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圆片级封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65983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6 04: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圆片级封装结构,属于半导体封装技术领域。其包括硅基衬底和带有正负电极的LED芯片,所述硅基衬底的上表面为绝缘层Ⅰ、下表面为绝缘层Ⅱ,所述硅基衬底与LED芯片的横截面的面积比最小可达1.5:1,所述绝缘层Ⅰ的上表面设置再布线金属层,所述LED芯片倒装于再布线金属层的表面,所述LED芯片的垂直区域之外设置至少两个硅通孔,所述绝缘层Ⅱ的下表面设置至少两个导电电极,所述导电电极选择性地覆盖对应的硅通孔,所述硅基衬底的上方设置表面经过粗化处理的包封LED芯片的透光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形成了同等尺寸芯片的封装结构尺寸更小、热阻值更低、成本更低而亮度更高的半导体器件的圆片级封装结构。(*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圆片级封装结构,属于半导体封装

技术介绍
诸如发光二极管(Lighlt-Emitting D1de,简称LED)的发光元件芯片是通过PN结形成发光源来发射各种颜色的光的半导体器件。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LED电子产品的封装密度要求越来越高。理论上,当封装基板厚度越小,相应的封装热阻值越小,LED芯片工作时候的节点温度越低,芯片的电光转化效率就越高,LED芯片的亮度就越高。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小型化与低热阻值是在保证LED芯片高亮度的情况下对市场低成本要求的不懈追求。传统的陶瓷基板与引线框架的LED封装结构,其在封装尺寸上受基板制造能力的限制,在LED封装小型化方面难以取得突破,传统封装面积与LED芯片面积的横截面比在2:1以上,从而导致封装成本难以下调,而其热阻值在8-15°C/W (差异源于基板导热系数的不同),电光转化效率大致在25%至45%。因此以陶瓷封装与引线框架为代表的传统封装形式难以实现小型化、低热阻值、高亮度、低成本此四者的兼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半导体器件的封装不足,提供一种同等尺寸芯片的封装结构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圆片级封装结构,其包括硅基衬底(1)和带有正负电极的LED芯片(5),所述硅基衬底(1)的上表面为绝缘层Ⅰ(121)、下表面为绝缘层Ⅱ(122),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基衬底(1)与LED芯片(5)的横截面的面积比最小达1.5:1,所述绝缘层Ⅰ(121)的上表面设置再布线金属层,所述再布线金属层的最外层为银层或铝层,所述LED芯片(5)倒装于再布线金属层的表面,所述再布线金属层于该LED芯片(5)的正负电极之间分开形成彼此绝缘的再布线金属层图案Ⅰ(21)和再布线金属层图案Ⅱ(22),所述LED芯片(5)的垂直区域之外设置至少两个硅通孔(11),所述硅通孔(11)上下贯穿硅基衬底(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黎赖志明陈栋陈锦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长电先进封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