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后悬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85794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汽车的后悬架系统,其结构紧凑且能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及乘坐舒适性,包括连接汽车的车身的螺旋弹簧和减振器,还包括与汽车的车身相连的后副车架,后副车架具有中央支架以及从中央支架两端对称地伸出的两连接支架;两个后上摆臂,两个后纵摆臂,以及两个后下摆臂;其中,两个后上摆臂、后纵摆臂、后下摆臂分别对称地安装于后副车架的两侧;在后副车架的一侧,后上摆臂的两端分别连接后副车架的中央支架和后纵摆臂的一端,后下摆臂位于后上摆臂的下方且其两端分别连接后副车架的中央支架和后纵摆臂的一端,后纵摆臂的另一端连接后副车架的一连接支架,后纵摆臂的一端具有连接至汽车的车轮的轮毂芯轴。(*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底盘,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汽车的后悬架系统。技术背景悬架的四轮定位调节参数主要包括外倾角,前束角等,这些特性参数对车 辆的稳定行使性能,弯道操控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国内汽车的后悬架一 般都以半独立式悬架为主,其结构简单,主要利用装在悬架上橡胶衬套的变形 来达到一定的可变前束角角度以及随动转向功能,J旦橡胶衬套的首要任务还是 起连接悬挂和隔绝震动的作用,因此刚度不能过低。这就造成对可变前束以及 随动转向的局限性,仅能获得一个很小的角度。另外,这种传统半独立式悬架的后悬架在减振器和螺旋弹簧的布置结构上, 通常采用同轴布置,也就是螺旋弹簧上端装在车架上的弹簧上座中,其下座支 承在减振器外壳的弹簧下座上,形象地说是螺旋弹簧"套"在筒式减振器的外 壳上,导致这种布置结构在维修时比较麻烦。此外,悬架的布置形式对车辆行李箱的空间,油箱的布置空间有着很大的 影响,很多汽车在为了满足车辆性能不得不以縮减布置空间为代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却能提高操纵稳定性及乘坐舒适性 并且维修方便的汽车的后悬架系统。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汽车的后悬架系统,包括连接汽车的车身的 螺旋弹簧和减振器,其特点是,还包括与汽车的车身相连的后副车架,所述 后副车架具有中央支架以及从所述中央支架两端对称地伸出的两连接支架;两 个后上摆臂,两个后纵摆臂,以及两个后下摆臂;其中,所述两个后上摆臂、后纵摆臂、后下摆臂分别对称地安装于所述后副车架的两侧;在所述后副车架 的一侧,所述后上摆臂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后副车架的所述中央支架和所述后 纵摆臂的一端,所述后下摆臂位于所述后上摆臂的下方且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 后副车架的中央支架和所述后纵摆臂的所述一端,所述后纵摆臂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后副车架的一所述连接支架,所述后纵摆臂的所述一端具有连接至汽车的 车轮的轮毂芯轴。根据本技术的上述构想,较佳地是,所述后上摆臂是通过偏心螺栓与 所述后副车架的所述中央支架连接,以调节所述后悬架系统的外倾角。根据本技术的上述构想,较佳地是,所述后上摆臂还包括一加强筋、 内连接球关节、 一衬套。根据本技术的上述构想,较佳地是,所述后上摆臂是高强度钢制造, 所述加强筋焊接在所述后上摆臂上,且其一端通过内连接球关节装配于所述后 副车架上,其另一端通过衬套连接于所述后纵摆臂上。根据本技术的上述构想,较佳地是,所述后纵摆臂具有一后纵摆臂衬 套,所述后纵摆臂衬套的两端设置有斜向调节槽,且所述后纵摆臂通过所述后 纵摆臂衬套的所述斜向调节槽与所述后副车架的连接支架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上述构想,较佳地是,所述减振器安装于所述后纵摆臂 上且其一端部与所述车身相连,所述螺旋弹簧安装在所述车身与所述后下摆臂 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上述构想,较佳地是,所述后下摆臂上形成有圆形突起, 所述螺旋弹簧具有一上隔振垫和一下隔振垫,所述下隔振垫的下部形成有凹 槽,且所述下隔振垫的凹槽与所述后下摆臂的圆形突起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上述构想,较佳地是,所述后副车架上形成有四个安装 点,所述后副车架通过所述安装点与汽车的车身相连,两个所述安装点形成于 所述连接支架的自由端,另两个所述安装点形成于所述连接支架的臂部中间部 分。如上所述的本技术的汽车的后悬架系统,采用由后上摆臂、后副车架、 后下摆臂和后纵摆臂组成的空间多连杆机构,充分利用了车身的内部空间,便 于后悬架系统的维修。通过这种多连杆机构的配置,可方便地调整外倾角、前束角以及使后轮获得一定的转向角度,可实现高外倾刚性及左右柔性偏向的最 优化,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轮胎抓地力从而提高整车的行驶操控的稳定性,提 高了变换行车路线时的响应性能,改善轮胎上下行程轨迹,增加了乘车舒适度。此外,还可对后减振器和螺旋弹簧各自独立并行的布置形式,从而有利于增加 结构的紧凑型,使得车辆可以有较低且较宽的行李箱地板,从而使行李箱的空 间最大化,并且也为车辆油箱提供较大的布置空间。应当理解,本技术以上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说明 性的,并且旨在更清楚理解本技术并提供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 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本说明书 一起起到解释本技术原理的作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汽车的后悬架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汽车的后悬架系统的分解示意图3是图2中的后纵摆臂的立体结构图4a是图2中的后副车架的主视图4b是图4a中的后副车架的前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详细参考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在任何可能 的情况下,在所有附图中将使用相同的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此外,尽管 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是从公知公用的术语中选择的,但是本技术说明书 中所提及的有些术语则是申请人按其判断来选择的,其详细含义在本文的描述的相 关部分中说明。此外,要求不仅仅通过所使用的实际术语,而是还要通过每个术语 所蕴含的意义来理解本技术。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汽车的后悬架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 汽车的后悬架系统的分解示意图,为方便起见,为方便起见,除了后副车架26 和后横向稳定杆17为单一部件外,其他部件因在左侧部分都有相对应部件,图2仅表示了图1中的后悬架系统的左半部分的示意图,省略了其右侧的对称 部分的结构。如图1、 2所示,后副车架具有中央支架26a、在中央支架26a两端对称地 形成的连接部26b和26c、以及在中央支架26a两端对称地伸出的两连接支架 26d和26e;后副车架26上提供有四个安装点23a — 23d,可以通过若干螺栓25 与车身连接支撑,其中,安装点23a和23d分别设置在连接支架26d和26e的 自由端,安装点23b和23c分别设置在连接支架26d和26e的臂部中间部分, 从而后副车架26可以控制侧向力导致的车身侧倾,以衰减路面噪声,并提供 所有悬架部件的安装位置。后上摆臂5的一端通过偏心螺栓13和垫圈12与后副车架26连接,在该端 部设置有球关节11,偏心螺栓13穿过球关节11,从而连接装配于后副车架26 的中央支架26a的连接部26b,并用螺母10配合偏心螺栓13拧紧,从而使后 上摆臂5不会脱离后副车架26并且可以相对于连接部26b转动,并且通过旋 转调整调节偏心螺栓13头部的放置位置,可以方便地调节悬架的外倾角;另 外,后上摆臂5再通过螺栓4和垫圈3与后纵摆臂8的一端相连,即在后上摆 臂5的另一端设置有衬套2,螺栓4穿过衬套2并用螺母1拧紧。在本实施例 中,较佳地,后上摆臂5由高强度钢制造,在上侧焊接的加强筋5a可极大地提 高零件的强度。类似地,后下摆臂33的一端设置有衬套27,螺栓28通过衬套27而使后 下摆臂33的所述一端与后副车架26的中央车架26a的一端连接,后下摆臂33 另一端设置有球铰35,螺栓34通过球铰35,并用螺母36拧紧,从而后下摆 臂33与后纵摆臂8的所述一端相连接,应当注意到,后下摆臂33与后副车架 26、后纵摆臂8皆不会分离且可以相对转动。在本实施例中,较佳地,后下摆 臂33是由高强度钢冲压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的后悬架系统,包括连接汽车的车身的螺旋弹簧和减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汽车的车身相连的后副车架,所述后副车架具有中央支架以及从所述中央支架两端对称地伸出的两连接支架;两个后上摆臂,两个后纵摆臂,以及两个后下摆臂;其中,    所述两个后上摆臂、后纵摆臂、后下摆臂分别对称地安装于所述后副车架的两侧;    在所述后副车架的一侧,所述后上摆臂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后副车架的所述中央支架和所述后纵摆臂的一端,所述后下摆臂位于所述后上摆臂的下方且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后副车架的中央支架和所述后纵摆臂的所述一端,所述后纵摆臂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后副车架的一所述连接支架,所述后纵摆臂的所述一端具有连接至汽车的车轮的轮毂芯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伟王东陆伟领方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