体向所述移动方向移动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长尺寸部件上;轨罩,其分别设于所述各门体上,为覆盖所述直线导轨的上方及侧方的形状;支承部件,其分别设于所述各导向厢内,具有在所述轨罩内滑动自如地支承所述直线导轨的导向部,且从所述轨罩的下方支承该导向部,所述两个轨罩的从所述门尾突出的部位被设定为即使所述两个门体在所述导向厢之间移动也互不干涉不同的高度,所述两个长尺寸部件被设定为即使所述两个门体在所述导向厢之间移动也互不干涉的不同的高度。本专利技术中,由于为由支承部件从轨罩的下方支承导向部,且由导向部支承直线导轨的结构,故可维持直线导轨的支承状态,且可防止异物附着到直线导轨上,可得到良好的外观。而且,由于将两个轨罩配置在相互不同的高度位置,且将两个长尺寸部配置在相互不同的高度位置,故两个门体即使在导向厢之间移动,它们也不会相互干涉。结果,在两个门体在导向厢之间移动时,两个轨罩等上下重叠而将两个导向厢靠近配置,也可以将本专利技术的月台门装置设置在上下车口窄的车辆停稳的月台上。所述轨罩和所述长尺寸部件在所述门体的厚度方向错开设置,设于所述一个门体上的轨罩、和设于所述另一个门体上的长尺寸部件在两个门体在导向厢之间移动时,设定为水平方向看产生重叠的部分的高度。在该结构中,与两个轨罩和两个长尺寸部件不重叠而上下错开的结构相比,可将两个轨罩及两个长尺寸部件的设置所需要的区域的上下幅度压缩。两个轨罩也可以为如下结构,在所述两个轨罩中,在从所述门尾突出的部位配置于对象侧的轨罩的上侧的轨罩上,在其下端部设置切口部,使另一侧的轨罩的一部分进入所述切口部内,而所述两个轨罩被设定为当两个门体在导向厢之间移动时水平方向看产生重叠的部分的高度。在该结构中,由于可将两个轨罩设定为水平方向看重叠的配置关系,故可将两个轨罩的设置高度之差设定得更小。优选所述长尺寸部件构成收于所述门体的厚度范围内的形状。这样,与在门体的厚度方向外侧配置长尺寸部件的结构相比,可减薄导向厢的厚度。也可以为如下结构,所述长尺寸部件由将两端固定在所述门体上的传动带部件构成,所述驱动部件由设于电动机的驱动轴上的驱动带轮构成,在所述驱动带轮的两侧,在与该驱动带轮相同的高度位置设置一对空转轮,所述传动带部件卷挂于所述驱动传动带上,在所述驱动带轮和所述各空转轮之间通过。在该结构中,可将驱动带轮的驱动力有效地传递向传动带部件,另一方面,可抑制驱动带轮及空转轮设置所需要的区域的上下幅度增大。另外,也可以为如下结构,所述各长尺寸部件由将两端固定在所述门体上的传动带部件构成,所述传动带部件设置成向所述轨罩的下方突出的配置。在该结构中,由于有盖,从而可防止难以进行维护。如以上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轨罩不会防碍导向部支承导轨,而且,即使减小导向厢之间的间隔,在门体向导向厢之间突出而移动时,也可以避免导轨及轨罩相互干涉。附图说明图1是从月台侧看到的本专利技术的月台门装置的实施例的正面图;图2是沿轨道的方向看到的上述月台门装置的剖面图,(a)表示图1左侧的导向厢,(b)表示图1右侧的导向厢;图3是将图1左侧的导向厢的内部放大表示的图;图4是从轨道侧看到的图1的月台门装置的概略图,表示传动带部件、支承托架、及直线导轨的安装状态;图5是从轨道侧看到的图1的月台门装置的立体图,(a)表示其整体,(b)表示设于图1左侧的门体上的轨罩,(c)表示设于图1右侧的门体上的轨罩;图6表示轨罩重叠的状态的图;图7表示现有的月台门装置的概略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最优形态。图1是从月台侧向轨道侧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月台门装置10的正面图。如同图所示,本月台门装置10具有一对导向厢12、12,其沿月台P的轨道侧端部以规定间隔配置;分隔板14、其配置于上述导向厢12、12之间;推拉式的一对门体16、16,其以贯通各导向厢12、12的状态配置。并且,通过将该月台门装置10多个相连,而将月台P上分割成轨道侧和其内侧的月台侧。在该状态下,通过打开关闭门体16、16来打开关闭列车的上下车乘客通过的上下车通路20、20。各导向厢12立设在月台P上。导向厢12形成在上下方向上长的纵长形状,且构成在沿轨道的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可贯通门体16的筒形。沿该轨道的方向的导向厢12的宽度形成为比门体16的宽度短。门体16在开位置和闭位置之间沿导轨的方向往复移动。开位置是指,门体16的门头16a位于导向厢12的通路侧端部12a附近,且门体16的门尾16b从导向厢12的分隔侧端部12b突出,而将导向厢12门头侧的上下车通路20打开的位置。闭位置是指,门体16的门尾16b进入导向厢12内,且门体16的门头16a突出到导向厢12的外侧,将上述上下车通路20关闭的位置。在图1所示左侧的导向厢12中,门体16从作为通路侧端部12a的左端部向左方向移动,从而将左侧上下车通路20关闭。另一方面,在右侧的导向厢12中,门体16从作为通路侧端部12a的右端部向右方向移动,从而将右侧的上下车通路20关闭。在左侧的门体16上,右端部构成门尾16b,在右侧的门体16上,左端部构成门尾16b。两个导向厢12、12设为在两个门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月台门装置,具有在月台上相互间隔设置的一对导向厢,在该各导向厢上可移动地支承门体,使其在两个导向厢之间进出,其特征在于,具有:直线导轨,其分别设于所述各门体上,沿该门体的移动方向延伸,且从该门体的门尾向对象侧的门体突出设置;长尺寸部件,其分别设于所述各门体上,沿该门体的移动方向延伸,且一端部比所述门体的门尾靠对象侧的门体设置;驱动部件,其分别设于所述各导向厢内,将使所述门体向所述移动方向移动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长尺寸部件上;轨罩,其分别设于所述各门体上,为覆盖所述直线导轨的上方及侧方的形状;支承部件,其分别设于所述各导向厢内,具有在所述轨罩内滑动自如地支承所述直线导轨的导向部,且从所述轨罩的下方支承该导向部,所述两个轨罩的从所述门尾突出的部位形成在即使所述两个门体在所述导向厢之间移动也互不干涉的不同的 高度,所述两个长尺寸部件形成在即使所述门体在所述导向厢之间移动也互不干涉的不同的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崎考志堤裕正
申请(专利权)人:纳博特斯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