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27128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6 16: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后柱结构,其能够确保后门撞销增强件、后座撞销增强件以及安装有后门撞销增强件和后座撞销增强件的后柱的高刚性,并能够实现这些构件的轻量化,进而实现车辆的轻量化。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后柱结构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后门撞销增强件(130)和后座撞销增强件(140),后门撞销增强件包括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并设置为垂直状的基面(132)以及从基面的上端和下端向后方延伸的顶面(134)和底面(136),后座撞销增强件布置在由后门撞销增强件的基面、顶面和底面包围的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柱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后柱结构,其包括构成车辆后部的侧面外侧的外面构件和布置在外面构件的内侧并且构成车辆后部的侧面内侧的内面构件,该后柱结构作为后门开口部后方侧的边缘。
技术介绍
车辆后部的侧面由后柱(也称为“C柱”)构成。如专利文献1所说明的,后柱设置有作为后门的闩锁的接收器的后门撞销和作为安装后门撞销用台座的后门撞销增强件。此外,如专利文献2所说明的,后柱设置有支撑折叠式后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后座撞销和作为安装后座撞销用台座的后座撞销增强件。以下,当涉及后门撞销和后座撞销二者时,它们共同简称为“撞销”。当涉及后门撞销增强件和后座撞销增强件二者时,它们共同简称为“增强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2-6065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昭64-3228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如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那样,当作为安装后门撞销或后座撞销用台座的增强件为平板状时,来自撞销的载荷由面接收,使得增强件趋于发生变形。因此,利用平板状的增强件,不可避免地要通过增加厚度来确保刚性,结果重量的増加妨碍了后柱的轻量化,进而妨碍车辆的轻量化。另外,当行驶过程中后门的振动导致后柱振动时,车室内噪音増大,因此有必要减小这些振动。因此,也有必要确保能够经受住后柱中的振动的刚性。然而,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平板状的增强件不能够有助于振动的减小。鉴于这些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柱结构,其能够确保后门撞销增强件、后座撞销增强件以及安装有后门撞销增强件和后座撞销增强件的后柱的高刚性,并且能够实现这些构件的轻量化、进而实现车辆的轻量化。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后柱结构的代表性构造包括:构成车辆后部的侧面外侧的外面构件和布置在所述外面构件的内侧并且构成车辆后部的侧面内侧的内面构件,该后柱结构作为后门开口部后方侧的边缘,并且还包括:后门撞销增强件,其接合至所述内面构件的外侧的面并且安装有后门撞销;和后座撞销增强件,其接合至所述内面构件的外侧的面并且安装有后座撞销,所述后门撞销增强件包括:基面,其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并将其设置为垂直状,作为所述后门撞销的安装面;以及顶面和底面,其从所述基面的上端和下端向后方延伸,所述后座撞销增强件布置在由所述后门撞销增强件的所述基面、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包围的区域。利用上述构造,从侧方观察时,后门撞销增强件具有由基面、顶面和底面形成的U字形状的截面。这使得顶面和底面起到内面构件和后门撞销增强件的基面之间的斜支柱的功能,所以提高了后门撞销增强件的刚性并抑制了后门撞销增强件的变形。因为这样获得了后门撞销增强件的高刚性,所以能够减小厚度,有助于轻量化。由于后门撞销增强件的顶面和底面起到斜支柱的功能,所以提高了内面构件中接合所述顶面和底面的区域的刚性。因此,这能够提高对振动的耐性(耐振动性能),因而能够实现内面构件的厚度的减小,因而能够实现后柱的轻量化。此外,由于后座撞销布置在由后门撞销增强件的基面、顶面和底面包围的区域、即布置在U字形状的内部,所以后座撞销增强件由后门撞销增强件包围。因此,能够更适当地防止后座撞销增强件的变形。优选地,所述后门撞销增强件在所述基面、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中的至少一方包括从与所述内面构件接触侧的边缘延伸的凸缘,并且所述后门撞销增强件的凸缘、所述后座撞销增强件和所述内面构件三层重叠接合在一起。如上所述,由于后座撞销增强件布置在由后门撞销增强件的三个面包围的区域并且后门撞销增强件设置有凸缘,所以能够将这些增强件与内面构件三层重叠接合(焊接)在一起。因此,来自后门撞销的载荷也经由后门撞销增强件传递至后座撞销增强件,因而能够分散载荷。由于来自后座撞销的载荷也经由后座撞销增强件传递至后门撞销增强件,因而能够分散载荷。此外,能够减少接合位置,因而能够减少接合作业,使得作业步骤能够简化。优选地,所述内面构件包括向车辆内侧鼓出并且沿车辆高度方向延伸的台阶部,并且所述后门撞销增强件的顶面和底面中的一方或两方跨越所述台阶部接合至所述内面构件。利用该构造,能够通过后门撞销增强件防止内面构件的台阶部的变形,进而防止后柱的变形。优选地,所述台阶部包括倾斜面,所述倾斜面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在所述后门撞销增强件的顶面和底面之间朝着所述倾斜面的下方向车辆后方倾斜,并且所述后座撞销增强件具有沿着所述倾斜面布置的后端。这样,由于后座撞销增强件延伸至内面构件的倾斜面,所以能够经受住多种剥离方向的力(载荷),因而增大了接合强度。优选地,所述内面构件的布置有所述后座撞销增强件的区域成形为与所述后座撞销增强件的形状一致,并具有朝鼓出形状的中央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鼓出的所述鼓出形状。因而,内面构件具有与后座撞销增强件的大致整个面接触的形状,所以能够通过后座撞销增强件将作用于后座撞销的载荷传递至内面构件。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后柱结构,其能够确保后门撞销增强件、后座撞销增强件以及安装有后门撞销增强件和后座撞销增强件的后柱的高刚性,并且能够实现这些构件的轻量化,进而实现车辆的轻量化。附图说明图1是包括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后柱结构的车辆的后方立体图。图2A和图2B示出包括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后柱结构的车辆的后方立体图。图3A和图3B示出图2B的细节图。图4A和图4B示出图3A的截面图。图5是说明来自后门撞销的载荷的图。图6示出从车室内侧观察的图3A的后柱。附图标记说明100…后柱;100a…车辆;100b…后门开口部;110…车身侧部外板;120…后侧围内板;122…台阶部;124…倾斜面;126…鼓出形状;130…后门撞销增强件;130a…后门撞销;130b…撞销部;130c…基部;132…基面;132a…前凸缘;134…顶面;134a…上凸缘;136…底面;136a…下凸缘;140…后座撞销增强件;140a…后座撞销;142…鼓出形状;144…凸缘;146…后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尺寸、材料、其他具体数值等仅是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说明性示例,除非另有声明,否则不意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注意,在本说明书以及附图中,功能和构造实质上相同的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了其重复说明。此外,与本专利技术不直接相关的元件未示出。图1、图2A和图2B是包括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后柱结构的车辆100a的后方立体图。图1是从左后方观察车辆100a的后部的立体图。图2A示出从右后方观察的车辆100a的后部的侧面,图2B是图2A的圆内放大图。注意,为了便于理解,在图2A和图2B中未示出作为外面构件的车身侧部外板110(见图1)。车辆后部的两侧面具有相同的构造,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示例说明了车辆后部的右侧面的构造。然而,本专利技术也适用于左侧面的构造。如图1所示,车辆100a在其后部设置有形成为后门开口部100b(未示出后门)后方侧的边缘的后柱结构(以下称为“后柱100”)。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后柱100包括:车身侧部外板110,其作为构成车辆后部的侧面外侧的外面构件;和后侧围内板120,其作为布置在车身侧部外板110的内侧并且构成车辆后部的侧面内侧的内面构件。如图2A所示,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后柱100,后门撞销增强件130和后座撞销增强件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后柱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柱结构,其包括构成车辆后部的侧面外侧的外面构件和布置在所述外面构件的内侧并且构成车辆后部的侧面内侧的内面构件,该后柱结构作为后门开口部后方侧的边缘,并且还包括:后门撞销增强件,其接合至所述内面构件的外侧的面并且安装有后门撞销;和后座撞销增强件,其接合至所述内面构件的外侧的面并且安装有后座撞销,所述后门撞销增强件包括:基面,其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并将其设置为垂直状,作为所述后门撞销的安装面;以及顶面和底面,其从所述基面的上端和下端向后方延伸,所述后座撞销增强件布置在由所述后门撞销增强件的所述基面、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包围的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6.10 JP 2013-1216811.一种后柱结构,其包括构成车辆后部的侧面外侧的外面构件和布置在所述外面构件的内侧并且构成车辆后部的侧面内侧的内面构件,该后柱结构作为后门开口部后方侧的边缘,并且还包括:后门撞销增强件,其接合至所述内面构件的外侧的面并且安装有后门撞销;和后座撞销增强件,其接合至所述内面构件的外侧的面并且安装有后座撞销,所述后门撞销增强件包括:基面,其接合至所述内面构件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面、从所述外侧的面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并将其设置为垂直状,并且作为所述后门撞销的安装面;顶面,其从所述基面的上端向后方延伸;以及底面,其从所述基面的下端向后方延伸,所述后座撞销增强件布置在由所述后门撞销增强件的所述基面、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包围的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门撞销增强件在所述基面、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中的至少一方包括从与所述内面构件接触侧的边缘延伸的凸缘,并且所述后门撞销增强件的凸缘、所述后座撞销增强件和所述内面构件三层重叠接合在一起。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望月晋荣大石浩二
申请(专利权)人:铃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