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代步车的车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71046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25 09:50
一种电动代步车的车架结构,设有一底盘、一座椅支撑件、一后轮避震支撑架及一摇臂,该座椅支撑件固设于该底盘靠近后端的顶面处,该后轮避震支撑架与该底盘后端相连接,该摇臂与该底盘后端相枢设结合,于该座椅支撑件及该后轮避震支撑架之间设置有一弯管件,藉以分散该电动代步车的车架结构应力集中的现象,提供一可转移车架结构的应力以减少车架结构产生破坏的可能性,进而达到提升车架结构的使用寿命及改善骑乘时的舒适感的车架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代步车的车架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代步车的车架结构,尤其指一种可转移车架结构的应力以减 少车架结构产生破坏的可能性,进而达到提升车架结构的使用寿命,并提供一可改善骑乘 时的舒适感的电动代步车的车架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电动代步车的车架结构60系如图5所示,其主要系有一底盘61、一座椅支撑 件62及一后轮避震支撑架63,其中该座椅支撑件62系纵向固设于该底盘61靠近后端的顶 面,该后轮避震支撑架63系与该底盘61相结合且与该座椅支撑件62相固设结合,其中该 后轮避震支撑架63设有一固定管631、一避震杆632及一后轮架633,该固定管631系与该 座椅支撑件62靠近顶端的后侧面相焊固结合,该避震杆632系与该固定管631的后端相枢 设结合,该后轮架633系与该底盘61及该避震杆632相枢设结合。 现有电动代步车的车架结构60由于该固定管631系焊固于该座椅支撑件62及该 后轮架633之间,此种结构关系容易使整体车架结构60的结构刚性过强,进而造成座椅支 撑件62与该底盘61结合处A以及该座椅支撑件62与该固定管631固定处B产生应力集 中的情形,长时间使用后不仅容易产生结构破坏的情形,且应力集中的现象亦会造成该固 定管631无法透过弹性变形的方式,将该座椅支撑件62因路面所产生的晃动传递至该避震 杆632,相对会造成使用者于骑乘时的不舒适感,再者,当该固定管631因应力集中产生毁 损而需更换时,由于该固定管631系焊固于该座椅支撑件62及该后轮架633之间,相对会 增加维修上的不便,实有加以改进之处。 【专利技术内容】 为解决现有电动代步车的车架结构使用上的不足及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 提出一种电动代步车的车架结构。 本专利技术解决先前技术问题所提出的方式,系一座椅支撑件及一后轮避震支撑架之 间枢设一弯管件的方式,透过该弯管件具有弹性变形的缓冲特性,有效转移车架结构的应 力集中现象,藉以减少车架结构产生破坏的可能性,进而达到提升车架结构的使用寿命,并 提供一可改善骑乘时的舒适感的电动代步车的车架结构的效果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电动代步车的车架结构,其系设有一底盘、一座椅 支撑件、一后轮避震支撑架及一摇臂,其中该座椅支撑件系固设于该底盘上,该后轮避震支 撑架系与该底盘的后端相连接,而该摇臂系与该底盘的后端相枢设结合,该电动代步车的 车架结构于该座椅支撑件及该后轮避震支撑架之间设置有一弯管件,藉以提升车架结构的 使用寿命。 进一步,该弯管件的两端系透过螺锁的方式分别与该座椅支撑件及该后轮避震支 撑架相结合缓冲。 再进一步,该弯管件系具有一弯折部且其截面系为一薄壳管件。 较佳地,该底盘于靠近后端的两侧系分别间隔设置有一电瓶,而该弯管件系设于 两电瓶之间而与该座椅支撑件及该后轮避震支撑架相结合。 较佳地,该弯管件系为一开口朝上的U形管件。 较佳地,该后轮避震支撑架系为一与该底盘的后端相连接的U形架体,该后轮避 震支撑架的两端系与该底盘相连接且分别呈一弧形的结构。 较佳地,该摇臂系为一略呈U形的架体且与该底盘的后端相枢设结合而位于该后 轮避震支撑架的下方。 较佳地,该摇臂于两端系分别设有一与该后轮避震支撑架相连接的避震器。 较佳地,该摇臂设有一驱动马达、一与该驱动马达相结合的传动箱以及一与该传 动箱相结合的传动轴,其中该驱动马达系位于该后轮避震支撑架的下方。 藉由上述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电动代步车的车架结构,其主要系透过于 该座椅支撑件及该后轮避震支撑架之间枢设一弯管件的方式,透过该弯管件具有弹性变形 的缓冲特性,不仅可有效转移底盘、座椅支撑件与后轮避震支撑架之间的应力集中现象,藉 以减少车架结构产生破坏的可能性,进而达到提升车架结构的使用寿命,且该弯管件系螺 锁于该座椅支撑件及该后轮避震支撑架之间,不仅可透过弹性变形的方式达到缓冲特性, 且将该座椅支撑件因路面所产生的晃动传递至两避震器,相对改善使用者于骑乘时的不舒 适感,再者,当该弯管件需更换时,由于该弯管件系螺锁于该座椅支撑件及该后轮避震支撑 架之间,仅需松脱锁固件后即可进行维修及更换,使用上相对方便,进而提供一可转移车架 结构的应力,以减少车架结构产生破坏的可能性,进而达到提升车架结构的使用寿命,并提 供一可改善骑乘时的舒适感的电动代步车的车架结构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侧视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局部放大侧视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5是现有电动代步车的车架结构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 为能详细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及实用功效,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来实现,兹 进一步以如附图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 本专利技术系提供一电动代步车的车架结构,请配合参看如图1至4所示,其系设有一 底盘10、一座椅支撑件20、一后轮避震支撑架30、一弯管件40及一摇臂50,其中该底盘10 于靠近后端的两侧系分别间隔设置有一电瓶11,该座椅支撑件20系固设于该底盘10靠近 后端的顶面处而介于两电瓶11之间,该后轮避震支撑架30系为一与该底盘10的后端相连 接的U形架体,进一步,该后轮避震支撑架30的两端系与该底盘10相连接且分别呈一弧形 的结构; 该弯管件40具有一弯折部41且为一薄壳管件,较佳地,该弯管件的截面系呈一圆 形、一方形或其他几何的形状,进一步,该弯管件40系为一开口朝上的U形管件,其中该弯 管件40开口向上的设置方式,可供设计者将该弯管件40设置于两电瓶11之间的空间,不 仅可增加电动代步车可使用的空间,且可避免该弯管件40开口朝下时会有占用该底盘10 上部空间的现象,再者,该弯管件40的两端系透过螺锁的方式分别与该座椅支撑件20及该 后轮避震支撑架30相结合,透过该弯管件40系以螺锁方式与该座椅支撑件20及该后轮避 震支撑架30相结合,进而透过该弯管件40的几何外形可于车架结构受力时产生弹性变形 的变化,让该座椅支撑件20具有一弹性变形的缓冲效果,可有效转移车架结构的应力并降 低车架结构的结构破坏可能性;以及 该摇臂50系为一略呈U形的架体且与该底盘10的后端相枢设结合而位于该后轮 避震支撑架30的下方,于该摇臂50于两端系分别设有一与该后轮避震支撑架30相连接的 避震器51,且该摇臂50设有一驱动马达52、一与该驱动马达52相结合的传动箱53以及一 与该传动箱53相结合的传动轴54,其中该驱动马达52系位于该后轮避震支撑架30的下 方。 藉由上述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电动代步车的车架结构,其主要系透过于 该座椅支撑件20及该后轮避震支撑架30之间枢设一弯管件40的方式,透过该弯管件40具 有弹性变形的缓冲特性,不仅可有效转移底盘10、座椅支撑件20与后轮避震支撑架30之间 的应力集中现象,藉以减少车架结构产生破坏的可能性,进而达到提升车架结构的使用寿 命,且该弯管件40系螺锁于该座椅支撑件20及该后轮避震支撑架30之间,不仅可透过弹 性变形的方式,将该座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代步车的车架结构,其设有一底盘、一座椅支撑件、一后轮避震支撑架及一摇臂,其中该座椅支撑件固设于该底盘上,该后轮避震支撑架与该底盘的后端相连接,而该摇臂与该底盘的后端相枢设结合,该电动代步车的车架结构于该座椅支撑件及该后轮避震支撑架之间设置有一弯管件,藉以提升车架结构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电动代步车的车架结构,其设有一底盘、一座椅支撑件、一后轮避震支撑架及一 摇臂,其中该座椅支撑件固设于该底盘上,该后轮避震支撑架与该底盘的后端相连接,而该 摇臂与该底盘的后端相枢设结合,该电动代步车的车架结构于该座椅支撑件及该后轮避震 支撑架之间设置有一弯管件,藉以提升车架结构的使用寿命。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代步车的车架结构,其中该弯管件的两端透过螺锁的方式 分别与该座椅支撑件及该后轮避震支撑架相结合缓冲。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代步车的车架结构,其中该弯管件具有一弯折部且其 截面为一薄壳管件。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代步车的车架结构,其中该底盘于靠近后端的两侧分别间 隔设置有一电瓶,而该弯管件设于两电瓶之间而与该座椅支撑件及该后轮避震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培钧高宗华柯秀萍
申请(专利权)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