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78123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6 0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齿轮装置,包括:能够固定在两个配对侧部件中的一者上的外筒(2);曲轴(20);能够固定在所述配对侧部件中的另一者上且形成有贯穿孔(4b),并与曲轴(20)的转动联动地相对于外筒(2)进行转动的支座(4);以及设置在支座(4)的贯穿孔(4b)内的筒体(8)。在支座(4)的贯穿孔(4b)的内周面形成有外侧槽(43)。在筒体(8)的外周面,以与支座(4)的外侧槽(43)相向的方式形成有内侧槽(45)。齿轮装置包括从外侧槽(43)的内部延伸至内侧槽(45)的内部的O型圈(4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齿轮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如下述专利文献I所公开,已知通过曲轴的偏心部使外齿齿轮一边与内齿啮合一边摇动转动,从而输出对所输入的转速进行减速后的转速的转动力的齿轮装置。如图3所示,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齿轮装置中,在具有端板61a和基部61b的支座61的中央部分形成有贯穿孔61c,该贯穿孔61c中设置有用于穿插电缆的筒体63。在该筒体63的中间部分形成有槽63a,扣环65外嵌于该槽63a。并且,筒体63的一端部和扣环65被端板61a和基部61b从两侧夹持,据此,筒体63固定在支座61上。 另外,在专利文献I中,还公开了使用密封圈对筒体进行固定的方式。如图4所不,在该方式中,密封圈69嵌入于形成在筒体63的中间部分的槽63a中。并且,密封圈69在其弹性力的作用下压接于端板61a的贯穿孔61c的内周面并紧贴于该内周面,据此,筒体63固定在支座61上。在图3所示的方式,S卩、使用扣环65将筒体63固定在支座61上的方式中,通过端板61a和基部61b从两侧夹持筒体63的一端部和扣环65。因此,在齿轮装置的制造工序中,在将端板61a和基部61b相互组装而形成支座61之前,需要将筒体63预先组装在支座61上。即,需要将安装有扣环65的筒体63插入基部61b的贯穿孔61c中,之后将端板61a组装于基部61b。而且,由于需要确保支座61和筒体63的尺寸精度,所以需管理支座61和筒体63的尺寸。因此,在图3所示的方式中,存在齿轮装置制造作业复杂化的问题。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在使用密封圈69的方式中,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为使密封圈69压接于贯穿孔61c从而在密封圈69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固定筒体63,然而,在实际中,筒体63有可能沿轴向移位,存在筒体63有可能脱落的问题。专利文献I :国际公开第W02009/119737A1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S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抑制齿轮装置的制造作业复杂化,并可靠地防止筒体的脱离。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所涉及的齿轮装置,用于在两个配对侧部件之间传递以指定的减速比进行减速后的转动力的齿轮装置,包括第一部件,能够固定在所述配对侧部件中的一者上;曲轴;第二部件,能够固定在所述配对侧部件中的另一者上且形成有贯穿孔,并与所述曲轴的转动联动地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进行转动;以及筒体,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贯穿孔内的齿轮装置。在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贯穿孔的内周面形成有外侧槽。在所述筒体的外周面,以与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外侧槽相向的方式形成有内侧槽。所述齿轮装置包括从所述外侧槽的内部延伸至所述内侧槽的内部的O型圈。附图说明图I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轮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将所述齿轮装置局部放大而示出的图。图3是以往的齿轮装置的剖视图。图4是以往的齿轮装置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轮装置适于在例如机器人的旋转体、腕关节等旋转部或各种作业机器的旋转部中用作减速机。在以下的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该齿轮装置应用于机器人的旋转体的例子进行说明。如图I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齿轮装置在基座50和旋转体52之间以指定的减速比减小转速而传递转动力。旋转体52是包含在配对侧部件中的一者的概念中的部件,基座50是包含在配对侧部件中的另一者的概念中的部件。本实施方式的齿轮装置包括外筒2、内齿销3、支座4、主轴承6、筒体8、中央齿轮部件16、曲轴齿轮18、曲轴20、曲轴轴承22以及摇动齿轮24。所述外筒2是包含在能够固定于配对侧部件中的一者上的第一部件的概念中的部件,作为构成齿轮装置的外表面的壳体而发挥功能。该外筒2呈大致圆筒状。外筒2例如与机器人的旋转体52连接。在外筒2的内面,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内齿销3。内齿销3作为与由外齿齿轮构成的摇动齿轮24啮合的内齿而发挥功能。摇动齿轮24的齿数略少于内齿销3的数目。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两个(多个)摇动齿轮24。所述支座4例如与固定在设置面上的所述基座50相连接。支座4是包含在能够相对于第一部件进行相对转动的第二部件的概念中的部件,并且以与所述外筒2设置在同轴上的状态容纳于外筒2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外筒2绕与支座4相同的轴而相对于支座4进行相对转动。该支座4上设置有多个螺栓插通孔4a。支座4通过穿插到各插通孔4a中的螺栓(省略图示(应为“如图中所示”))与基座50相连接。如果外筒2相对于支座4进行相对转动,则旋转体52相对于基座50旋转。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支座4固定在基座50上使其不动,并将外筒2与旋转体52连接使其旋转,但当然也可以将外筒2固定在基座50上,将支座4与旋转体连接而使用。所述主轴承6、6沿轴向分开设置成一对。支座4经由主轴承6、6被支撑在外筒2,并且能够相对于外筒2进行转动。支座4包括基部32和端板部34,该基部32和端板部34以在两个主轴承6、6之间容纳所述摇动齿轮24的方式相互连接。所述基部32在外筒2内具有设置在外筒2的端部附近的基板部32a和从基板部32a朝向端板部34沿轴向延伸的轴部32b。轴部32b通过螺栓5与端板部34相连接。据此,基部32和端板部34 —体化。在支座4的径向中央部设有贯穿轴向的贯穿孔4b。该贯穿孔4b包含形成于基部32的基板部32a的基部贯穿部38和形成于端板部34的端板贯穿部39。在端板部34中,在基板部32a的相反侧的端面上形成有中央凹部34a。端板贯芽部39的一端朝向中央凹部34a的底面开口。所述中央齿轮部件16 —体地具有与由图外的驱动源(马达)驱动的驱动齿轮(图示省略)啮合的从动齿轮16b以及与该从动齿轮16b同心状而形成的传递齿轮16c。中央齿轮部件16设置在端板部34的径向中央部,中央齿轮部件16的一部分进入中央凹部34a中。并且,中央齿轮部件16通过轴承17安装在端板部34上。据此,中央齿轮部件16与支座4同轴地转动自如。在中央齿轮16的中央设有贯穿轴向的插通孔16a。所述筒体8插通于该插通孔16a中。插通孔16a的内径大于筒体8的外径。因此,在插通孔16a的内表面与筒体8的外表面之间有间隙。筒体8以与支座4同轴的方式插通于贯穿孔4b中,并且以从基部贯穿部38延伸 至端板贯穿部39的方式设置。筒体8由具有圆环状的剖面的部件构成,并且沿支座4的轴向直线状地延伸。在筒体8中插通配线电缆等(图示省略)。筒体8防止电缆与齿轮装置内的各齿轮等接触,并且防止润滑油等进入筒体内部。筒体8包括具有指定的壁厚的中间部8a以及与该中间部8a的轴向端部连接且厚度比中间部8a薄的小径部Sb。小径部Sb分别设置在筒体8的两端部。小径部Sb的外径比中间部8a的外径略小。换言之,筒体8的前端部的外径小于中间部8a的外径。基部贯穿部38具有以支座4的轴心为中心的圆形剖面,且随着从基部贯穿部38的中间部分朝向端板部34的相反侧的端部,呈喇叭状地展开。并且,在基部贯穿部38的中间部分的内周面形成有筒体8的一端部可从端板部34侧抵接的台阶部38a。并且,在基部贯穿部38中,较之台阶部38a接近端板部34侧的部位相对于台阶部38a的内端部扩径,该扩径的部位成为在相同直径的状态下沿轴向延伸的平行部38b。该平行部38b具有与筒体8的小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3.05 JP 2010-0489221.一种齿轮装置,用于在两个配对侧部件之间传递以指定的减速比进行减速后的转动力,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部件,能够固定在所述配对侧部件中的一者上; 曲轴; 第二部件,能够固定在所述配对侧部件中的另一者上且形成有贯穿孔,并与所述曲轴的转动联动地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进行转动;以及筒体,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贯穿孔内,其中, 在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贯穿孔的内周面形成有外侧槽, 在所述筒体的外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田俊介
申请(专利权)人:纳博特斯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