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内部后部分的贮藏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4593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贮藏结构包括:设置在车辆内部后部分的行李舱面上的贮藏空间;覆盖该贮藏空间的上部开口的前盖构件和后盖构件,前盖构件设置在上部开口的前部并具有通过其可转动地连接到车体的部件上的前端而在后端打开的结构,后盖构件设置在前盖构件的后方;当向前的外力施加到车体后部时产生转动前盖构件的转动力的转动力发生器;和将由转动力发生器转动的前盖构件的转动量限制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的转动限制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内部后部分的贮藏结构,该贮藏结构中设置在车辆内部后部分的行李舱面上的贮藏空间的上部开口用前盖构件和后盖构件覆盖。
技术介绍
在诸如汽车的车辆中,行李空间设置在车辆内部的后部分,例如设置在后座的背后。第2001-315581号日本专利平开公报公开了一种结构,该结构中用于备用轮胎等的贮藏空间形成在行李舱面上并且该贮藏空间的上部开口用盖构件关闭,该盖构件同时也用作舱面板。在该结构中,所述盖构件被分为两个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上述车辆内部后部分的贮藏结构中,所述盖构件只是简单地适配到贮藏空间的上部开口中。因此,如果因为后端碰撞等原因导致过大的外力施加到车体的后侧,则该盖构件可能从所述开口向车辆前侧跳出。如果所述盖构件向车辆前侧跳出,则该盖构件可能撞击并损坏贮藏空间前侧存在的结构构件(诸如后座的椅背)。尤其是在两个分开的盖构件以前后方向排列以关闭所述上部开口的结构的情况下,这些分开的盖构件将先后撞击所述结构构件(诸如后座的椅背)。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标是提供一种车辆内部后部分的贮藏结构,该结构具有设置在行李舱面上并具有由在前后方向上排列的盖构件关闭的开口的贮藏空间,并且当外力施加到车体后部分时能够抑制所述盖构件向前跳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是一种车辆内部后部分的贮藏结构,该结构包括:设置在车辆内部后部分的行李舱面上的贮藏空间,该贮藏空间包括上部开口;覆盖该贮藏空间的上部开口的前盖构件和后盖构件,前盖构件设置在上部开口的前部并具有在后端打开、且该前盖构件的前端可转动地连接到车体的部件上的结构,后盖构件设置在前盖构件的后面;当指向车辆前部的外力施加到车体后部时产生转动前盖构件的转动力的转动力发生器;和将正由转动力发生器转动的前盖构件的转动量限制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的转动限制器。-->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将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其中图1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内部后部分的贮藏结构中的贮藏空间的透视图,其中前盖构件打开而后盖构件关闭;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内部后部分的贮藏结构中的贮藏空间的纵向剖面图,其中前盖构件和后盖构件都关闭;图3是相应于图2中的III-III线的一个部分的剖面透视图;图4是相应于图2中的IV-IV线的一个部分的剖面透视图;图5A是图2中的部分V的放大剖面图,图中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转动限制器;图5B是相应于图5A的放大剖面图,图中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转动限制器的另一个实例;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内部后部分的贮藏结构中的贮藏空间的纵向剖面图,其中前盖构件和后盖构件都打开;图7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内部后部分的贮藏结构中的前盖构件和后盖构件在发生后端撞击时的状态的纵向剖面图;图8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车辆内部后部分的贮藏结构中的前盖构件的转动限制器的基本部分的剖面图;图9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车辆内部后部分的贮藏结构中的前盖构件的转动限制器的基本部分的剖面图;图10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车辆内部后部分的贮藏结构中的前盖构件和后盖构件在发生后端撞击时的状态的纵向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实施例将参照附图进行叙述。在附图中,“UP”,“FR”和“LH”分别指代向上、向车辆前方和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朝向车辆左部的方向。(第一实施例)如图1,2等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内部后部分的贮藏结构设置在车辆内部后部分的行李舱面1上。在该贮藏结构中,贮藏空间S由作为底表面的行李舱面1和作为两个侧表面的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的侧贮藏单元2的纵向壁(图3中为内壁2a)限定。在该实施例中,备用轮胎3贮藏在贮藏空间S中。-->行李舱面1构成后舱的一部分。其中心部分形成为其中放置备用轮胎3的凹部。该凹部设置成稍许低于由左右后侧构件对4保持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部。另外,贮藏空间S紧挨着位于后座5的后面。如图2所示,作为车体的部件的安装支架6从行李舱面1直立并在贮藏空间S前部构成贮藏空间S的前分隔壁。另外,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基本处于与侧贮藏单元2的高度相同的高度水平的作为车体的部件的前边缘支架7连接到该安装支架6的上端。用于覆盖前边缘支架7和后座5的椅背5B的背面之间的间隙的间隙掩盖垫8安装到前边缘支架7上。如图1和图2所示,间隙掩盖垫8在剖面图中形成基本L形,由覆盖部8a和直立部8b构成,覆盖部8a具有基本水平的平坦的上表面,用于覆盖前边缘支架7的上表面,直立部8b从覆盖部8a的前边缘向上直立并具有抵靠椅背5B的背面或靠近该背面的上边缘。另外,具有预定厚度的侧垫9附接到各个侧贮藏单元2的上侧。这些侧垫9设置成使其上表面与间隙掩盖垫8的覆盖部8a的上表面几乎齐平,以使得侧垫9和间隙掩盖垫8的覆盖部8a共同形成基本水平的表面。另外,贮藏空间S的上部开口10是形成在该水平表面上的基本矩形的上部开口,并且由前侧的覆盖部8a和车辆宽度方向两侧的侧垫9限定的三个边缘包围。上部开口10由设置在其前半部分上的前盖构件20和设置在其后部分上的后盖构件30覆盖。在该实施例中,前盖构件20用矩形平板形成并覆盖上部开口10的前半部分。同时,后盖构件30设置到前盖构件20的后方并覆盖上部开口10的后部分。后盖构件30用盘31和用于覆盖盘31的上孔的盖板32形成。另外,如图2所示,当上部开口10用前盖构件20和后盖构件30关闭时,前盖构件20的上表面设置成与后盖构件30的盖板32的上表面几乎齐平,从而与侧垫9和覆盖部分8a的上表面一起形成基本平整的表面。如图3所示,当前盖构件20关闭时,前盖构件20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两个侧边缘部分20a置于侧贮藏单元2的内侧壁2a的凸缘2Fa上,这通过将内侧壁2a的上端弯成贮藏空间S而形成。这里,凸缘2Fa的边缘向下弯曲(以形成弯曲部分2b)以改善弯曲部分的刚度。另外,如图4所示,在盘31在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凸缘31F。凸缘31F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从盘31的两侧上端向外延伸,并置于侧贮藏单元2的凸缘2Fb上。因为当后盖构件30就位时盘31的凸缘31F设置在盖板32的下方,因此侧贮藏单元2的凸缘2Fb设置成稍许低于凸缘2Fa,用于放置前盖构件20。另外,关于后盖构件30,如图2所示,盖板32的前端用铰链33可转动地装配到盘31-->的上边缘的前端,因此如图6所示,通过从用后盖构件30覆盖上部开口10的后部分的状态提升盖板32的后端,盘31被打开。顺便提及,如图4所示,盘31的凸缘31F和侧贮藏单元2的凸缘2Fb在后盖构件30的后部用可分离的夹子34互相连接。具体地,凸缘31F和2Fb上形成有可分离的夹子34穿通的插入孔34a。夹子34从上方插进插入孔34a并防止后盖构件30因驱动期间的振动等原因而移位。在例如后端碰撞的情况下,当超过预定水平的负荷施加到后盖构件30上时,该夹子34将断裂。这里,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前盖构件20的前端用铰链11可转动地连接到前边缘支架7。这里,前盖构件20的后端打开。也就是,如图6所示,通过绕铰链11枢轴转动前盖构件20从而向上提升其后端而打开上部开口10的前半部分。一对铰链11分别设置在前边缘支架7在车辆宽度方向的两端,如图5A所示,铰链11的固定片11a与作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内部后部分的贮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在车辆内部后部分的行李舱面上的贮藏空间,所述贮藏空间包括上部开口; 覆盖所述贮藏空间的上部开口的前盖构件和后盖构件,所述前盖构件设置在上部开口的前部,并具有通过所述前盖构件的前端可转动地连接到车体的部件上而在后端打开的结构,所述后盖构件设置在所述前盖构件的后方; 在指向车辆前部的外力施加到所述车体后部时产生转动所述前盖构件的转动力的转动力发生器;和 将正由所述转动力发生器转动的所述前盖构件的转动量限制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的转动限制器。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7-8-1 2007-2008781.一种车辆内部后部分的贮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车辆内部后部分的行李舱面上的贮藏空间,所述贮藏空间包括上部开口;覆盖所述贮藏空间的上部开口的前盖构件和后盖构件,所述前盖构件设置在上部开口的前部,并具有通过所述前盖构件的前端可转动地连接到车体的部件上而在后端打开的结构,所述后盖构件设置在所述前盖构件的后方;在指向车辆前部的外力施加到所述车体后部时产生转动所述前盖构件的转动力的转动力发生器;和将正由所述转动力发生器转动的所述前盖构件的转动量限制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的转动限制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内部后部分的贮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力发生器具有所述前盖构件后端的下侧表面与所述后盖构件前端的上侧表面重叠的重叠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内部后部分的贮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限制器是具有预定长度并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寿治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