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25758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6 1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充气轮胎,非充气轮胎包括:构造成联接到机器的轮毂、与轮毂径向分隔开并且构造成与轮胎的胎面部分相关联的外周向阻隔件,以及在轮毂与外周向阻隔件之间延伸并且构造成在张紧状态下支撑轮毂上的负荷的多个支撑构件。多个支撑构件中的至少一些包括联接到轮毂和外周向阻隔件中的一者的至少一个张紧构件,以及联接到至少一个张紧构件的中间构件。至少一个张紧构件构造成不会将压缩负荷传输到中间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由轮胎在轮毂处支撑的负荷主要在张紧状态下得到支撑而不是压缩状态下得到支撑,以便提供对改变负荷的支撑与减震的期望组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非充气轮胎,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包括具有张紧构件的支撑构件的非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诸如自推进车辆或者被推动或拉动的车辆之类的机器通常包括便于在地面上行进的车轮。这类车轮通常包括轮胎,用于保护车轮的轮缘或轮毂,以提供减震来改善舒适度或保护操作员、乘客或货物,并且通过轮胎的胎面来增强牵引力。非充气轮胎是这类轮胎的实例。诸如实心轮胎或不保留加压空气或气体的轮胎之类的非充气轮胎相对于充气轮胎可能具有优点,因为非充气轮胎在压力下不保留空气或气体。然而,非充气轮胎可能存在一些可能的缺陷。例如,非充气轮胎会相对较重并且可能不具有足以提供期望要求的减震水平的能力。例如,一些非充气轮胎会提供极少(若存在的话)减震,这可能会使车辆乘员不舒适和/或对货物造成损坏。此外,当轮胎上的负荷改变时,一些非充气轮胎可能无法保持期望要求的减震水平。具体来说,如果非充气轮胎的结构针对规定负荷提供期望要求的减震水平,那么在负荷改变的情况下,其可能无法继续提供期望要求的减震水平。例如,如果负荷增大,那么非充气轮胎的结构会塌瘪,造成期望要求的减震水平的损失或可能对轮胎造成损坏。如果负荷减小,那么减震水平也会减小,导致舒适度和/或保护性不合需要的降低。此外,提供充分减震的常规非充气轮胎可能无法在负荷时保持期望的车辆装载高度,这是由于轮胎在负荷下会塌瘪。Kemeny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案第US2013/0340902A1号(“’902公开案”)中公开了非充气轮胎的实例。具体来说,’902公开案公开了用作轮毂与刚性轮缘之间的轮辐的减震器。根据’902公开案,减震器的顺应性与相当的充气轮胎的顺应性相称,但经过了被动或主动地周向、垂直和横向优化。减震器的气体或液体可互连并冷却,并且可手动或通过计算机即时控制温和驾驶和猛力驾驶。虽然’902公开案中公开的非充气轮胎据称能够提供可控的减震水平,但其存在一些缺陷。例如,’902公开案中公开的轮胎非常复杂并因此会相当昂贵并且存在不可靠性,尤其是在恶劣环境中或在苛刻操作条件下使用时。另外,由于零件之间的机械互连,轮胎会比较难以大规模制造或造价相当昂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非充气轮胎,其提供对改变负荷的支撑与减震的期望组合。当与先前已知的非充气轮胎比较时,本技术可提供的能力是降低制造成本或提高可靠性。一方面,非充气轮胎可包括:构造成联接到机器的轮毂、与轮毂径向分隔开并且构造成与轮胎的胎面部分相关联的外周向阻隔件,以及在轮毂与外周向阻隔件之间延伸并且构造成在张紧状态下支撑轮毂上的负荷的多个支撑构件。多个支撑构件中的至少一些可包括联接到轮毂和外周向阻隔件中的一个的至少一个张紧构件,以及联接到至少一个张紧构件的中间构件。至少一个张紧构件可构造成不会将压缩负荷传递到中间构件。所述至少一个张紧构件包括联接到所述轮毂和所述中间构件的第一张紧构件,以及联接到所述中间构件和所述外周向阻隔件的第二张紧构件。还包括联接到所述第一张紧构件和所述轮毂的第一锚固件,以及联接到所述第二张紧构件和所述外周向阻隔件的第二锚固件。还包括联接到所述第一张紧构件和所述中间构件的第一联接件,以及联接到所述中间构件和所述第二张紧构件的第二联接件。所述第一联接件和第二联接件包括化学接合和压接连接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至少一个张紧构件是构造成当压缩负荷施加到所述张紧构件时弯曲或扣紧的带子,并且其中所述中间构件包塑在所述带子上。所述多个支撑构件中的至少一部分在相对于延伸穿过所述轮胎的旋转轴线以及相应支撑构件联接到所述轮毂的点的径向方向倾斜的方向上在所述轮毂与所述外周向阻隔件之间延伸。当所述相应支撑构件在所述轮毂与所述外周向阻隔件之间延伸时,所述多个支撑构件中的至少一部分在垂直于所述轮胎的赤道面的方向上所视是相互交错的。所述多个支撑构件中的至少一部分在相对于所述轮胎的赤道面倾斜的方向上延伸,所述赤道面相对于所述轮胎的旋转轴线垂直延伸。所述中间构件、所述外周向阻隔件和所述胎面部分中的至少一个至少部分选自由聚氨酯、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组成的群组的至少一种聚合物形成。上述技术解决方案确保由轮胎在轮毂处支撑的负荷主要在张紧状态下得到支撑而不是在压缩状态下得到支撑,以便提供对改变负荷的支撑与减震的期望组合。附图说明图1是非充气轮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示例性非充气轮胎的侧视图。图3是处于示例性负荷条件下的图1中所示的示例性非充气轮胎的侧视图。图4是图1中所示的示例性非充气轮胎的剖视图。图5是图1中所示的示例性非充气轮胎的详细的局部侧视图。图6是图1中所示的示例性非充气轮胎的一部分的详细的局部侧视剖视图。图7是图6中所示的示例性非充气轮胎的一部分的详细的局部侧视剖视图。图8是图6中所示的示例性非充气轮胎的另一部分的详细的局部侧视剖视图。图9是支撑构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图10是包括图9中所示的多个示例性支撑构件的非充气轮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的示例性轮胎可用于,例如,构造成在地面上行进的机器。这种机器的实例是轮式装载机。然而,机器可包括任何类型的地面车辆,诸如,举例而言,汽车、货车、农用车辆,和/或施工车辆,诸如,举例而言,推土机、滑移装载机、挖掘机、平路机、公路用货车、非公路用货车,和/或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已知的任何其它车辆类型。除了自推进机器之外,机器还可以是构造成经由另一机器的协助或推进而在地面上行进的任何装置。图1示出非充气轮胎10的示例性实施例,非充气轮胎10包括构造成联接到机器(例如,联接到机器的传动系统)的示例性轮毂12。所示的示例性轮毂12包括内周向阻隔件14。轮毂12和/或内周向阻隔件14可构造成便于轮毂12联接到内周向阻隔件14,因此可在轮毂12与内周向阻隔件14之间传递扭矩。例如,内周向阻隔件14可以与轮毂12的其余部分,例如,经由金属冲压一体地形成为单个整体件,或者可以单独形成并且随后经由任何已知的联接结构和方法(诸如,举例而言,焊接、接合)和/或紧固件(诸如,螺栓、铆钉或螺丝钉)联接到轮毂12的其余部分。示例性轮胎10还包括与内周向阻隔件14径向分隔开并且相对于内周向阻隔件14径向在外部的外周向阻隔件16。外周向阻隔件16可构造成与轮胎10的胎面部分18相关联。轮胎10的胎面部分18可构造成提高轮胎10与地面之间的界面处的轮胎10的牵引力,轮胎10在地面上绕着延伸穿过轮胎10的中心C的旋转轴线X滚动。根据一些实施例,外周向阻隔件16可采用剪切带的形式,其构造成提供相对较硬的环形圈。示例性轮胎10还包括在内周向阻隔件14与外周向阻隔件16之间延伸的多个支撑构件20。例如,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支撑构件20大体上径向延伸,但不一定在平行于背离轮胎10的中心C延伸的径向线的方向上。支撑构件20构造成将内周向阻隔件14和外周向阻隔件16相互联接。根据一些实施例,外周向阻隔件16和/或胎面部分18的关系可以是,例如,经由模塑一体地形成为单个整体件。然而,还可以设想,外周向阻隔件16和/或胎面部分18可单独形成并且随后经由任何已知的联接结构和方法相互联接,诸如,举例而言,焊接、接合,和/或紧固件,诸如,螺栓、铆钉或螺丝钉。根据一些实施例,外周向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非充气轮胎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其构造成联接到机器;外周向阻隔件,其与所述轮毂径向分隔开并且构造成与所述轮胎的胎面部分相关联;以及多个支撑构件,其在所述轮毂与所述外周向阻隔件之间延伸并且构造成在张紧状态下支撑所述轮毂上的负荷,其中所述多个支撑构件中的至少一部分包括:至少一个张紧构件,其联接到所述轮毂和所述外周向阻隔件中的一个,以及中间构件,其联接到所述至少一个张紧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张紧构件构造成当压缩负荷施加到所述张紧构件时不会将压缩负荷传递到所述中间构件。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8.28 US 14/8392781.一种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其构造成联接到机器;外周向阻隔件,其与所述轮毂径向分隔开并且构造成与所述轮胎的胎面部分相关联;以及多个支撑构件,其在所述轮毂与所述外周向阻隔件之间延伸并且构造成在张紧状态下支撑所述轮毂上的负荷,其中所述多个支撑构件中的至少一部分包括:至少一个张紧构件,其联接到所述轮毂和所述外周向阻隔件中的一个,以及中间构件,其联接到所述至少一个张紧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张紧构件构造成当压缩负荷施加到所述张紧构件时不会将压缩负荷传递到所述中间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张紧构件包括联接到所述轮毂和所述中间构件的第一张紧构件,以及联接到所述中间构件和所述外周向阻隔件的第二张紧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联接到所述第一张紧构件和所述轮毂的第一锚固件,以及联接到所述第二张紧构件和所述外周向阻隔件的第二锚固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联接到所述第一张紧构件和所述中间构件的第一联接件,以及联接到所述中间构件和所述第二张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J·科拉托尼K·L·马丁
申请(专利权)人:卡特彼勒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