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平衡悬架系统,尤其涉及ー种智能平衡悬架系统,具体适用于自动分配中重型汽车中、后桥的负荷,改善中重型汽车在空载或轻载时轮胎的摩擦与燃油消耗量。
技术介绍
目前,为改善中重型汽车在空载或轻载时轮胎的摩擦与燃油消耗量,现有技术ー般将后桥设计为可提升支承桥,该可提升支承桥在空载或轻载时可通过后支撑轴提起后桥,从而減少轮胎摩擦与燃油消耗量。常见的可提升支承桥一般包括两种,分别为空气悬架与摆臂式平衡悬架,其中空气悬架对路况要求较高,成本较高,限制了应用范围,而且超载能力较差;摆臂式平衡悬架通过油缸将后支撑轴提起,需要采用独立的电动泵作为动カ源,使用时,电动泵产生的压カ油进入油缸以提起后支撑轴,但该设计不仅需要増加电动泵,成本较高,而且需要単独布置储油箱,结构复杂,零部件较多,不利于整车的总布置,同时,它对轮胎的改变只有提升与下降两种状态,即摩擦与不摩擦,不存在中间状态,难以根据实际负载对中、后桥的负荷进行自动调整,调整方式硬化,改善效果有限,自控调整能力较弱。美国专利公开号为US5522469A,公开日为1996年6月4日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ー种车辆牵引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平衡悬架系统,包括中桥(1)、后桥(2)、钢板弹簧(3)、气囊(6)与平衡轴壳(4),所述钢板弹簧(3)的前部与中桥(1)相连接,后部与后桥(2)相连接,中部与平衡轴壳(4)相连接,该平衡轴壳(4)与承载支座(5)上的平衡轴(41)相铰连,相邻的承载支座(5)之间通过车架横梁(81)相连接,车架横梁(81)的中部与中桥上推力杆(9)、后桥上推力杆(10)的一端相铰连,中桥上推力杆(9)的另一端与中桥(1)的顶部相铰连,后桥上推力杆(10)的另一端与后桥(2)的顶部相铰连,后桥(2)的底部与后桥下推力杆(11)的一端相铰连,后桥下推力杆(11)的另一端与承载支座(5) ...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