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计汽车悬架稳定杆的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591727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1 0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设计汽车悬架稳定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a、根据预先定义的汽车悬架各零部件的形状和安装位置,设置悬架稳定杆的安装位置以及连杆的长度和位置数据;b、根据所设置的数据,建立DMU模型,生成运动包络;c、叠加运动包络获得最大,并设置悬架稳定杆的形状且获得悬架稳定杆与最大运动包络之间的间隙;d、判断上述获得间隙的任一值是否都大于预定义的安全间隙,如果是,则运行步骤e,如果否,则重设悬架稳定杆的安装位置以及连杆的长度和位置数据后返回步骤b;e、完成设计。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设计汽车悬架稳定杆的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简化了悬架稳定杆的设计步骤,缩短了设计周期,也提高了悬架稳定杆形状的设计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计汽车悬架稳定杆的方法和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设计汽车悬架稳定杆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通常情况下,为了降低汽车悬架偏频来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会将汽车悬架的垂直刚度设计的比较低,从而使得汽车的侧倾角刚度设计的也比较低,导致汽车在转弯行驶时产生较大的车身侧倾角影响汽车行驶的稳定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在汽车前后悬架上采用了悬架稳定杆设计,并通过悬架稳定杆来调整汽车前后悬架的侧倾角刚度之比,获得需要的转向特性。在悬架设计过程中,一般是先设计控制臂、减震器等部件,然后根据这些部件留下的空间布置悬架稳定杆,为此不仅仅悬架稳定杆会做成比较复杂的形状,而且在悬架设计状态下,布置悬架稳定杆时需要对该稳定杆的运动进行校核,如果汽车悬架任一零部件与悬架稳定杆之间运动发生干涉,就需要重新设计悬架稳定杆形状,并且重新再做一次运动校核,直至汽车悬架各个零部件与悬架稳定杆之间运动正常为止。这种设计方法的缺点在于:悬架稳定杆的形状和位置难以确定,并且设计工作量大以及周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汽车悬架稳定杆的方法及系统,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悬架稳定杆的形状和位置难以确定,并且设计工作量大以及周期长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计汽车悬架稳定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根据预先定义的汽车悬架各有关零部件的形状和安装位置,设置悬架稳定杆的安装位置以及悬架稳定杆连杆的长度和位置数据;b、根据所述悬架稳定杆的安装位置数据以及连杆长度和位置数据,建立DMU模型,并根据所述DMU模型获得所述汽车悬架各有关零部件相对于所述悬架稳定杆的运动包络;c、将生成的运动包络叠加获得最大运动包络,根据所述最大运动包络设置所述悬架稳定杆的形状,并根据所述悬架稳定杆的形状获得所述悬架稳定杆与所述最大运动包络之间的间隙;d、判断所述悬架稳定杆与所述最大运动包络之间的任一间隙是否都大于预定义的安全间隙,如果是,则运行下一步骤e;如果否,则重新设置悬架稳定杆的安装位置以及悬架稳定杆连杆的长度和位置数据后返回步骤b;e、获得所述悬架稳定杆的形状和安装位置以及所述悬架稳定杆连杆的长度和位置;其中,所述步骤c中“将生成的运动包络叠加获得最大运动包络,根据所述最大运动包络设置所述悬架稳定杆的形状”包括:将生成的运动包络叠加获得最大运动包络,根据所述最大运动包络获得可布置所述悬架稳定杆的空间,在所述空间内设置所述悬架稳定杆的形状。其中,在步骤a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预先定义汽车悬架各有关零部件的形状和安装位置以及所述汽车悬架各有关零部件与悬架稳定杆之间的安全间隙。其中,在所述步骤d中“判断所述悬架稳定杆与所述最大运动包络之间的任一间隙是否都大于预定义的安全间隙”包括:判断所述悬架稳定杆与所述最大运动包络之间的任一间隙是否都相应的大于预定义的所述汽车悬架各有关零部件与悬架稳定杆之间的安全间隙。其中,所述汽车悬架各有关零部件包括副车架、控制臂和减震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计汽车悬架稳定杆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设置单元、第一获取单元、第二获取单元、判断单元和第三获取单元;其中,所述设置单元,用于根据预先定义的汽车悬架各有关零部件的形状和安装位置,设置悬架稳定杆的安装位置以及悬架稳定杆连杆的长度和位置数据;所述第一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稳定杆的安装位置数据以及连杆长度和位置数据,建立DMU模型,并根据所述DMU模型获得所述汽车悬架各有关零部件相对于所述悬架稳定杆的运动包络;所述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将生成的运动包络叠加获得最大运动包络,根据所述最大运动包络设置所述悬架稳定杆的形状,并根据所述悬架稳定杆的形状获得所述悬架稳定杆与所述最大运动包络之间的间隙;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悬架稳定杆与所述最大运动包络之间的任一间隙是否都大于预定义的安全间隙;所述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得所述悬架稳定杆的形状和安装位置以及所述悬架稳定杆连杆的长度和位置。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预设单元;所述预设单元,用于预先定义汽车悬架各有关零部件的形状和安装位置以及所述汽车悬架各有关零部件与悬架稳定杆之间的安全间隙。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预先定义汽车悬架各有关零部件的形状和安装位置以及汽车悬架各有关零部件与悬架稳定杆之间的安全间隙,根据上述预先定义的条件,布置悬架稳定杆的安装位置以及悬架稳定杆连杆的长度和位置。布置完成后,建立DMU(DigitalMock-Up,电子样机)模型,并驱动DMU模型,获得汽车悬架各有关零部件相对于悬架稳定杆的运动包络,将所获得的运动包络叠加到一起获得最大运动包络,并根据该最大运动包络获得悬架稳定杆的布置空间,并在该空间内设计悬架稳定杆的形状,判断该悬架稳定杆与最大运动包络之间的任一间隙(即悬架稳定杆与汽车悬架各有关零部件运动包络之间的间隙)是否满足预定义的汽车悬架各有关零部件与悬架稳定杆之间的安全间隙,如果不满足,则重新设计该悬架稳定杆的形状以及悬架稳定杆连杆的长度和位置,直至满足安全间隙要求为止。实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由于能够快速准确地求出汽车悬架在现有条件下可以布置悬架稳定杆的空间,并在空间内确定悬架稳定杆的形状和位置,只需判断悬架稳定杆与汽车悬架各有关零部件运动包络之间的间隙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安全间隙要求,不需要在悬架稳定杆与汽车悬架各有关零部件之间一一做运动校核,因此简化了悬架稳定杆的设计步骤,缩短了设计周期,同时也提高了悬架稳定杆形状的设计水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仍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畴。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设计汽车悬架稳定杆的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设计汽车悬架稳定杆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出一种设计汽车悬架稳定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1、根据预先定义的汽车悬架各有关零部件的形状和安装位置,设置悬架稳定杆的安装位置以及悬架稳定杆连杆的长度和位置数据;在步骤S101之前,还包括预先定义的汽车悬架各有关零部件的形状和安装位置以及汽车悬架各有关零部件与悬架稳定杆之间的安全间隙,即悬架稳定杆与汽车悬架各有关零部件互不干涉的最小间隙。其中,汽车悬架各有关零部件包括副车架、控制臂和减震器等零部件,根据实际需要汽车悬架各有关零部件与悬架稳定杆之间的安全间隙可能都不相同。将汽车车轮固定在某一种状态下,汽车悬架所有零部件都是相对静止的,定义好上述这些汽车悬架零部件的形状、长度、位置坐标等以及汽车悬架各有关零部件与悬架稳定杆之间的安全间隙,然后进行悬架稳定杆的布置工作,设定悬架稳定杆的安装位置以及悬架稳定杆连杆的长度和位置数据。步骤S102、根据所述设置悬架稳定杆的安装位置以及悬架稳定杆连杆的长度和位置数据,建立DMU模型,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设计汽车悬架稳定杆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设计汽车悬架稳定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a、根据预先定义的汽车悬架各有关零部件的形状和安装位置,设置悬架稳定杆的安装位置以及悬架稳定杆连杆的长度和位置数据;b、根据所述悬架稳定杆的安装位置数据以及连杆长度和位置数据,建立DMU模型,并根据所述DMU模型获得所述汽车悬架各有关零部件相对于所述悬架稳定杆的运动包络;c、将生成的运动包络叠加获得最大运动包络,根据所述最大运动包络设置所述悬架稳定杆的形状,并根据所述悬架稳定杆的形状获得所述悬架稳定杆与所述最大运动包络之间的间隙;d、判断所述悬架稳定杆与所述最大运动包络之间的任一间隙是否都大于预定义安全间隙,如果是,则运行下一步骤e;如果否,则重新设置悬架稳定杆的安装位置以及悬架稳定杆连杆的长度和位置数据后返回步骤b;e、获得所述悬架稳定杆的形状和安装位置以及所述悬架稳定杆连杆的长度和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计汽车悬架稳定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a、根据预先定义的汽车悬架各有关零部件的形状和安装位置,设置悬架稳定杆的安装位置以及悬架稳定杆连杆的长度和位置数据;b、根据所述悬架稳定杆的安装位置数据以及连杆长度和位置数据,建立DMU模型,并根据所述DMU模型获得所述汽车悬架各有关零部件相对于所述悬架稳定杆的运动包络;c、将生成的运动包络叠加获得最大运动包络,根据所述最大运动包络设置所述悬架稳定杆的形状,并根据所述悬架稳定杆的形状获得所述悬架稳定杆与所述最大运动包络之间的间隙;d、判断所述悬架稳定杆与所述最大运动包络之间的任一间隙是否都大于预定义安全间隙,如果是,则运行下一步骤e;如果否,则重新设置悬架稳定杆的安装位置以及悬架稳定杆连杆的长度和位置数据后返回步骤b;e、获得所述悬架稳定杆的形状和安装位置以及所述悬架稳定杆连杆的长度和位置;其中,所述步骤c中“将生成的运动包络叠加获得最大运动包络,根据所述最大运动包络设置所述悬架稳定杆的形状”包括:将生成的运动包络叠加获得最大运动包络,根据所述最大运动包络获得可布置所述悬架稳定杆的空间,在所述空间内设置所述悬架稳定杆的形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预先定义汽车悬架各有关零部件的形状和安装位置以及所述汽车悬架各有关零部件与悬架稳定杆之间的安全间隙。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d中“判断所述悬架稳定杆与所述最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瑞林吴保玉王彧王建宜叶锦文郭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