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舱风道结构及工程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46407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8 1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力舱风道结构及工程车辆,动力舱风道结构包括固定在车架上的机罩,所述机罩内部贴有吸音材料,所述机罩前部的左右两侧设置进风口,所述机罩后部设置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噪声源之间设置阻挡结构,且所述动力舱底部密封。进风口处的阻挡结构延长了噪声的传播路径,使得发动机和冷却风扇等工作引起的内部的噪声不会通过进风口直接辐射到外面,且噪声传递到机罩后部的出风口的过程中,会反射到机罩内表面上被吸音材料吸收而产生大量衰减,剩余噪声在密封挡板的下,辐射到外面的很少,因而整个动力舱风道结构可有效地降低工程车辆的机外和驾驶员耳旁的噪声,达到隔声降噪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舱风道结构及工程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蓬勃发展,工程机械已经遍及全国各个施工现场,工程机械在提高工作效率和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的同时,噪声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城市环境中最主要的噪声来源之一。尤其是对于工程车辆,其动力舱内部的发动机、冷却风扇等工作时会向外辐射噪声,过高的噪声不但会影响施工现场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长期工作在噪声过大的环境中,还会损害驾驶员的听力,使驾驶员加速疲劳,从而对施工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因此工程车辆的噪声特性是衡量其综合质量的重要指标,为了有效控制工程车辆的噪声污染,最大限度降低人们受到噪声的伤害,我国对工程车辆的噪声限值要求也更加严格,噪声控制迫在眉睫。图1为现有技术的动力舱实施例在工程车辆中的安装示意图,动力舱设置于驾驶室的前方,散热器、冷却风扇和发动机均设置在发动机罩内。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发动机罩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主要包括:固定在车架上的后机罩a5和与后机罩a5相连接的前机罩a6。前机罩a6包括进风口a1、出风口a2、消声器盖a3、空滤盖a4和小门a7,带有网状散热口的消声器盖a3和空滤盖a4安装在框架上端,带有网状出风口a2的小门a7通过销轴铰接在前机罩a6两侧,进风口a1固定在前机罩a6前端。位于前机罩a6上的进风口a1和两个出风口a2,形成发动机动力舱的散热风道。这种动力舱风道设计较简单,虽然可以很好实现导流空气的作用,使冷却系统达到很好的散热效果,但是发动机和冷却风扇等工作引起的噪声通过网状的进风口a1、出风口a2和消声器盖a3直接辐射出来,且动力舱内部的吸音材料也不能发挥最佳效果,使得发动机罩的隔声降噪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动力舱风道结构及工程车辆,能够从而降低噪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舱风道结构,包括固定在车架上的机罩,所述机罩内部贴有吸音材料,所述机罩前部的左右两侧设置进风口,所述机罩后部设置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噪声源之间设置阻挡结构,且所述动力舱底部密封。进一步地,所述阻挡结构为垂直于所述机罩侧壁且中间形成风口的隔挡板,使得所述机罩内部总体形成T型隧道式通风道。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内侧设置倾斜挡板,使得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动力舱的前端形成S型风道。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机罩后部的左右两侧。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为百叶窗式通风口。进一步地,所述机罩上部设置空滤盖和设有百叶窗式散热口的消声器盖。进一步地,所述机罩包括固定在所述车架上的后机罩和安装在所述后机罩上的前机罩,且所述前机罩与所述后机罩的贴合处,所述前机罩与所述车架的贴合处,和所述后机罩与所述车架的贴合处设有密封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密封装置为密封胶条。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所述倾斜挡板以及所述隔挡板形成的三棱柱内侧贴有吸音材料。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辆,包括上述的动力舱风道结构。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实施例在机罩内部贴有吸音材料,并将进风口设置在机罩前部的左右两侧,出风口设置在机罩后部,进风口和噪声源之间设置阻挡结构,动力舱底部完全密封,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动力舱内部,在冷却风扇的作用下通过散热器,最终一部分热风从出风口流出,另一部分从机罩后部变速箱周围的空隙中流出。进风口处的阻挡结构延长了噪声的传播路径,使得发动机和冷却风扇等工作引起的内部的噪声不会通过进风口直接辐射到外面,且噪声传递到机罩后部出风口的过程中,会反射到机罩内表面上被吸音材料吸收而产生大量衰减,剩余噪声在驾驶室下面的密封挡板的阻挡下,辐射到外面的很少,因而整个动力舱风道结构可有效地降低工程车辆的机外和驾驶员耳旁的噪声,达到隔声降噪的效果。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的动力舱实施例在工程车辆中的安装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发动机罩右侧视图;图3为现有技术的发动机罩后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发动机罩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前机罩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右侧进风口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动力舱风道空气流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技术中出现的“前部”、“后部”、“前端”、“后端”等用语仅是为了方便描述部件的位置关系而给出的,如图1所示的动力舱在工程车辆中的安装示意图,机罩的前部是指按照图中所示的车辆前进方向相对靠前的部位,机罩的后部是指按照图中所示的车辆前进方向相对靠后的部位,且散热器和冷却风扇与机罩前部距离较近。机罩内部即形成动力舱,因此动力舱前端和后端也遵循与机罩同样的定义方式。专利技术人注意到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罩隔声降噪效果较差的主要原因是:进风口a1和出风口a2都设置前机罩a6上,其位置相对于冷却风扇和发动机的距离较近,车辆工作时,冷却风扇和发动机产生的噪声直接通过进风口a1和出风口a2辐射出去,动力舱内部的吸音材料也不能发挥出最佳效果。因此要达到更好的隔声降噪效果,需主要通过改变风道结构来尽量阻挡和限制噪声直接向外辐射,例如:通过改变进风口和出风口位置使其尽可能远离噪声源,或者在风道结构内部设置阻挡结构有效抑制噪声向外辐射。按照上述的问题解决思路,本技术动力舱风道结构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固定在车架上的机罩,机罩内部贴有吸音材料,机罩前部的左右两侧设置进风口1,机罩后部设置出风口6,进风口1和噪声源之间设置阻挡结构,且动力舱底部密封。噪声源主要指冷却风扇和发动机,动力舱内部工作时空气通过机罩前部左右两侧的进风口1进入,在冷却风扇的作用下通过散热器,最终一部分热风从机罩后部的出风口6流出,另一部分从机罩后部的变速箱周围空隙中流出。由于机罩的前部有冷却风扇促进空气从进风口1吸入,所以进风口1和噪声源之间设置的阻挡结构在不影响风阻的情况下,能够延长噪声的传播路径,从而有效地防止噪声直接从进风口1向外辐射出去,而且噪声传递到机罩后部的出风口6的过程中,会反射到机罩内表面上被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舱风道结构,包括固定在车架上的机罩,所述机罩内部贴有吸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罩前部的左右两侧设置进风口,所述机罩后部设置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噪声源之间设置阻挡结构,且所述动力舱底部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舱风道结构,包括固定在车架上的机罩,所述机罩
内部贴有吸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罩前部的左右两侧设置进风
口,所述机罩后部设置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噪声源之间设置阻挡结
构,且所述动力舱底部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舱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阻挡结构为垂直于所述机罩侧壁且中间形成风口的隔挡板,使得所述
机罩内部总体形成T型隧道式通风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舱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进风口内侧设置倾斜挡板,使得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动力舱的前端形成
S型风道。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动力舱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机罩后部的左右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动力舱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口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彦波张战文魏哲雷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