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平衡悬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382340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6 23:12
一种智能平衡悬架系统,包括中桥、后桥、钢板弹簧、平衡轴壳、承载支座、气囊与托臂梁,所述钢板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中、后桥连接,中部与平衡轴壳连接,平衡轴壳与承载支座上的平衡轴相铰连,中、后桥的顶部分别与中、后桥上推力杆相铰连,与后桥底部相连的后桥下推力杆与承载支座底部的一侧相铰连,承载支座底部的另一侧与托臂梁的一端相铰连,托臂梁的另一端通过横向稳定杆与气囊的底部固定连接,气囊的顶部与车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托臂梁的中部与中桥的底部相铰连。本设计不仅能改善中重型汽车在空载或轻载时轮胎的摩擦与燃油消耗量、自控调整能力较强,而且零部件数量较少、占用空间较小、应用范围较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平衡悬架系统,尤其涉及ー种智能平衡悬架系统,具体适用于自动分配中重型汽车中、后桥的负荷,改善中重型汽车在空载或轻载时轮胎的摩擦与燃油消耗量。
技术介绍
目前,为改善中重型汽车在空载或轻载时轮胎的摩擦与燃油消耗量,现有技术ー般将后桥设计为可提升支承桥,该可提升支承桥在空载或轻载时可通过后支撑轴提起后桥,从而減少轮胎摩擦与燃油消耗量。常见的可提升支承桥一般包括两种,分别为空气悬架与摆臂式平衡悬架,其中空气悬架对路况要求较高,成本较高,限制了应用范围,而且超载能力较差;摆臂式平衡悬架通过油缸将后支撑轴提起,需要采用独立的电动泵作为动カ源,使用时,电动泵产生的压カ油进入油缸以提起后支撑轴,但该设计不仅需要増加电动泵,成本较高,而且需要単独布置储油箱,结构复杂,零部件较多,不利于整车的总布置,同时,它对轮胎的改变只有提升与下降两种状态,即摩擦与不摩擦,不存在中间状态,难以根据实际负载对中、后桥的负荷进行自动调整,调整方式硬化,改善效果有限,自控调整能力较弱。美国专利公开号为US5522469A,公开日为1996年6月4日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ー种车辆牵引力增强装置,并具体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平衡悬架系统,包括中桥(1)、后桥(2)、钢板弹簧(3)、气囊(6)与平衡轴壳(4),所述钢板弹簧(3)的前部与中桥(1)相连接,后部与后桥(2)相连接,中部与平衡轴壳(4)相连接,该平衡轴壳(4)与承载支座(5)上的平衡轴(41)相铰连,相邻的承载支座(5)之间通过车架横梁(81)相连接,车架横梁(81)的中部与中桥上推力杆(9)、后桥上推力杆(10)的一端相铰连,中桥上推力杆(9)的另一端与中桥(1)的顶部相铰连,后桥上推力杆(10)的另一端与后桥(2)的顶部相铰连,后桥(2)的底部与后桥下推力杆(11)的一端相铰连,后桥下推力杆(11)的另一端与承载支座(5)底部的一侧相铰连,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鸣樊愉章应雄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