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悬架系统、工程车辆及缓冲缸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678118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6 0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平衡悬架系统,用于支撑工程车辆的车架(1),包括第一桥(21)、第二桥(22)、支撑于所述第一桥(21)与所述车架(1)之间的第一缓冲缸(3)及支撑于所述第二桥(22)与所述车架(1)之间的第二缓冲缸(4);在上述结构中,第一有杆腔(32)与第二有杆腔(42)进一步连通;所述液压平衡悬架系统还包括动力泵(51)和换向阀,该动力泵(51)通过该换向阀可使得两个无杆腔、两个有杆腔交替进油和回油。该液压平衡悬架系统的结构设计能够显著提高车架下降的效率和敏感性,进而能够适应不同的路面工况。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液压平衡悬架系统的工程车辆和缓冲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平衡悬架系统。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平衡悬架系统的工程车辆。再者,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缓冲缸。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120051694. 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平衡悬架系统;具体地,请参考图1,图I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平衡悬架系统的液压原理图。 在该现有技术中,平衡悬架系统,用于支撑工程车辆的车架,包括第一桥(比如中后桥)和第二桥(比如后桥);所述平衡悬架系统还包括两个第一缓冲油缸I'和两个第二缓冲油缸2',第一桥通过第一缓冲油缸I'对车架进行缓冲支撑,第二桥通过第二缓冲油缸2'对车架进行缓冲支撑。如图I所示,第一缓冲油缸I'包括第一无杆腔,第二缓冲油缸2'包括第二无杆腔,并两个无杆腔通过高压油管连通;此外,该平衡悬架系统还包括油箱3'、油泵4'、第一换向阀5'、第二换向阀6'及两个电磁阀7'。当需要举升车架时,如图I所示,油泵4'工作,将高压油通过第一换向阀5'、第二换向阀6'和电磁阀7'冲入第一无杆腔和第二无杆腔中,使得活塞杆伸出,从而实现举升车架的目的。当需要降低车架时,如图I所示,油泵4'不工作,第一换向阀5'和第二换向阀6'换位,在车辆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活塞杆收缩,第一无杆腔和第二无杆腔中的高压油被迫流入油箱3'中,从而实现降低车架的目的。然而,在降低车架的过程中,由于是在车辆自身的重力的作用下,挤压第一无杆腔和第二无杆腔中的高压油流出,车架下降的效率与车辆自身的重力有关,在车辆自身重力一定的前提下,车架下降的效率是一个定值,因而不能根据不同的路面工况,提高车架下降的效率。此外,由于车架下降是由于车辆自身重力的作用而被迫实现的,因而车架下降的敏感性也不是太好。此外,如图I所示,第一缓冲油缸I'和第二缓冲油缸2'的下端进一步通过板簧8,支撑于第一桥和第二桥上,该板簧8'裸露于外部环境中,因而易于受到外部环境的侵蚀而发生损坏。此外,该板簧8'伸缩时,在竖直方向上由于无导向,因而易于发生偏斜,因而在竖直方向上力的传递效果并不是太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平衡悬架系统,该平衡悬架系统的结构设计能够显著提高车架下降的效率和敏感性,进而能够适应不同的路面工况。此外,本专利技术另一个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平衡悬架系统的工程车辆。再者,本专利技术又一个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缓冲缸,该缓冲油缸的结构设计能够防止其弹性部件受到外部环境的侵蚀,并且在竖直方向上具有良好的导向性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平衡悬架系统,用于支撑工程车辆的车架,包括第一桥、第二桥、支撑于所述第一桥与所述车架之间的第一缓冲缸及支撑于所述第二桥与所述车架之间的第二缓冲缸;所述第一缓冲缸包括第一无杆腔和第一有杆腔,所述第二缓冲缸包括第二无杆腔和第二有杆腔,并所述第一无杆腔与所述第二无杆腔连通;所述第一有杆腔与所述第二有杆腔连通;所述平衡悬架系统还包括动力泵和换向阀,该动力泵通过该换向阀可使得所述第一缓冲缸和所述第二缓冲缸同时伸长和回缩。优选地,所述第一缓冲缸为第一缓冲油缸,所述第二缓冲缸为第二缓冲油缸;所述换向阀为三位四通换向阀,所述三位四通换向阀包括使得所述第一有杆腔和所述第二有杆腔进油、并同时使得所述第一无杆腔和所述第二无杆腔回油的第一阀位,及使得所述第一无杆腔和所述第二无杆腔进油、并同时使得所述第一有杆腔和所述第二有杆腔回油的第二阀位,及中断连通的中间阀位。 优选地,所述第一缓冲油缸的第一活塞杆与车架连接,并其第一缸筒支撑连接于所述第一桥上;所述第二缓冲油缸的第二活塞杆与车架连接,并其第二缸筒支撑连接于所述第二桥上。优选地,所述平衡悬架系统还包括第一上推力杆和第二上推力杆,所述第一上推力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桥上,其另一端铰接于所述车架在所述第一桥与所述第二桥之间的中间位置上;所述第二上推力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桥上,其另一端铰接于所述车架在所述第一桥与所述第二桥之间的中间位置上。优选地,所述平衡悬架系统还包括设于第一上推力杆下方的第一下推力杆、和设于第二上推力杆的下方第二下推力杆;所述第一下推力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桥上,其另一端铰接于所述车架在所述第一桥与所述第二桥之间的中间位置上;所述第二下推力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桥上,其另一端铰接于所述车架在所述第一桥与所述第二桥之间的中间位置上。优选地,所述第一缓冲油缸的第一缸筒的外部滑动套装有缸壳,所述缸壳的内部设有弹性部件,所述第一缸筒通过该弹性部件支撑于所述缸壳的底壁内侧;所述缸壳的底壁外侧支撑连接于所述第一桥上。优选地,所述弹性部件为气弹簧;所述气弹簧为柔性壁围成的封闭腔体,并该封闭腔体连接有充气管。优选地,所述第一缸筒的底壁上进一步连接有支撑杆,所述第一缸筒通过该支撑杆支撑于所述弹性部件上。优选地,所述第一缓冲油缸的第一活塞杆上开设有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所述第一油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无杆腔连通,其另一端可通过油管与所述第二无杆腔连通;所述第二油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有杆腔连通,其另一端可通过油管与所述第二有杆腔连通。此外,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工程车辆,包括车架;所述工程车辆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平衡悬架系统,所述车架通过第一缓冲缸支撑于第一桥上,并通过第二缓冲缸支撑于第二桥上。具体地,该第一缓冲缸可以为第一缓冲油缸,第二缓冲缸可以为第二缓冲油缸;当然,第一缓冲缸和第二缓冲缸也可以为气缸。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平衡悬架系统的第一缓冲油缸的第一有杆腔与第二缓冲油缸的第二有杆腔进一步连通;所述平衡悬架系统还包括动力泵和换向阀,该动力泵通过该换向阀可使得所述第一无杆腔和所述第二无杆腔、与所述第一有杆腔和所述第二有杆腔交替进油和回油。当降低车架时,除去车辆自身重力的因素外,第一有杆腔和第二有杆腔冲入高压油,同时第一无杆腔和第二无杆腔回油,在第一有杆腔和第二有杆腔中的高压油的作用下,车架能够快速地降低,从而提高车架下降的效率。并且,由于油泵对油压的调节作用,第一有杆腔和第二有杆腔中冲入的高压油的油压可以进行改变,从而能够获得不同的车架下降效率,以适应不同的路面工况。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车架在车辆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被动下降的结构设计,本专利技术通过向第一有杆腔和第二有杆腔中冲入高压油,从而能够主动实现降低车架的目的,因而车架下降的敏感性得到了提高。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平衡悬架系统能够显著提高车架下降的效率和敏感性,进而能够适应不同的路面工况。此外,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包括上述平衡悬架系统的工程车辆,其技术效果与上述技术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再者,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缓冲缸,包括缸筒、活塞杆、无杆腔和有杆腔;所述缸筒的外部还滑动套装有缸壳,所述缸壳的内部设有弹性部件,所述缸筒通过该弹性部件支撑于所述缸壳的底壁内侧。优选地,所述弹性部件为气弹簧;所述气弹簧为柔性壁围成的封闭腔体,并该封闭腔体连接有充气管。优选地,所述缸筒的底壁上进一步连接有支撑杆,所述缸筒通过该支撑杆支撑于所述弹性部件上。优选地,所述活塞杆上开设有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所述第一油道的一端与所述无杆腔连通,其另一端贯通至所述活塞杆的头端;所述第二油道的一端与所述有杆腔连通,其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浩文梁慎思邓云海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