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68136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2 18:26
胎圈填胶外侧端(55a)和胎体外侧端(44a)被定位成比轮辋凸缘顶点(215)靠轮胎径向(trd)的内侧。橡胶胎圈包布外侧端(75a)被定位成比轮辋凸缘顶点(215)靠轮胎径向(trd)的外侧。软质橡胶构件(60)被配置在胎体外侧端(45a)和橡胶胎圈包布(70)之间。软质橡胶构件(60)的硬度比胎圈填胶(50)的硬度和橡胶胎圈包布(70)的硬度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胎,该轮胎包括一对胎圈芯和具有跨越该对胎圈芯之间的环形 形状的胎体层。 轮胎
技术介绍
传统上已知的轮胎中的一种轮胎包括:一对胎圈芯;胎圈填胶,其从胎圈芯中的 每一个沿轮胎径向延伸;胎体层,其具有跨越该对胎圈芯之间的环形形状;以及橡胶胎圈 包布,其与轮辋凸缘接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近年,由于对环境的关注有所增加,所以存在对减少轮胎的材料使用量、所谓的节 约资源的需求。这可以减少原材料的消耗从而减小由于轮胎的重量降低引起的滚动阻力。 为了节约资源的目的,在一些轮胎中,缩短胎圈填胶的轮胎径向的长度并且缩短 胎体层的在各胎圈芯处的折返部。虽然这种类型的轮胎可以节约资源,但是在与轮辋凸缘 接触的部分的轮胎径向外侧的部分具有低强度。相应地,包括在胎体层中的胎体帘线容易 被破坏,即容易发生所谓的挤压剪切(Pinch cut)。 以从轮胎的与轮辋接触的部分向轮胎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橡胶胎圈包布。这 可以增强胎圈部的强度,从而抑制挤压剪切的发生。 然而,即使以从轮胎的与轮辋接触的部分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橡胶胎圈包布, 也不能充分地抑制挤压剪切的发生。存在进一步改善的需求。 此外,在缩短胎体层的在各胎圈芯处的折返部的长度的情况下,胎体层的端部位 于轮胎的与轮辋凸缘接触的部分。轮胎的与轮辋凸缘接触的部分承受应变集中。这容易导 致以胎体层的端部为起点的剥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8-28501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包括如下的方面。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是如下的轮胎,该轮 胎包括:一对胎圈芯;胎体层,所述胎体层具有跨越所述一对胎圈芯之间的环形形状;胎圈 填胶,所述胎圈填胶从所述胎圈芯沿着轮胎径向延伸;橡胶胎圈包布,所述橡胶胎圈包布与 轮辋凸缘接触,所述胎体层包括跨越所述一对胎圈芯之间的胎体主体部分和围绕所述一对 胎圈芯向胎面宽度方向的外侧折返的胎体折返部分。在该轮胎中,所述胎体折返部分包括 作为其所述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的胎体外侧端,胎圈填胶包括作为其所述轮胎径向外侧的 端部的胎圈填胶外侧端,所述橡胶胎圈包布包括作为其所述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的橡胶胎 圈包布外侧端。所述轮辋凸缘包括在所述轮胎径向的最外侧位置处的轮辋凸缘顶点,所述 胎圈填胶外侧端和所述胎体外侧端在所述轮辋凸缘顶点的所述轮胎径向的内侧位置,所述 橡胶胎圈包布外侧端在所述轮辋凸缘顶点的所述轮胎径向的外侧位置,在所述胎体外侧端 和所述橡胶胎圈包布之间配置软质橡胶构件,以及所述软质橡胶构件的硬度比所述胎圈填 胶的硬度及所述橡胶胎圈包布的硬度低。 所述软质橡胶构件可以存在于所述胎圈填胶的所述轮胎径向的外侧的端部与所 述轮辋凸缘顶点之间。 所述软质橡胶构件的100%模量可以为所述橡胶胎圈包布的100%模量的1/3以 下。 所述软质橡胶构件的所述轮胎径向的外侧的端部可以在所述轮辋凸缘顶点的所 述轮胎径向的内侧位置,而所述软质橡胶构件的所述轮胎径向的内侧的端部在所述胎圈填 胶的所述轮胎径向的外侧的端部的所述轮胎径向的外侧位置。 所述轮胎可以进一步包括形成所述轮胎的侧面的胎侧部,在所述胎面宽度方向上 的轮胎最大宽度位置处,所述胎侧部的厚度可以为2. 5_以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轮胎径向trd及胎面宽度方向twd的截面图。 图2是图1的胎圈部3的放大图。 图3是示出了轮胎1在路边500上行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4是根据比较例1的轮胎的轮胎径向trd及胎面宽度方向twd的截面图。 图5是根据比较例2的轮胎的轮胎径向trd及胎面宽度方向twd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提供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轮胎的示例的说明。具体地,说明(1)轮胎1的示 意性构造、(2)作用效果、(3)比较评价及(4)其它实施方式。 在以下对附图的说明中,相同或相似的部分被赋予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附图 是示意性的,并且应注意尺寸比例不同于实际的尺寸比例。相应地,应参照以下的说明确定 具体的尺寸等等。可以肯定的是,附图之间的一些部分具有不同的尺寸关系与比例。 (1)轮胎1的示意性构造 参照图1和图2来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示意性构造。图1是根据本实 施方式的轮胎1的轮胎径向trd与胎面宽度方向twd的截面图。图2是图1的胎圈部3的 放大图。 轮胎1被组装到作为标准轮辋的轮辋200。轮胎1具有标准内压并且负荷规定荷 重。轮辋200设置有轮辋凸缘210。轮辋凸缘210沿胎面宽度方向twd支撑胎圈部3。轮 辋凸缘210包括被定位在轮胎径向trd最外侧位置处的轮辋凸缘顶点215。 标准轮辋是指JATMA (日本机动车轮胎协会)年鉴2008规定的适用尺寸的标准轮 辋。标准轮辋也指在日本以外的区域的下述标准中说明的适用尺寸的标准轮辋。 标准内压是JATMA (日本机动车轮胎协会)年鉴2008的轮胎测量方法(0-3页,第 5项)规定的空气压力。标准内压是与在日本以外的区域的下述标准中说明的以轮胎尺寸 测量的空气压力相对应的空气压力。 标准载荷是与JATMA (日本机动车轮胎协会)年鉴2008的单个车轮的最大负荷能 力相对应的荷重。标准荷重是在日本以外的区域的下述标准说明的适用尺寸的单个车轮的 最大荷重(最大负荷能力)。 由在轮胎制造或使用区域中有效的工业标准来规定标准。例如,在美国由轮胎和 轮辋协会的年鉴来规定标准而在欧洲由欧洲轮胎和轮辋技术组织的标准手册来规定标 准。 如图1所示,轮胎1包括胎圈部3、胎面部5及胎侧部7。 胎圈部3包括胎圈芯10。胎圈部3与轮辋200接触。胎面部5包括与路面接触的 胎面表面。胎侧部7形成轮胎1的侧面。胎侧部7连接胎面部5和胎圈部3。轮胎1的胎 面宽度方向twd的最大宽度被称为轮胎最大宽度TW。轮胎最大宽度TW被设置在胎侧部7。 优选地,在轮胎最大宽度TW位置处,胎侧部7的厚度为2. 5_以下。 轮胎1包括一对胎圈芯10、胎体层20、胎圈填胶50、软质橡胶构件60及橡胶胎圈 包布70。 胎圈芯10被包含在各胎圈部3中。各胎圈芯10由胎圈丝(未不出)组成。胎圈 芯10的轮胎径向trd的外侧的端部与胎圈填胶50接触。 胎体层20构成了轮胎1的骨架。胎体层20被定位成从胎面部5经过胎侧部7到 胎圈部3。 胎体层20具有跨越一对胎圈芯10之间的环形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胎体层20 包封胎圈芯10和胎圈填胶50。胎体层20与胎圈芯10和胎圈填胶50接触。胎体层20包 括胎体主体部分30和胎体折返部分40。 胎体主体部分30跨越一对胎圈芯10之间。因此,胎体主体部分30被定位成从 胎面部5经过胎侧部7到胎圈部3。胎体折返部分40围绕该对胎圈芯10向胎面宽度方向 twd的外侧折返。各胎体折返部40分包括作为其轮胎径向trd的外侧的端部的胎体外侧端 45a。胎体外侧端45a与胎体主体部分30接触。 胎圈填胶50增强了胎圈部3的刚性。胎圈填胶50从胎圈芯10沿轮胎径向trd 延伸。胎圈填胶50被定位在胎体主体部分30和胎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胎,其包括:一对胎圈芯;胎体层,所述胎体层具有跨越所述一对胎圈芯之间的环形形状;胎圈填胶,所述胎圈填胶从所述胎圈芯沿着轮胎径向延伸;橡胶胎圈包布,所述橡胶胎圈包布与轮辋凸缘接触,所述胎体层包括跨越所述一对胎圈芯之间的胎体主体部分和围绕所述一对胎圈芯向胎面宽度方向的外侧折返的胎体折返部分,其中所述胎体折返部分包括作为其所述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的胎体外侧端,胎圈填胶包括作为其所述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的胎圈填胶外侧端,所述橡胶胎圈包布包括作为其所述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的橡胶胎圈包布外侧端,所述轮辋凸缘包括在所述轮胎径向的最外侧位置处的轮辋凸缘顶点,所述胎圈填胶外侧端和所述胎体外侧端在所述轮辋凸缘顶点的所述轮胎径向的内侧位置,所述橡胶胎圈包布外侧端在所述轮辋凸缘顶点的所述轮胎径向的外侧位置,在所述胎体外侧端和所述橡胶胎圈包布之间配置软质橡胶构件,以及所述软质橡胶构件的硬度比所述胎圈填胶的硬度及所述橡胶胎圈包布的硬度低。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3.14 JP 2012-0569641. 一种轮胎,其包括:一对胎圈芯;胎体层,所述胎体层具有跨越所述一对胎圈芯之间 的环形形状;胎圈填胶,所述胎圈填胶从所述胎圈芯沿着轮胎径向延伸;橡胶胎圈包布,所 述橡胶胎圈包布与轮辋凸缘接触, 所述胎体层包括跨越所述一对胎圈芯之间的胎体主体部分和围绕所述一对胎圈芯向 胎面宽度方向的外侧折返的胎体折返部分,其中 所述胎体折返部分包括作为其所述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的胎体外侧端, 胎圈填胶包括作为其所述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的胎圈填胶外侧端, 所述橡胶胎圈包布包括作为其所述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的橡胶胎圈包布外侧端, 所述轮辋凸缘包括在所述轮胎径向的最外侧位置处的轮辋凸缘顶点, 所述胎圈填胶外侧端和所述胎体外侧端在所述轮辋凸缘顶点的所述轮胎径向的内侧 位置, 所述橡胶胎圈包布外侧端在所述轮辋凸缘顶点的所述轮胎径向的外侧位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岛村直贵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