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重车平衡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6078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载重车平衡悬架,由左、右平衡轴支架、左、右半轴,连通轴、平衡轴承毂连接构成,所述连通轴是整体空心管件,连通轴在左、右平衡轴支架之间的部位是弯管,连通轴通过左、右平衡轴支架下端的凹槽延伸出左、右平衡轴支架,连通轴通过瓦形盖板与左、右平衡轴支架固定;在左、右平衡轴支架与连通轴结合的外端设有贯通平衡轴支架及连通轴的连接孔,在连通轴延伸出左、右平衡轴支架外的两端还分别固定有连接支架,推力杆通过贯通的连接孔、连接支架实现半支撑连接结构。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驱动车桥通过推力杆将反作用力直接传递给平衡轴支架,保证了平衡悬架装置在该部位的可靠性。连通轴采用空心管结构,既节约了材料,又降低了成本。(*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载重车平衡悬架。技术背景现有的载重车平衡悬架结构结合图1描述为1、半轴与平衡轴支架1连接的轴颈2a、 与平衡轴承毂8连接的轴颈2b的基本尺寸不同,半轴是变径的阶梯轴结构,半轴轴颈2a 与平衡轴支架连接孔间隙配合后,加端盖7及螺钉使其紧固连接,其存在较大变径阶梯 轴在高频淬火时易出现淬火裂纹,连接半轴和平衡轴支架的过渡零件数量多,增加成本, 同时装配过程复杂。2.在左、右平衡轴支架中间通过连通轴4连接,连通轴4通过瓦形 盖板5、定位销6固定在平衡轴支架1上,连通轴4延伸出左、右平衡轴支架的两端固定 有连接支架3,推力杆连接在连接支架3上,是悬臂式连接,作用力通过连通轴传递到平 衡轴支架,最终作用在车架上,加工成本高、可靠性低;另外,连通轴4是三段式结构, 由左、右平衡轴支架之间的空心轴管段4a、两端的实心轴4b焊接为一体,在焊缝处易产 生应力集中,使连通轴4在此处产生裂纹,造成连通轴4失效,影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的平衡悬架的连通管连接车桥的推力杆是悬臂式连接,可靠性低,加 工成本高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改进结构的载重车平衡悬架。为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载重车平衡悬架,由左、右平衡轴支架、左、右 半轴,连通轴、平衡轴承毂连接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轴是整体空心管件,连通 轴在左、右平衡轴支架之间的部位是弯管,连通轴通过左、右平衡轴支架下端的凹槽延 伸出左、右平衡轴支架,连通轴通过瓦形盖板与左、右平衡轴支架固定;在左、右平衡 轴支架与连通轴结合的外端设有贯通平衡轴支架及连通轴的连接孔,在连通轴延伸出左、 右平衡轴支架外的两端还分别固定有连接支架,推力杆通过贯通的连接孔、连接支架实 现半支撑连接结构。对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进一步对左、右板轴与左、右平衡轴支架的连接作优化,具体如下左、右半轴与左、右平衡轴支架及平衡轴承毂的连接轴颈的基本尺寸一致,在 左、右半轴的内侧设有定位台肩,左、右半轴与左、右平衡轴支架的连接孔过盈配连接, 左、右半轴的内侧的定位台肩靠紧在左、右平衡轴支架的连接孔内端面上。 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描述如下本技术的推力杆安装选择了半支撑结构,同时连通轴与平衡轴支架之间采用瓦 形盖连接,半支撑结构保证推力杆的支撑强度,瓦形盖连接保证连通管与平衡轴支架之 间的连接可靠,确保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驱动车桥通过推力杆将反作用力直接传递给平 衡轴支架,减少了中间过渡环节,从而保证了平衡悬架装置在该部位的可靠性。另一方 面,连通轴采用空心管结构,既节约材料,降低了成本,又能够满足总成的强度和空间 位置的要求。当左、右半轴与左、右平衡轴支架及平衡轴承毂的连接轴颈的基本尺寸一致,可避 免在高频淬火时的淬火裂纹,保证轴的强度;左、右半轴与左、右平衡轴支架的连接孔 过盈配合连接时,半轴与平衡轴支架的连接不存在过渡零件,安装简单、成本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平衡悬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的载重车平衡悬架,由左、右平衡轴支架18、 10,左、右半轴19、 12, 连通轴14,左、右平衡轴承毂17、 ll连接构成。所述连通轴14是整体空心管件,连通 轴14在左、右平衡轴支架18、 IO之间的部位是弯管。下面结合图2描述右半轴12、右平衡轴支架IO、连通轴14、右平衡轴承毂ll之间 的连接关系。连通轴14通过右平衡轴支架IO下端的凹槽延伸出右平衡轴支架10,连通 轴14通过瓦形盖板16与右平衡轴支架10固定;在右平衡轴支架10与连通轴14结合的 外端设有贯通平衡轴支架10及连通轴14的连接孔15,在连通轴14延伸出右平衡轴支架 外的一端固定有连接支架13,推力杆通过贯通的连接孔15、连接支架13实现半支撑连 接结构。通过推力杆的半支撑连接结构,确保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驱动车桥通过推力杆将反作用力直接传递给平衡轴支架,减少了中间过渡环节,从而保证了平衡悬架装置在 该部位的可靠性。连通轴采用空心管结构,既节约材料,降低了成本,又能够满足总成 的强度和空间位置的要求。如图2所示,右半轴12与右平衡轴支架的连接轴颈12b及平衡轴承毂的连接轴颈12a 的基本尺寸--致,在右半轴的内侧设有定位台肩12c。右半轴的连接轴颈12b与右平衡轴 支架10的连接孔过盈配连接,右半轴的定位台肩12c靠紧在右平衡轴支架10的连接孔 内端面上。右半轴与平衡轴支架的连接不存在过渡零件,安装简单、成本降低,从而对 平衡悬架进一歩优化。如图2所示,左半轴19、左平衡轴支架18、连通轴14、左平衡轴承毂17之间的左半部 分连接关系与右半部分对称,推力杆的安装结构也相同,在此不重复描述。权利要求1、载重车平衡悬架,由左、右平衡轴支架、左、右半轴,连通轴、平衡轴承毂连接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轴是整体空心管件,连通轴在左、右平衡轴支架之间的部位是弯管,连通轴通过左、右平衡轴支架下端的凹槽延伸出左、右平衡轴支架,连通轴通过瓦形盖板与左、右平衡轴支架固定;在左、右平衡轴支架与连通轴结合的外端设有贯通平衡轴支架及连通轴的连接孔,在连通轴延伸出左、右平衡轴支架外的两端还分别固定有连接支架,推力杆通过贯通的连接孔、连接支架实现半支撑连接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载重车平衡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半轴与左、右 平衡轴支架及平衡轴承毂的连接轴颈的基本尺寸一致,在左、右半轴的内侧设有定位台 肩,左、右半轴与左、右平衡轴支架的连接孔过盈配连接,左、右半轴的内侧的定位台 肩靠紧在左、右平衡轴支架的连接孔内端面上。专利摘要一种载重车平衡悬架,由左、右平衡轴支架、左、右半轴,连通轴、平衡轴承毂连接构成,所述连通轴是整体空心管件,连通轴在左、右平衡轴支架之间的部位是弯管,连通轴通过左、右平衡轴支架下端的凹槽延伸出左、右平衡轴支架,连通轴通过瓦形盖板与左、右平衡轴支架固定;在左、右平衡轴支架与连通轴结合的外端设有贯通平衡轴支架及连通轴的连接孔,在连通轴延伸出左、右平衡轴支架外的两端还分别固定有连接支架,推力杆通过贯通的连接孔、连接支架实现半支撑连接结构。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驱动车桥通过推力杆将反作用力直接传递给平衡轴支架,保证了平衡悬架装置在该部位的可靠性。连通轴采用空心管结构,既节约了材料,又降低了成本。文档编号B60G21/00GK201116068SQ20072008802公开日2008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日专利技术者唐善洲, 张日新, 王建军, 俊 程, 程文汉, 管新琴, 范云军 申请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载重车平衡悬架,由左、右平衡轴支架、左、右半轴,连通轴、平衡轴承毂连接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轴是整体空心管件,连通轴在左、右平衡轴支架之间的部位是弯管,连通轴通过左、右平衡轴支架下端的凹槽延伸出左、右平衡轴支架,连通轴通过瓦形盖板与左、右平衡轴支架固定;在左、右平衡轴支架与连通轴结合的外端设有贯通平衡轴支架及连通轴的连接孔,在连通轴延伸出左、右平衡轴支架外的两端还分别固定有连接支架,推力杆通过贯通的连接孔、连接支架实现半支撑连接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军程俊范云军程文汉张日新管新琴唐善洲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