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20588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6 2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架,包括一对纵梁及设置于所述纵梁之间的横梁,所述的纵梁包括前纵梁与后纵梁,所述的前纵梁包括第一腹板、第一上翼板和第一下翼板,所述的前纵梁的横截面为槽形,所述的后纵梁包括第二腹板、第二上翼板和第二下翼板,所述的后纵梁的横截面为工字形,所述的第一腹板与所述第二腹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第一上翼板与所述的第二上翼板固定连接形成第一连接处,所述的第一下翼板与所述的第二下翼板固定连接形成第二连接处。该车架的纵梁包括槽形截面的前纵梁和工字形截面的后纵梁,使前车架既满足交变应力下抗扭性的要求,又满足后车架的上装安装焊接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架
技术介绍
传统的车架结构中,纵梁的结构较为单一,要么是整体槽形折弯结构,要么是“工”字型焊接结构,这种传统结构能够满足车辆的日常行驶需求,但是使用传统车架结构的车辆在油田、矿山等特殊路段上使用时,若纵梁使用槽形折弯结构,虽然车架前段可以满足安装驾驶室及动力系统所需要的较好的抗扭性,但满足不了车架后段通过焊接连接作业设备底座的需求;若纵梁使用工字形结构,车架后段虽可满足通过焊接连接作业设备底座的需求,但车架前段会因车辆驾驶室及动力系统安装后的重量,加上承受前轮转向及运动交变载荷所产生的复合扭矩从而对车架的连接部位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车架,该车架的纵梁包括槽形截面的前纵梁和工字形截面的后纵梁,使前车架既满足交变应力下抗扭性的要求,又满足后车架的上装安装焊接的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架,包括一对纵梁及设置于所述纵梁之间的横梁,所述的纵梁包括前纵梁与后纵梁,所述的前纵梁包括第一腹板、第一上翼板和第一下翼板,所述的前纵梁的横截面为槽形,所述的后纵梁包括第二腹板、第二上翼板和第二下翼板,所述的后纵梁的横截面为工字形,所述的第一腹板与所述第二腹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第一上翼板与所述的第二上翼板固定连接形成第一连接处,所述的第一下翼板与所述的第二下翼板固定连接形成第二连接处。<br>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的第一上翼板与所述的第一下翼板的长度不相同和/或第二上翼板与所述的第二下翼板的长度不相同,所述第一连接处与所述的第二连接处在所述的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的轴线方向上的映射不完全重合。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的第一上翼板与所述第二上翼板部分面重合接触固定,所述的第一下翼板与所述第二下翼板部分面重合接触固定。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的第一腹板的上边缘上、与所述的第一上翼板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减应力凹槽,所述的第一腹板的下边缘上、与所述的第一下翼板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减应力凹槽。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的后纵梁还包括加强板,所述的加强板与所述的第二腹板间隔预定距离平行设置,所述的加强板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分别连接于所述的第二上翼板和第二下翼板。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的加强板的侧面上设有减重孔。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的加强板靠近所述的第一腹板的左边缘为不规则端面。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的后梁端部的加强组件,所述的加强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后纵梁端部的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的支撑板上边缘的上盖板和设置于所述的支撑板下的弯折下盖板,所述的下盖板包括弯折呈凹槽的弯折段及设置于所述凹槽两边的两小段处于两一水平面上的平板段,所述的弯折下盖板通过两平板段固定于所述的支撑板的下边缘。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的第一上翼板、第一下翼板和第一腹板通过折弯工艺形成,所述的第二上翼板、第二下翼板和第二腹板通过焊接工艺形成。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该车架的纵梁包括槽形截面的前纵梁和工字形截面的后纵梁,使前车架既满足交变应力下抗扭性的要求,又满足后车架的上装安装焊接的要求,第一腹板与第二腹板为一体式结构,使得前后段车架结构紧凑,连接强度提高。。2、第一上翼板与第一下翼板的长度不相同和/或第二上翼板与第二下翼板的长度不相同,使得连接部位错开,减少应力集中。3、第一连接处及第二连接处均通过面重合接触固定,使得连接更加牢固。4、第一腹板的上、下边缘上、与第一上翼板与第一下翼板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减应力凹槽,用以减少焊接时的应力集中。5、后纵梁上设有加强板,用以提高后纵梁的承载能力。6、加强板的侧面上设有减重孔,用于减小纵梁的重量。7、加强板的左边缘为不规则端面,可进一步减少应力集中。8、通过设置加强组件,可进一步提高车架的承载能力。9、截面为槽形的前纵梁采用折弯工艺,截面为工字形的后纵梁采用焊接工艺,使纵梁结构更可靠。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提供的车架的纵梁的结构的爆炸图;图3为图2中的纵梁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P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2中I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架,包括一对纵梁1及设置于所述纵梁之间的横梁3,所述的纵梁1包括前纵梁11与后纵梁12,所述的前纵梁11包括第一腹板110、第一上翼板111和第一下翼板112,所述的前纵梁1的横截面为槽形,所述的后纵梁12包括第二腹板120、第二上翼板121和第二下翼板122,所述的后纵梁12的横截面为工字形,所述的第一腹板110与所述第二腹板120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第一上翼板111与所述的第二上翼板121固定连接形成第一连接处101,所述的第一下翼板112与所述的第二下翼板122固定连接形成第二连接处102。该车架的纵梁包括槽形截面的前纵梁和工字形截面的后纵梁,使前车架既满足交变应力下抗扭性的要求,又满足后车架的上装安装焊接的要求,第一腹板110与第二腹板120为一体式结构,使得该处结构紧凑,连接强度提高。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的第一上翼板111与所述的第一下翼板112的长度不相同和/或第二上翼板121与所述的第二下翼板122的长度不相同,所述第一连接处101与所述的第二连接处102在所述的第一腹板110和第二腹板120的轴线方向上的映射不完全重合。使得连接部位错开,减少应力集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的第一上翼板111与所述第二上翼板121部分面重合接触固定,所述的第一下翼板112与所述第二下翼板122部分面重合接触固定。使得连接更加牢固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的第一腹板110的上边缘上、与所述的第一上翼板111的连接处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车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架,包括一对纵梁及设置于所述纵梁之间的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梁包括前纵梁与后纵梁,所述的前纵梁包括第一腹板、第一上翼板和第一下翼板,所述的前纵梁的横截面为槽形,所述的后纵梁包括第二腹板、第二上翼板和第二下翼板,所述的后纵梁的横截面为工字形,所述的第一腹板与所述第二腹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第一上翼板与所述的第二上翼板固定连接形成第一连接处,所述的第一下翼板与所述的第二下翼板固定连接形成第二连接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架,包括一对纵梁及设置于所述纵梁之间的横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纵梁包括前纵梁与后纵梁,所述的前纵梁包括第一腹板、第一上翼板和
第一下翼板,所述的前纵梁的横截面为槽形,所述的后纵梁包括第二腹板、第
二上翼板和第二下翼板,所述的后纵梁的横截面为工字形,所述的第一腹板与
所述第二腹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第一上翼板与所述的第二上翼板固定连接
形成第一连接处,所述的第一下翼板与所述的第二下翼板固定连接形成第二连
接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上翼板与所述的
第一下翼板的长度不相同和/或第二上翼板与所述的第二下翼板的长度不相同,
所述第一连接处与所述的第二连接处在所述的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的轴线方向
上的映射不完全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上翼板与所述第
二上翼板部分面重合接触固定,所述的第一下翼板与所述第二下翼板部分面重
合接触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腹板的上边缘上、
与所述的第一上翼板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减应力凹槽,所述的第一腹板的下边缘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炯
申请(专利权)人:三江瓦力特特种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