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前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27129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6 16:53
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不追加任何构件就能够增大车辆的发动机室内纵梁周边的刚性并且能够抑制纵梁的变形和振动。车辆前部结构(100)包括: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纵梁(106);立设在纵梁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具有顶面(118)、前表面(120)和接合至纵梁的侧面(116)并且从顶面悬垂悬架的滑柱钟形罩(110);和通过滑柱钟形罩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并且固定至滑柱钟形罩的前表面的上部的前围侧构件(112)。滑柱钟形罩具有延长部(130),该延长部从前表面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向前方延长并且包括在前围侧构件和纵梁之间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凹的凹部(132)。此外,车辆前部结构还包括延伸板(114),该延伸板固定至滑柱钟形罩的前表面、从车内侧覆盖延长部的凹部并且接合至纵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不追加任何构件就能够增大车辆的发动机室内纵梁周边的刚性并且能够抑制纵梁的变形和振动。车辆前部结构(100)包括: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纵梁(106);立设在纵梁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具有顶面(118)、前表面(120)和接合至纵梁的侧面(116)并且从顶面悬垂悬架的滑柱钟形罩(110);和通过滑柱钟形罩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并且固定至滑柱钟形罩的前表面的上部的前围侧构件(112)。滑柱钟形罩具有延长部(130),该延长部从前表面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向前方延长并且包括在前围侧构件和纵梁之间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凹的凹部(132)。此外,车辆前部结构还包括延伸板(114),该延伸板固定至滑柱钟形罩的前表面、从车内侧覆盖延长部的凹部并且接合至纵梁。【专利说明】车辆前部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前部结构,其在车辆的发动机室内具有在车辆侧面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纵梁。
技术介绍
已知的车辆前部结构例如包括以下结构:该结构包括固定有发动机座安装支架的纵梁和悬垂车辆前轮用悬架的滑柱钟形罩(strut tower) 0发动机座安装支架是用于将悬垂车辆发动机的发动机座安装至发动机室内的侧部的构件。发动机座具有支撑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发动机的惯性重量和吸收与发动机的运转相伴而生的振动的功能。 因此,施加至发动机座和发动机座安装支架的载荷非常大,在某些情况下在行驶过程中会在纵梁中产生振动。此外,纵梁是位于车辆侧部附近的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构件,在车辆碰撞时纵梁容易接收载荷并产生变形。 滑柱钟形罩例如立设在纵梁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并接合至纵梁。此外,滑柱钟形罩不仅接合至纵梁还接合至延伸板以确保悬架的支撑刚性,并构造成将载荷分散至这些构件。注意,延伸板和滑柱钟形罩二者形成前轮的翼子板。 专利文献I公开了一种车体前部结构,其中,纵梁和位于纵梁上方的上构件通过接合至悬架钟形罩(滑柱钟形罩)和纵梁的裙板后板(apron rear panel)(延伸板)彼此接合。专利文献I公开了:利用该车体前部结构,由于使用具有作为冲击力吸收部的凹部的上构件增强件(增强构件)将纵梁和上构件彼此接合,所以能够有效地吸收来自纵梁的冲击力。 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车体前部结构,其中,通过将刚性构件架设在纵梁和位于纵梁上方的裙板构件之间,使得纵梁和裙板构件彼此联接。该刚性构件设置有前壁部,从车辆侧方观察时该前壁部从裙板构件向纵梁呈大致直线状向斜下方倾斜,还形成了从车辆前方观察时的平面。专利文献2公开了:利用该车体前部结构,由于刚性构件,使得在车辆碰撞时纵梁受到的输入以分散的方式传递至裙板构件,抑制了纵梁的变形。 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车体前部结构,其设置有从前柱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向前方突出的裙板构件和具有用于将裙板构件的突出端部联接至纵梁的中空闭合截面结构的金属板联接体。该车体前部结构设置有固定至联接体并且增强联接体的增强材料,此外,整个增强材料布置在联接体的内部空间中。 专利文献3公开了:由于联接体由增强材料增强,所以纵梁因为车辆碰撞时的冲击力等发生沿纵梁的长度方向的塑性变形而非发生弯曲,结果有效地缓和了施加至车体前部的冲击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日本特开平9-207817号公报 日本特开2005-335619号公报 日本特开2010-6463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尽管专利文献I至专利文献3公开的技术通过追加新的增强构件抑制纵梁的变形等,但是增强构件并不增大滑柱钟形罩自身的刚性。由于滑柱钟形罩也联接至纵梁,所以,即使例如如上述技术中那样仅增强裙板或联接体,也难以抑制纵梁的变形和振动。此外,由于追加了新的增强构件,重量也可能増加。 鉴于前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不追加任何额外构件就能够增大车辆的发动机室内纵梁周边的刚性并且能够抑制纵梁的变形和振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前述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前部结构的代表性构造的特征在于,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在车辆的发动机室内具有在车辆侧面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纵梁,所述车辆前部结构还包括:滑柱钟形罩,其立设于所述纵梁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所述滑柱钟形罩具有顶面、前表面和接合至所述纵梁的侧面并且从所述顶面悬垂车辆前轮用悬架;和前围侧构件,其从车辆的前柱的基部向前方延伸,通过所述滑柱钟形罩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并且固定至所述滑柱钟形罩的前表面的上部,其中,所述滑柱钟形罩还具有延长部,所述延长部从所述滑柱钟形罩的前表面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向前方延长并且包括在所述前围侧构件和所述纵梁之间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凹的凹陷部,所述车辆前部结构还包括延伸板,所述延伸板固定至所述滑柱钟形罩的前表面、从车内侧覆盖所述延长部的所述凹陷部并且接合至所述纵梁,形成将所述前围侧构件连接至所述纵梁的闭合截面。 利用以上构造,由于延伸板从车内侧覆盖延长部的凹陷部,所以在滑柱钟形罩的延长部中形成从前围侧构件向纵梁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前述闭合截面。因此,前围侧构件与纵梁之间的空间由闭合截面增强,所以能够增大车体刚性。因为增大了车体刚性,所以,例如抑制了纵梁沿上下方向的变形并且抑制了纵梁和车体的振动,也增大了滑柱钟形罩的刚性,并且还能够抑制滑柱钟形罩的变形。此外,由于使用滑柱钟形罩和延伸板形成闭合截面,所以不需要追加任何新构件,也能够抑制重量増加。 优选地,所述延伸板具有从所述延伸板的上边缘向车外侧延伸的第一凸缘,所述第一凸缘从所述前围侧构件的前边缘连至位于所述前边缘前方的所述纵梁。因此,前围侧构件与纵梁之间的空间不仅由滑柱钟形罩与延伸板所形成的闭合截面增强,还由延伸板的第一凸缘增强,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纵梁的变形。此外,由于通过第一凸缘纵梁能够保持在位于前围侧构件的前边缘的前侧的位置,所以抑制了纵梁的弯曲,能够有效地抑制纵梁的变形。此外,由于第一凸缘与从前柱延伸的前围侧构件连续,所以能够将碰撞时由纵梁接收的载荷有效地分散至车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纵梁具有从所述纵梁的上表面向上方延伸的第二凸缘,并且所述第二凸缘接合至所述延伸板和所述滑柱钟形罩。因此,延伸板具有由闭合截面、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围绕的结构。即,闭合截面、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彼此连续或彼此靠近。因此,能够抑制延伸板自身的变形和振动。此外,通过第二凸缘增大了纵梁的刚性,所以抑制了纵梁的振动的发生。此外,由于第二凸缘接合至滑柱钟形罩,所以增大了第二凸缘的刚性。因此,抑制了滑柱钟形罩、延伸板和纵梁之间的共振,也能够抑制异常噪音的发生。注意,异常噪音被认为是例如由于在纵梁中产生的振动在刚性低的滑柱钟形罩或延伸板中共振因此被放大而产生。 优选地,所述车辆前部结构还包括:第一发动机座安装支架和第二发动机座安装支架,此二者从所述延伸板通过所述纵梁的所述上表面的上方延伸至所述纵梁的车内侧的侧面然后被固定,所述第一发动机座安装支架位于由所述延伸板覆盖的所述延长部的所述凹陷部与所述第二凸缘之间的交点附近,并且覆盖所述滑柱钟形罩的侧面,所述第二发动机座安装支架位于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第二凸缘之间的交点附近。因此,第一发动机座安装支架将前述闭合截面连接至纵梁,并且进一步固定至滑柱钟形罩。此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在车辆的发动机室内具有在车辆侧面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纵梁,所述车辆前部结构还包括:滑柱钟形罩,其立设于所述纵梁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所述滑柱钟形罩具有顶面、前表面和接合至所述纵梁的侧面并且从所述顶面悬垂车辆前轮用悬架;和前围侧构件,其从车辆的前柱的基部向前方延伸,通过所述滑柱钟形罩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并且固定至所述滑柱钟形罩的前表面的上部,其中,所述滑柱钟形罩还具有延长部,所述延长部从所述滑柱钟形罩的前表面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向前方延长并且包括在所述前围侧构件和所述纵梁之间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凹的凹陷部,所述车辆前部结构还包括延伸板,所述延伸板固定至所述滑柱钟形罩的前表面、从车内侧覆盖所述延长部的所述凹陷部并且接合至所述纵梁,形成将所述前围侧构件连接至所述纵梁的闭合截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望月晋荣
申请(专利权)人:铃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