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轴式多档位驱动系统及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88013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8 18:2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平行轴式多档位驱动系统及汽车,驱动系统包括动力供给装置、动力传输装置、动力控制装置以及减速装置。动力供给装置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以及第二电机。动力传输装置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六齿轮,以及互相有间隔地平行设置的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和输出轴。动力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同步器和第二同步器。该平行轴式多档位驱动系统是通过简单平行轴上分布的两个同步器来控制四对齿轮,以实现电机和发动机的多档化控制的,且该平行轴式多档位驱动系统中并未设置例如行星排这样的复杂结构,故该平行轴式多档位驱动系统具有兼顾结构的简单化以及电机和发动机同时的多档化控制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行轴式多档位驱动系统及汽车


技术介绍

1、新能源汽车以其节能环保的特点在业界迅猛发展,这种车型必将改变现有能源结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保留传统发动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电机的优势,大大改善了车辆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具有纯电动汽车所不具有的价格优势和续航优势,因此混合动力系统的发展及推广势在必行。现有混动系统中,设置有行星排结构的混动系统能实现多档耦合,例如公开号为cn105774520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后驱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的传动装置,包括由多个行星排组成的行星齿轮动力耦合机构,但其结构和控制较为复杂。而平行轴式的混动系统中要么是单档位,要么电机或者发动机不是同时多档位,不能通过形成高低档位来同时实现电机和发动机的高效使用。

2、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多档位驱动系统存在不能兼顾结构的简单化以及电机和发动机同时的多档化控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多档位驱动系统存在不能兼顾结构的简单化以及电机和发动机同时的多档化控制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平行轴式多档位驱动系统,包括动力供给装置、动力传输装置、动力控制装置以及减速装置。动力供给装置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以及第二电机。动力传输装置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六齿轮,以及互相有间隔地平行设置的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和输出轴。动力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同步器和第二同步器。

3、第一电机与第一输入轴的一端传动连接,第一齿轮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输入轴上、靠近第一电机的位置。发动机与第一输入轴的另一端传动连接,第二齿轮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输入轴上、靠近发动机的位置。第一同步器设置于第一输入轴上、位于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的位置,用于选择性地连通第一输入轴与第一齿轮或者第二齿轮之间的动力传递。

4、第二电机与第二输入轴的一端传动连接,第三齿轮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输入轴上、靠近第二电机的位置。第二输入轴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设置有第四齿轮;并且,第二同步器设置于第二输入轴上、位于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之间的位置,用于选择性地连通第二输入轴与第三齿轮或者第四齿轮之间的动力传递。

5、输出轴位于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之间,且输出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五齿轮,另一端与减速装置传动连接,第六齿轮设置于输出轴上、位于第五齿轮和减速装置之间。并且,第五齿轮分别与第一齿轮和第三齿轮啮合;第六齿轮分别与第二齿轮和第四齿轮啮合。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动机能够向该平行轴式多档位驱动系统提供动力。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能够分别向该平行轴式多档位驱动系统提供动力或者回收能量。动力传输装置用于动力的传输,动力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动力的流向。在该平行轴式多档位驱动系统中,可通过控制第一同步器连通或者断开第一输入轴与第一齿轮或者第二齿轮之间的动力传递、以及第二同步器连通或者断开第二输入轴与第三齿轮或者第四齿轮之间的动力传递,使得该平行轴式多档位驱动系统在发动机启动、纯电驱动、发动机驱动、混动模式、动能回收、怠速充电这六种工况之间切换,以实现该平行轴式多档位驱动系统的多档化控制。另外,由于该平行轴式多档位驱动系统中并未设置例如行星排这样的复杂结构,仅仅是通过简单平行轴上分布的两个同步器来控制四对齿轮,以实现电机和发动机的多档化控制的。并且,该平行轴式多档位驱动系统中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以及第四齿轮这四个主动齿轮共用第五齿轮和第六齿轮这两个从动齿轮,故该平行轴式多档位驱动系统还具有结构简单的优势。因此该平行轴式多档位驱动系统能够兼顾结构的简单化以及电机和发动机同时的多档化控制。

7、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平行轴式多档位驱动系统,动力传输装置还包括第一滚针轴承、第二滚针轴承、第三滚针轴承以及第四滚针轴承。并且,第一齿轮通过第一滚针轴承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输入轴上,第二齿轮通过第二滚针轴承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输入轴上。第三齿轮通过第三滚针轴承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输入轴上,第四齿轮通过第四滚针轴承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输入轴上。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其他转动连接结构,滚针轴承具有耐摩性能好、承载能力强、性能稳定、载荷大的优势。并且,由于滚针轴承的外径较小,故能够使得第一齿轮与第一输入轴之间、第二齿轮与第一输入轴之间、第三齿轮与第二输入轴之间以及第四齿轮与第二输入轴之间的结构更加紧凑。

9、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平行轴式多档位驱动系统,动力传输装置还包括传动轴,且传动轴与第二输入轴有间隔地平行设置。减速装置包括主动减速齿轮和从动减速齿轮,主动减速齿轮设置于输出轴的另一端,从动减速齿轮设置于传动轴上,并且,主动减速齿轮与从动减速齿轮啮合。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平行轴式多档位驱动系统经过输出轴传输的动力经过减速装置的传动轴传递至主动减速齿轮,并经从动减速齿轮获得较大的转矩。

11、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平行轴式多档位驱动系统,驱动系统还包括差速器,差速器设置于传动轴上、靠近从动减速齿轮的位置。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减速装置获得的转矩可通过差速器传递至两个汽车车轮上,以满足两侧车轮转速不同的要求。

13、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平行轴式多档位驱动系统,第一同步器与第二同步器沿垂直于第一输入轴的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

1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平行轴式多档位驱动系统,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位于第一同步器和第二同步器之间形成的直线的一侧,发动机、减速装置以及差速器位于直线的另一侧。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此种设置方式能够使得该平行轴式多档位驱动系统的各部件之间的结构更加紧凑,进而减少该平行轴式多档位驱动系统的各部件占用的空间。

16、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意一种平行轴式多档位驱动系统。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汽车的平行轴式多档位驱动系统能够在发动机启动、纯电驱动、发动机驱动、混动模式、动能回收、怠速充电这六种工况之间切换,以实现平行轴式多档位驱动系统的多档化控制。另外,由于该汽车的平行轴式多档位驱动系统中并未设置例如行星排这样的复杂结构,仅仅是通过简单平行轴上分布的两个同步器来控制四对齿轮,以实现电机和发动机的多档化控制,故该汽车的平行轴式多档位驱动系统还具有结构简单的优势。

18、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汽车,还包括蓄电池,蓄电池分别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电性连接,用于向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提供电能。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电池可在第一电机和/或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行轴式多档位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供给装置、动力传输装置、动力控制装置以及减速装置;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轴式多档位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输装置还包括第一滚针轴承、第二滚针轴承、第三滚针轴承以及第四滚针轴承,并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行轴式多档位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输装置还包括传动轴,且所述传动轴与所述第二输入轴有间隔地平行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行轴式多档位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系统还包括差速器,所述差速器设置于所述传动轴上、靠近所述从动减速齿轮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行轴式多档位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器与所述第二同步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输入轴的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行轴式多档位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位于所述第一同步器和所述第二同步器之间形成的直线的一侧,所述发动机、所述减速装置以及所述差速器位于所述直线的另一侧。

7.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平行轴式多档位驱动系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电性连接,用于向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提供电能。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行轴式多档位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供给装置、动力传输装置、动力控制装置以及减速装置;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轴式多档位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输装置还包括第一滚针轴承、第二滚针轴承、第三滚针轴承以及第四滚针轴承,并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行轴式多档位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输装置还包括传动轴,且所述传动轴与所述第二输入轴有间隔地平行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行轴式多档位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系统还包括差速器,所述差速器设置于所述传动轴上、靠近所述从动减速齿轮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飞涛蔡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